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晓青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1篇因时制宜
  • 1篇杂病
  • 1篇杂病论
  • 1篇诊治
  • 1篇治疗肿瘤
  • 1篇伤寒
  • 1篇伤寒杂病论
  • 1篇理法方药
  • 1篇化疗
  • 1篇化疗后
  • 1篇恶性
  • 1篇恶性肿瘤
  • 1篇方药
  • 1篇肝功
  • 1篇肝功能
  • 1篇肝功能异常
  • 1篇《伤寒杂病论...

机构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舒琦瑾
  • 3篇常春阳
  • 3篇郑晓青
  • 1篇陈群伟
  • 1篇单双双

传媒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新中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舒琦瑾诊治肿瘤经验介绍被引量:2
2017年
舒琦瑾教授是浙江省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师承国家名老中医吴良村教授,擅长肺癌、肝癌的微创诊断和治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乳癌等常见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中医药与靶向药物的协同方面有独到见解。舒教授精究方术,悬壶二十余载,采众家之所长,循规前哲,而应今时学问,其辨证细腻,立法周全,组方严谨,用药轻灵,遵内经"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人生于地,悬命于天"之旨,重天人相应之整体观,笔者侍诊侧旁,耳濡目染,
张武广常春阳郑晓青舒琦瑾
关键词:肿瘤因时制宜
浅析《伤寒杂病论》对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指导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中的学术思想及理法方药对当今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和研究,并研读有关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其在治疗肿瘤疾病中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伤寒杂病论》被后世推崇为"方书之祖",其所倡导的辨证论治思想与当今肿瘤治疗中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肿瘤病情复杂,病理变化多端,呈现出多部位的损害并产生多种变证,针对肿瘤疾病的演变过程和产生的诸多变证,《伤寒杂病论》中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思维、因势利导理论以及化裁变通用药等,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辨证与治疗,对中医肿瘤学的学术发展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伤寒杂病论》中宝贵的学术思想及丰富的理法方药对现代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常春阳郑晓青张武广舒琦瑾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理法方药肿瘤
恶性肿瘤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309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肝功能情况分为肝功能异常组123例、肝功能正常组186例;比较并分析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化疗后肝功能异常首次出现时间多数在化疗第1~4个周期,占96.7%。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分级以1级(69.9%)为主,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肝功能异常患者因肝损伤延迟化疗占2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症、肝脏转移是恶性肿瘤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OR=2.410、1.756和2.182,均P<0.05),预防用药是保护因素(OR=0.551,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症、肝脏转移会增加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的风险,而化疗期间预防用药可降低风险。
陈群伟郑晓青常春阳单双双舒琦瑾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肝功能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