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BCS1L基因新突变位点引发的新生儿发育迟缓与乳酸酸中毒
- 2023年
- 本研究旨在分析一家系两例发育迟缓、乳酸酸中毒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探讨基因变异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和2021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就诊的两例发育迟缓、乳酸酸中毒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检测患儿基因变异;对BCS1L蛋白进行同源建模,分析模型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分析基因变异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该家系两例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缺陷症表现,包括早产、发育迟缓、呼吸衰竭、乳酸酸中毒、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肾小管病变、凝血功能异常、贫血、低血糖、肌张力低下和早期死亡。全外显子测序发现BCS1L基因c.486_488delGGA(p.E163del)新型缺失变异和c.992C>T(p.T331I)新型错义变异,蛋白同源建模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杂合变异对蛋白功能影响较大。综上,BCS1L基因新的变异位点c.992C>T(p.T331I)为“可能致病”变异,复合杂合变异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缺陷症疾病表型密切相关。
- 王明王冬娟舒逸朱丹余朝文何晓燕邹琳
- 关键词:发育迟缓乳酸酸中毒基因突变
- β酮硫解酶缺乏症5例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总结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D)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及随访的5例BKTD患儿的临床特征,血液生化指标、血和尿质谱检测结果及ACAT1基因变异数据。结果5例BKTD患儿中男4例、女1例,首次发病年龄为9.7~28.0月龄。急性期均表现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值为6.9~7.1,血糖2.3~3.4 mmol/L,尿酮体阳性(+~++++)。血串联质谱分析提示甲基巴豆酰基肉碱、甲基丙二酰基肉碱与丙二酰基肉碱明显升高,分别为0.03~0.42、0.34~1.43及0.83~3.53µmol/L,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提示2-甲基-3羟基丁酸、3-羟基丁酸明显升高,伴甲基巴豆酰甘氨酸轻度升高,分别为22~202、4~6066和0~29,但经过治疗后血和尿质谱代谢产物明显降低。5例患儿ACAT1基因错义变异比例8/9,发现4种未报道变异:c.678G>T(p.Trp226Cys)、c.302A>G(p.Gln101Arg)、c.627_629dupTGA(p.Asn209_Glu210insAsp)、c.316C>T(p.Gln106Ter),前2种变异经过SIFT、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为有害,c.316C>T(p.Glu106Ter)为终止变异。结论BKTD相对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急性发病期常出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及酮症,ACAT1基因错义变异为BKTD的主要遗传学病因。
- 张娟余朝文王明万科星杨静袁召建廖志鸿王冬娟
- 关键词:DNA突变分析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
- 重庆地区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及其21-羟化酶基因分析报告
- 邹琳苗静琨万科星张娟何晓燕余朝文陶建刘浩袁召建王明
- 基于测序分析的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分子诊断与基因新突变鉴定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分子诊断技术在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诊断中的应用,鉴定G6PD基因新的突变位点。
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阳性的患儿231例,采用PCR和Sanger测序法对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阳性的患儿进行G6PD基因突变检测,以期明确本地区的突变热点;通过对筛查阳性标本G6PD活性比值法检测结果与分子诊断结果的比较,分析酶学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结合突变的功能预测,鉴定G6PD基因新的突变。
结果 本研究联合比值法和分子诊断在筛查阳性的患者中共确诊G6PD患儿125例,其中比值法确诊102例,阳性率81.6%,分子诊断确诊123例,突变检出率98.4%。比值法可疑阳性的16例患儿中,分子诊断检出突变11例。113例比值法阴性的标本中检测出突变12例,突变检出率10.6%。基因测序发现2个新突变位点,c.29C〉A和c.361C〉T,其中c.29C〉A的检出率高达7.3% (9/123),可能成为中国人群G6PD基因一个新的突变热点。
结论 新生儿G6PD缺乏症活性比值法检测容易漏诊女性杂合子;G6PD基因存在新的突变,且突变热点存在地域差异;基于DNA测序分析的分子诊断是进行新生儿G6PD缺乏症确诊最有价值的方法。
- 张娟余朝文苗静琨何晓燕刘浩万科星袁召建王明邹琳张鹏辉
- 关键词:葡糖磷酸脱氢酶缺乏葡糖磷酸脱氢酶分子诊断技术突变新生儿筛查
- 重庆地区28287例疑似地中海贫血儿童基因检测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阳性情况、基因型及分布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8287例经血液学筛查疑似地中海贫血儿童进行常见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分析检出率和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检出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及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在28287例疑似地中海贫血儿童中,共检测出15249例地中海贫血患者,阳性率为53.91%。α、β、αβ地中海贫血阳性率分别为22.41%(6340例)、30.43%(8609例)和1.06%(301例),中重型地贫阳性率为2.47%(698例)。2011年至2022年间随年龄增加各组α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检出构成比的线性回归k值分别为-0.002、0.004、0.006、0.010、0.012,而β地中海贫血分别为0.011、0.004、0.002、-0.001。共检出21种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其中α地中海贫血主要基因型为--SEA/αα,占比69.58%。共检测出46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其中β地中海贫血主要基因型为CD17/βN、CD41-42/βN及IVS-Ⅱ-654/βN,占比分别为31.75%、27.92%、25.21%,一共为84.88%。结论:重庆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常见基因突变位点检测阳性率较高,中重型比例也较高。2011年至2022年间α地中海贫血携带者随年龄段增大检出率升高,而β地中海贫血降低,表明部分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诊断时间较晚。重庆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型集中在--SEA/αα、CD17/βN、CD41-42/βN及IVS-Ⅱ-654/βN,与重庆地区成人一致,与广东、广西等地贫高发区有差异。这些结果对于本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干预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王明张大勇邹琳
-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