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成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玉田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性
  • 2篇溶酶
  • 2篇溶栓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组织型
  • 2篇组织型纤溶酶...
  • 2篇纤溶
  • 2篇纤溶酶
  • 2篇纤溶酶原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脑卒中
  • 2篇静脉溶栓
  • 2篇急性
  • 2篇急性缺血
  • 2篇急性缺血性
  • 2篇急性缺血性脑...
  • 2篇急性缺血性脑...
  • 1篇血栓

机构

  • 2篇玉田县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2篇张生
  • 2篇甄志刚
  • 2篇张秋莲
  • 2篇张立成
  • 1篇黄一宁
  • 1篇孙永安
  • 1篇王晋朝
  • 1篇张莹莹
  • 1篇武国君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与TOAST分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与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评分、TOAST分型等。根据发病后3个月时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查与此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不同预后与TOAST分型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基线NIHSS评分高[OR=1.131,95%CI(1.039,1.231),P=0.005]、TOAST分型[OR=0.504,95%CI(0.331,0.767),P=0.001]、高血压病史[OR=4.811,95%CI(1.715,13.496),P=0.003]是3个月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TOAST亚型中SAA型预后良好(mRS≤2)比例最高,CE型次之,LAA型比例最低;相反,预后不良(mRS>2)以LAA型最多,CE型次之,SAA型比例最低。结论TOAST分型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密切相关因素之一,对3个月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
甄志刚张秋莲张生张莹莹张立成
关键词: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OAST分型预后
基层医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7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探讨其在基层综合性医院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4月~2014年9月在玉田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7例,根据治疗不同分为低剂量组60例(rt-PA 0.6mg/kg),标准剂量组57例(rt-PA 0.9mg/kg),对照为组70例(未行rt-PA,仅常规治疗)。系统采集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均完成28d及90d随访。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为预后良好,分析各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出院和28d随访时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vs 31.6%vs 18.6%,P=0.182;38.3%vs 45.6%vs 27.1%,P=0.092),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90d时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vs 52.6%vs 32.9%,P=0.047)。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10.5%vs 0%,P〈0.05);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随访90d时,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vs 3.5%vs 4.3%,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d预后,降低患者残疾,但有一定出血风险,低剂量rt-PA较标准计量出血少。
张生张秋莲甄志刚武国君汪立燕张立成王晋朝孙永安黄一宁
关键词:卒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溶解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