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文君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5篇原发性
  • 5篇高血压
  • 4篇醛固酮
  • 3篇原发性醛固酮...
  • 3篇增多症
  • 3篇肾素
  • 3篇醛固酮增多
  • 3篇醛固酮增多症
  • 2篇动脉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质谱
  • 2篇质谱法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化学发光
  • 2篇串联质谱
  • 2篇串联质谱法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炎

机构

  • 1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马文君
  • 7篇张慧敏
  • 7篇蔡军
  • 5篇吴海英
  • 5篇周宪梁
  • 4篇娄莹
  • 4篇宋雷
  • 3篇杨丽睿
  • 3篇卞瑾
  • 2篇黄建凤
  • 2篇郑德裕
  • 1篇郭远林
  • 1篇赵青
  • 1篇郑昕
  • 1篇华琦
  • 1篇张传宝
  • 1篇李占全
  • 1篇田月琴
  • 1篇蒋雄京
  • 1篇邹玉宝

传媒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老年人24h动态血压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老老年人24h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2例老老年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24h、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和平均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血压节律呈非杓型者112例(91.80%,112/122),杓型者10例(8.20%,10/122)。24h平均收缩压(126.37±14.78)mmHg,平均舒张压(66.35±8.32)mmHg;白天平均收缩压(127.69±14.72)mmHg,平均舒张压(67.75±8.58)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23.72±17.96)mmHg,平均舒张压(63.54±9.29)mmHg。24h动态脉压60.02mmHg。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分别为:收缩压3.11%,舒张压6.21%。昼夜血压变化规律在男女间无明显差别。结论老老年人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改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4h动态脉压远大于正常脉压。
杨丽睿张慧敏黄建凤吴海英马文君惠汝太郑德裕
关键词:血压监测老年人高血压
加强我国醛固酮标准化和肾素一致化建设被引量:10
2020年
醛固酮和肾素是高血压诊疗中重要的检测指标。目前醛固酮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法和质谱法,方法内变异系数大,方法间偏差较大,且免疫法结果远高于质谱法。临床上肾素的检测主要包括直接肾素浓度和肾素活性,两者在高血压诊疗中各有优劣。醛固酮肾素不一致的检测结果给临床诊疗带来很大的困扰,急需开展标准化/一致化工作以使得各实验室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疗指标。我国肾素醛固酮标准化/一致化项目的启动将大大推动肾素醛固酮标准化进程,实现检验结果准确可比。
周伟燕张传宝马文君蔡军陈文祥
关键词:醛固酮肾素色谱法液相串联质谱法
串联质谱法检测24 h尿醛固酮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尿醛固酮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诊断性能评价。选取2019年1月到10月间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患者413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3例。测定立位2 h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及肾素浓度(DRC),留取24 h尿液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尿醛固酮。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尿醛固酮及尿醛固酮与肾素浓度比值(UADRR)在筛查PA中的价值,并与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DRR)筛查PA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考察尿钠大于200 mmol/24 h、老年患者或低血钾患者中尿醛固酮在筛查PA中的应用价值。结果:LC-MS/MS检测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5(95%CI 0.679~0.767),最佳切点为7.13μg/24 h,低于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0.958,95%CI 0.934~0.975)。U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95%CI 0.920~0.966),最佳切点为1.11(μg/24 h)/(μIU/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89.0%,与ADRR无统计学差异。当24 h尿钠含量大于200 mmol时,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 0.730~0.910),最佳切点值为9.31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和68.7%。对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 0.770~0.925),最佳切点值为6.91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81.3%。当入院血钾水平小于3.50 mmol/L时,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CI 0.684~0.917),最佳切点值为10.63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66.7%。结论:LC-MS/MS检测尿醛固酮可为临床筛查PA提供参考,且在24 h尿钠大于200 mmol、老年患者或低血钾患者中筛查性能更优,若联合肾素浓度检测可提供与ADRR相当的筛查价值。
马文君卞瑾娄莹杨旭张慧敏周宪梁宋雷蔡军赵蓓蓓姜二岗刘伟霞程雅婷
关键词: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尿分析串联质谱法色谱法
Liddle综合征上皮钠通道β亚单位基因突变及其临床随访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1例儿童疑似Liddle综合征的上皮细胞钠通道编码基因SCNN1B及SCNN1G的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1个临床疑似Liddle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SCNN1B及SCN N1G基因突变的检测。同时对其父母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对确诊患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钠通道拮抗剂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对该儿童患者的SCNN1B基因检测发现了一个杂合错义突变P618L。患者父母的血压均正常,未发现携带这一突变。对SCNN1G基因的检测没有发现突变。对先证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钠通道拮抗剂治疗,治疗1个月后随访发现疗效显著且稳定。结论基因检测不仅为儿童高血压患者提供明确诊断,并且有助于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疗效显著。
李岳华杨坤璂张莹赵青娄莹马文君张慧敏宋雷吴海英蔡军周宪梁
关键词:LIDDLE综合征儿童高血压上皮钠通道基因突变
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至2013-10住院的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74例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男女比例1:4.3,平均发病年龄(28.2±11.2)岁,最常见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214例(78.1%),最常见的分型为Ⅲ型(广泛型)112例(40.9%),最常受累动脉为左锁骨下动脉147例(53.6%)。累及3~4支弓上动脉的患者77例(28.1%)。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多见于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而出血性卒中患者多见于降腹主动脉和(或)肾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心力衰竭是最常见死亡原因,也是存活人群中最常见的心血管事件。结论:大动脉炎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有多种表现,并与累及动脉数量及部位相关。
梁二鹏杨丽睿张慧敏宋雷钱海燕邹玉宝马文君蒋雄京吴海英周宪梁蔡军惠汝太郑德裕
关键词:大动脉炎神经系统脑卒中
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浓度的参考区间及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浓度的参考区间以及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的适宜切点。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的相关方案入选健康人127名建立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浓度的参考区间。连续入选142例高血压查因病人,分别用放射免疫法(RIA)和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肾素活性或肾素浓度及醛固酮浓度,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测得的醛固酮浓度/肾素活性比值(ARR)或醛固酮浓度/肾素浓度比值(ADRR)用于原醛筛查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找出最佳切点。结果 CLIA测定的醛固酮和肾素浓度在健康人群中均呈偏态分布,按2.5%-97-5%建立参考区间,立位醛固酮浓度4.37-30.02ng/dl,立位肾素浓度4.08-61.14μIU/ml。肾素浓度与年龄呈负相关。CLIA测定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为0.8388(95%CI 0.6465-1.031,P<0.001),而RIA测定所得ARR的AUC为0.9616(95%CI 0.9034-1.020,P<0.001)。CLIA测定ADRR的Youden's指数最大为0.763,对应切点为8.63(ng/d1)/(μIU/ml),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98-5%。结论首次建立了化学发光法检测中国人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浓度的参考区间。CLIA筛查原醛的灵敏度低于RIA,而特异性高于RIA,建议在使用ADRR进行原醛筛查时要考虑其敏感度偏低的问题,必要时使用RIA复查。
王芳马文君丛洪瀛陈曦蔡军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化学发光法醛固酮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胶囊与替米沙坦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氢氯噻嗪胶囊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排标准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8家医院),先后经2周清洗期和4周替米沙坦片单药治疗期后,血压未达标者(90mmHg≤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110mmHg并且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80mmHg)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替米沙坦氢氯噻嗪胶囊(A组)与替米沙坦片(B组)。主要观察指标是双盲治疗8周后较开始双盲治疗时DBP绝对值的变化。其他观察指标还包括血生化指标、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ABPM)参数等。结果 (1)共213例(A组即替米沙坦氢氯噻嗪胶囊组108例,B组即替米沙坦片组105例)完成该研究,33例失访,1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心肌梗塞(研究者判断与本研究药物无关)。(2)双盲治疗8周后DBP绝对值的变化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A组(12.66±10.76)mmHg,B组(7.89±12.15)mmHg,P=0.0203)。(3)A组总有效率、平均血压下降值、达目的的血压率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5)。两组谷峰比值均>50%。(4)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21.8%;B组22.1%,P=0.9461)及与研究药物有关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8.1%;B组9.8%,P=0.6264)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替米沙坦氢氯噻嗪胶囊与替米沙坦片(80mg)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平稳长效的降压疗效和相同的安全性,且替米沙坦氢氯噻嗪胶囊的疗效优于单方的替米沙坦片。
马文君杨丽睿张慧敏黄建凤吴海英李占全李田昌刘小慧李广平江洪汪道文华琦
关键词:替米沙坦高血压
ARB与心血管疾病
本文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以及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进行论述,同时论述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指出深入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系统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继续开发更多更好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产品,必...
刘国仗马文君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抗高血压药
文献传递
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估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方法:4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腺苷负荷前、过程中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波(E)和舒张晚期充盈波(A)之比(E/A)、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之比(E’/A’)以及E/E’;次日行冠脉造影或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按其结果分组:正常组(n=15);冠脉狭窄50%-70%组(n=15);冠脉狭窄≥70%组(n=16)。比较组间及组内差异,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腺苷负荷前各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苷负荷中正常组与冠脉狭窄≥70%组E/E’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负荷中冠脉狭窄≥70%组E’间隔/A'间隔、E’侧壁/A’侧壁及冠脉狭窄50%~70%组E’侧壁/A’侧壁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均〈0.05)。腺苷负荷前、过程中正常组和冠脉狭窄≥70%组△E’间隔/A’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E’间隔/A’间隔≥0.037判定无显著冠脉狭窄(即狭窄〈70%)的敏感性67%,特异性94%。结论:腺苷可诱发冠脉狭窄≥70%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负荷前及过程中的△E’间隔/A’间隔≥0.037排除冠脉狭窄≥70%的特异性达到94%。
郑平王浩田月琴何作祥陆叶郭远林郑昕马文君徐楠张凌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稳定性心绞痛舒张功能
高血压住院患者病因构成及靶器官损害情况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分析北京阜外医院2016-2017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病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阜外医院高血压病房首次住院的高血压患者的病因构成及靶器官损害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4782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69.2%,继发性高血压占30.8%。继发性高血压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占62.1%,肾血管性高血压占20.9%,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占16.8%。肾血管性高血压中,动脉粥样硬化占75.3%,为肾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内分泌性高血压中,原醛占66.6%,甲状腺疾病占24.2%,多囊卵巢综合征占5.9%。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小[49(38~60)比52(39~62)岁,P<0.05],入院血压高[收缩压150(135~162)比140(130~155)mm Hg,舒张压90(80~100)比86(78~98)mm Hg,均P<0.05],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外周动脉狭窄/闭塞比例高(均P<0.05),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高[18.0(8.7~40.8)比11.2(4.3~23.1)mg/g,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仍是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在继发性高血压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肾血管性高血压、原醛是三大主要病因。继发性高血压较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年龄小,血压高,靶器官损害重。
刘小宁蔡军马文君娄莹郝素芳卞瑾张慧敏宋雷周宪梁吴海英张雪刁晓林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学靶器官损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