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才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言语
  • 1篇言语不清
  • 1篇依达拉奉
  • 1篇肢体
  • 1篇肢体活动
  • 1篇死因
  • 1篇尿酸
  • 1篇破入脑室
  • 1篇清除术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微创
  • 1篇微创清除

机构

  • 4篇大庆油田总医...

作者

  • 4篇张才
  • 3篇徐妍
  • 2篇李雪松
  • 2篇王立崚
  • 2篇钟志强
  • 2篇刘建勋
  • 1篇于靖华
  • 1篇张辉
  • 1篇杨姗杉
  • 1篇宫旭海
  • 1篇夏圣梅
  • 1篇张镔
  • 1篇孙捷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引起的急性梗阻性脑积水1例分析
2010年
张才于靖华张辉
关键词:脑出血破入脑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微创清除术基底节区脑出血肢体活动言语不清
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与尿酸激酶组,各61例,分别接受阿替普酶、尿酸激酶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尿酸激酶组总有效率为96.73%,阿替普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7%,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激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组内对比,可以明显得出经过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神经损害明显改善;尿酸激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治疗前、后的AD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组内对比,可以明显得出经过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能力明显提升。结论应用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都可以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治愈率均较高。
申发平宫旭海李雪松张才钟志强刘建勋王立崚徐妍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9.43±1.74)、(6.27±1.27)、(3.21±1.4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1±1.23)、(8.83±1.39)、(6.52±1.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别为(54.10±1.28)、(69.30±1.71)、(75.33±1.4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31±1.82)、(58.32±1.66)、(67.23±1.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申发平李雪松张才钟志强刘建勋王立崚徐妍
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酞进展性脑梗死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7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中轻度18例,中度14例,重度15例),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3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清以及脑脊液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并对不同程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综合评价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高,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逐渐增高,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和脑脊液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能够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断的检测指标,同时还能对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杨姗杉张镔孙捷徐妍张才夏圣梅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