王琦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抗生素应用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17年
-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继发颅内感染患者单用全身抗生素及联合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本文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STBI继发颅内感染的患者38例作对比研究,以治疗手段为依据,应用抛硬币的方式,将3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整理两组研究数据,探讨全身联合鞘内注射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13.58±3.65)d明显低于对照组(21.03±4.52)d(P<0.05)。临床上针对STBI继发颅内感染的患者,于全身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鞘内注射抗生素,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王琦李文
- 关键词:颅内感染抗生素鞘内注射
- 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0月平顶山市某医院收治的8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35)。2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可有效缓解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助于病情恢复。
- 王琦李文
-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依达拉奉脑苷肌肽神经功能
- MMP-9与IGF-1在垂体腺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MMP-9与IGF-1在垂体腺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理垂体腺瘤患者的血清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差异。84例垂体腺瘤患者依据治疗后肿瘤直径大小和转移率分为缓解组(n=40)与未缓解组(n=44),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MP-9、IGF-1对垂体腺瘤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结果不同肿瘤直径的垂体腺瘤患者MMP-9、IGF-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MP-9水平明显低于发生转移的患者,而IGF-1水平高于发生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垂体腺瘤患者MMP-9水平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而IGF-1水平高于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MMP-9低于同期未缓解组,IGF-1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未缓解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中MMP-9与IGF-1的截断值分别为16.61 ng/L、229.06 ng/L,MMP-9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95%CI=0.778~0.935),敏感度75.61%,特异度92.50%,IGF-1预测ROC曲线AUC为0.851(95%CI=0.755~0.921),敏感度75.61%,特异度87.50%。结论血清中MMP-9,IGF-1水平与垂体腺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可通过早期检测结果进一步优化诊治措施。
- 王琦李文
- 关键词:垂体腺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预后情况
- 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预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MACC的临床效果相当,血管内栓塞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术后易复发;手术夹闭术后复发少,手术时间短,预后良好,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李文王琦王涛杨旋赵书生裴兵兵安亚南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瘤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
- 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3%)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缩短患者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文王涛王琦杨旋裴冰冰安亚男赵书生
-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术脑脊液置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胶质瘤中FOXO1蛋白的临床意义
- 2016年
- 目的 探讨FOXO1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法对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54例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和12例正常脑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O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各参数的相关性,并评价FOXO1蛋白的临床意义.结果 FOXO1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2%,且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P<0.05),FOXO1在高度恶性胶质瘤(Ⅲ~Ⅳ级)中的OD值为(0.109±0.010),低于在低度恶性胶质瘤(Ⅰ~Ⅱ级)中的0.128±0.01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0).FOXO1在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与胶质瘤组22.2%(12/5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FOXO1的低表达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分化相关,提示预后不良.
- 王琦
- 关键词:胶质瘤FOXO1病理分级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时机手术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选择不同时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9-08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HICH患者87例,均行微创血肿穿刺术,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6 h组、>6~24 h组和>24 h组,观察各组再出血、病死率以及术后生存质量。结果≤6 h组肺部感染率为8.33%,明显低于>6~24 h组和>24 h组(P<0.05);各组再出血、病死率、肾衰竭和应激性溃疡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明显优于>6~24 h组和>24 h组(P<0.05);>6~24 h组和>24 h组AD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FF)评分为(76.55±8.21)分,明显高于>6~24 h组和>24 h组(P<0.05);>6~24 h组WHOQOL-BREF评分为(70.12±9.10)分,明显高于和>24 h组(P<0.05)。结论HICH患者早期(尤其发病至手术时间≤6 h)行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王琦丁俊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再出血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