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雯静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球菌
  • 3篇耐药
  • 2篇抑菌浓度
  • 2篇葡萄球菌
  • 2篇最低抑菌浓度
  • 2篇金黄色葡萄球...
  • 2篇抗菌
  • 2篇黄色葡萄球菌
  • 1篇单胞菌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药敏
  • 1篇药物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特征
  • 1篇屎肠球菌
  • 1篇噬菌体
  • 1篇碳青霉烯
  • 1篇碳青霉烯类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活性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汤荣
  • 6篇陈雯静
  • 5篇刘庆中
  • 5篇舒文
  • 4篇崔泽林
  • 3篇洪庆
  • 3篇俞琦
  • 3篇李莉
  • 2篇易峻文
  • 2篇何春燕
  • 1篇郭晓奎
  • 1篇冯婷婷

传媒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流感染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其所致感染奠定基础。收集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2月—2016年9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中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研究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共分离获得30株粪肠球菌和17株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泌尿科、消化科和血液科,所占比例分别为13.33%、16.67%和10.0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33%、10.00%、36.67%、33.33%、66.67%和60.00%。屎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消化科(29.41%),其对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88.24%、82.35%、88.24%、76.47%、23.53%和70.59%。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粪肠球菌。两者均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但万古霉素对屎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显著低于粪肠球菌。结果提示,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且其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低于粪肠球菌。本研究为治疗这两种细菌所致感染的经验性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崔泽林肖迨冯婷婷汤荣陈雯静易峻文俞琦洪庆舒文刘庆中李莉
关键词:血流感染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
2014—2017年上海市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不同耐药性菌株的临床分布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的分布,以及多重耐药PA(MDR-PA)、泛耐药PA(XDR-PA)和耐碳青霉烯类PA(CRPA)流行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临床科室培养标本中分离PA的标本信息及其药敏数据,分析PA的标本、病区来源,以及与患者年龄、性别间的关系,并计算MDR-PA、XDR-PA、CRPA的分离率。结果4年间共分离PA 1218株,分离株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菌株主要分离自痰(75.0%),其次为尿(10.6%)。PA最常见于老年医学科(44.9%),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科(各占8.9%),多分离于60岁以上人群,以男性为主。PA菌株中MDR-PA菌株的比率达30.5%,XDR-PA仅为2.5%,CRPA比率高达38.8%,均呈逐年递增趋势。MDR-PR、XDR-PA、CRPA标本来源及科室分布与PA相仿,即以痰及老年医学科为主。结论该院MDR-PA、CRPA分离率高,主要分离自痰、老年医学科,应针对不同科室及人群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强化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预防和控制MDR-PA、CRPA的产生和流行。
宋皓月黄凯峰汤荣陈雯静舒文刘庆中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广泛耐药
琼氏不动杆菌和鲁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琼氏不动杆菌和鲁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控该类菌奠定基础。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8月—2016年8月琼氏不动杆菌和鲁氏不动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微生物和药敏分析系统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分析其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获得28株琼氏不动杆菌和58株鲁氏不动杆菌。前者样本来源主要是泌尿科、胸外科和老年科,样本种类主要是尿液和痰液,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35.71%、3.57%、10.71%、3.57%、3.57%、3.57%、3.57%、3.57%、0、3.57%和35.71%;而后者样本主要来源是泌尿科、老年科、呼吸科和肾内科,样本种类主要有尿液、痰液和血液,其对上述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29.31%、13.79%、13.79%、6.90%、20.69%、18.97%、12.07%、15.52%、18.97%、31.03%和31.03%。5年中这2种菌的耐药率基本恒定,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略有升高。结论·琼氏不动杆菌和鲁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已报道的鲍曼不动杆菌低,而且琼氏不动杆菌耐药率总体较鲁氏不动杆菌耐药率低;该分析可为防控由这2种菌引起感染的经验性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汤荣陈雯静易峻文俞琦洪庆舒文刘庆中李莉崔泽林
关键词:药敏
agr功能缺陷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及遗传学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附属基因调节子(agr)功能缺陷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市和浙江省5家医院临床分离的12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确定其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性;采用δ溶血活性检测筛选agr功能缺陷菌株,应用agr分型、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SCCmec)分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确定相关菌株的分子特征。结果agr功能缺陷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流行率为3.6%(45/123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5.0%(28/565)]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5%(17/673)](P=0.023)。基因分型结果显示,agr功能缺陷MRSA以ST5(CC5)-SCCmecⅡ-t002/t311/t2460-agr2和ST239(CC8)-SCCmecⅢ-t037-agr1为主,而MSSA主要为ST188(CC1)-t189-agr1。结论沪浙地区agr功能缺陷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不常见,其流行可能与特定型别克隆株的传播有关。
鲍桃香宋皓月杨涵何春燕舒文陈雯静汤荣刘庆中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
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磺胺类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498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iclaprim、iclaprim-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其抗菌活性的差异。结果金葡菌对iclaprim的不敏感率较低(7.0%),并与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laprim对全部金葡菌、MRSA和MSSA的MIC50分别为0.25、0.25、0.12 mg/L,MIC90分别为0.5、0.5、0.25 mg/L。根据MIC50、MIC90,iclaprim对相应菌株的抗菌活性是甲氧苄啶的8~32倍,是磺胺甲噁唑的256~512倍,但与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差别不大。对于甲氧苄啶、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磺胺甲噁唑耐药菌株,iclaprim也显示出较弱的抗菌活性(MIC90≥16 mg/L)。磺胺甲噁唑与iclaprim具有协同作用,其可使iclaprim的MIC50、MIC90值(0.015、0.03 mg/L)降低4个稀释梯度。结论iclaprim对金葡菌(包括MRSA)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磺胺类药物具有协同效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郝凌云何春燕杨涵陈雯静崔泽林汤荣舒文刘庆中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体外活性
基于基因组学的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安全性评估被引量:4
2017年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使得临床面临无药可用,越来越多的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近年来被报道,并在动物模型中证明了它们用于防控细菌感染的有效性。然而,噬菌体作为病毒的一类,不同于传统的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之前需要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估,本研究将基于基因组学对已报道的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安全性进行评估。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噬菌体基因组上是否含有肺炎克雷伯菌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来评估其基因组稳定性,并就其是否携带有害基因和是否属于溶原性噬菌体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已报道22株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的全基因组,7株属于肌尾科,12株属于短尾科,3株属于长尾科;而本研究基于噬菌体全基因组同源性分析结果将短尾科、长尾科和肌尾科中的JD001归为一类,定义为Kp_PhageⅠ;肌尾科分为Kp_phageⅡa和Kp_PhageⅡb两类。噬菌体基因组上含有数目不等的肺炎克雷伯菌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不携带有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5株属于温和噬菌体,17株属于烈性噬菌体。研究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在基因组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是基因组上较多的肺炎克雷伯菌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使其抗菌谱可能较窄。在使用噬菌体用于防控细菌感染时部分温和噬菌体需要谨慎排除。
崔泽林郭晓奎汤荣陈雯静俞琦洪庆李莉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基因组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