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斌
作品数:
3
被引量:7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东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姜思宇
温州医科大学
武浩然
温州医科大学
黄俊萍
温州医科大学
张旭红
温州医科大学
陈浙一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优势眼
1篇
心理物理学
1篇
知觉
1篇
视知觉
1篇
体视觉
1篇
屈光
1篇
屈光参差
1篇
立体视
1篇
立体视觉
1篇
近视
1篇
近视性屈光参...
机构
3篇
东南大学
2篇
温州医科大学
1篇
辽宁何氏医学...
作者
3篇
张斌
1篇
吕帆
1篇
汪育文
1篇
姜珺
1篇
吴戈
1篇
苏彬彬
1篇
卓佐跑
1篇
陈浙一
1篇
何向东
1篇
刘子铭
1篇
于翠
1篇
毕华
1篇
张旭红
1篇
黄俊萍
1篇
武浩然
1篇
姜思宇
传媒
2篇
中华眼视光学...
1篇
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1篇
2017
2篇
2016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知觉性优势眼与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关系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知觉性优势眼与近视性屈光参差(interocular refractive error difference,IRED)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收入361例近视患者,将其分为非屈光参差组(IRED≤1D,177例)与屈光参差组(IRED〉1D,184例)。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测试知觉性优势眼。结果非屈光参差组与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power,SE)、0°方向上的JCC交叉柱镜度数(Jackson cross-cylinder at axis 0°)J0和45°方向上的JCC交叉柱镜度数(Jackson cross-cylinder at axis 45°)J45均无统计学差异,非屈光参差组与屈光参差组的参差量绝对值分别为(-0.58±0.33)D和(-2.52±1.2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Z=-20.13,P〈0.01)。屈光参差组受试者的知觉性优势强度指数(ocular dominance index,ODI)为(4.04±3.74),明显高于非屈光参差组(3.35±2.87,Wilcoxon秩和检验,Z=-2.08,P=0.04)。在具有明显知觉性优势眼的屈光参差患者中,屈光参差量与ODI值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R=0.39,P〈0.01)。而且,在这些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中,知觉性优势眼通常是双眼中近视度数较高的眼(符号检验,P〈0.05)。结论与非屈光参差患者相比,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存在更明显的知觉性优势眼,其知觉性优势强度指数与屈光参差量相关,而且知觉性优势眼通常是双眼中近视度数较高的眼。
黄俊萍
苏彬彬
武浩然
陈浙一
姜思宇
张旭红
卓佐跑
张斌
姜珺
吕帆
关键词:
屈光参差
心理物理学
近视
连续闪烁抑制法测量的知觉性优势眼与立体视觉的关系
2016年
目的通过定量测量双眼的相对知觉优势,探索精细立体视觉是否只能出现在双眼相对平衡者中。方法实验研究。共38名受检者参加了实验。对每个受检者通过连续闪烁抑制法来定量双眼的相对知觉优势,并计算相对知觉优势指数(ODI)。18名受检者双眼相对平衡(无明确优势眼,ODI绝对值〈2),20名受检者双眼相对不平衡(有明确优势眼,ODI绝对值≥2)。受检者的立体视觉通过随机点图形来评估,测量受检者能达到的最佳立体视力(Dmin)和达到最佳立体视力所需要的最短时间(Tmin)。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测试双眼平衡组与不平衡组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来量化Tmin、Dmin与优势眼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双眼相对平衡与不平衡受检者的Dmin分别为42.9″±23.5″和60.5″±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双眼平衡受检者所需达到最佳立体视力的最短时间为(148.8±69.1)ms,显著短于双眼不平衡组[(353.2±262.9)ms](t=3.2,P〈0.01)。Tmin与眼优势程度呈正相关(r=-0.58,P〈0.01)。结论精细立体视觉也可以出现在双眼不平衡者中,但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
于翠
刘子铭
毕华
何向东
张斌
关键词:
优势眼
立体视
视物距离对知觉性优势眼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基于Gabor识别的知觉性优势眼(OSD)是否会因视物距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方法实验研究。OSD定量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完成。经分视系统为60例健康受检者的两眼分别呈现Mordrian噪声和Gabor信号。在Mordrian噪声持续减弱而Gabor信号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受检者探测到Gabor信号的阈值被记录为眼知觉指数(OSI)。两眼各测试50次OSI。两眼间差异经标准化即为该受检者的眼优势指数(ODI)。ODI绝对值〉2,则该受检者优势眼明确,OSI取值较小的眼别即优势眼别;否则无明确优势眼。分别在6m的远距和60cm的近距各进行一次测试。采用配对t检验测试ODI的变化是否显著。结果在距离对知觉性优势眼类型的影响的分析中,31例(52%)受检者的知觉性优势眼在远距和近距的检测中保持一致,26例(43%)受检者在不同距离下出现了有显著优势眼和无显著优势眼之间的转换,另有3例(5%)受检者出现了优势眼眼别的互换。在距离对知觉性优势眼影响的量化分析中,受检者的平均ODI由远距的-1.88±2.71变为近距的-0.72±2.95,表明在近距时知觉优势向平衡方向偏移(P〈0.01)。同时,45例(75%)受检者在远距某一眼相对优势的情况下,会在近距离检测中表现为优势向对侧眼(即原优势较弱眼)偏移的现象,另有15例(25%)受检者情况相反。向原优势较弱眼偏移的平均偏移量(2.66±0.32)明显大于向原优势较强眼的偏移量(1.04±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视物距离对知觉性优势眼存在影响。远距某一眼的知觉优势会在距离变近时向对侧眼发生偏移。近距视物时,双眼的知觉优势较远距更趋向平衡。
吴戈
汪育文
张斌
关键词:
视知觉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