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军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LaFeO_3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红外辐射性能被引量:6
- 2017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钙钛矿型LaFe_(1-x-y)Mg_xNi_yO_3的化合物,并利用TG-DTA、XRD、SEM和XPS等对其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样品在0.2~2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较未掺杂的LaFeO_3的红外发射率大幅度提高,其原因在于,掺杂离子取代铁离子进入LaFeO_3晶格中,为保持化合物电价平衡,部分Fe^(3+)转变为Fe^(4+),引入杂质能级,氧空位浓度增加,促进杂质能级吸收和氧空位吸收;掺杂引起的晶格畸变使得晶格振动吸收增强;此外,电子在Fe^(3+)和Fe^(4+)之间的极化跃迁,亦极大地提高掺杂铁酸镧的红外辐射性能。
- 刘庆生游拯国辉曾少军
- 关键词:钙钛矿掺杂吸收率红外发射率
- 基于CT图像的铝电解阴极炭块组分识别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为铝电解用阴极炭块检测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通过对铝电解用阴极炭块中炭骨料成分的颗粒级配计算,由骨料颗粒个数比例、面积比例分析铝电解用阴极炭块的质量.通过分析铝电解阴极炭块显微CT数字图像,基于数学形态学研发了一种实现其组分定量检测的技术方法.利用显微CT设备获取阴极炭块样品的数字图像及灰度值矩阵,基于显微CT成像原理区别出阴极炭块的组成成分为空隙、沥青、炭骨料及杂质,通过对阴极炭块数字图像校正光密度、校正颜色、选择阀值、填充空隙、检测边缘、分离区域及进行腐蚀、膨胀、开运算与闭运算等其他数学形态学特征计算.实验得到样品实际组成与处理结果数值处于合理的偏差范围内,得出显微CT数字图像处理是研究铝电解阴极碳块组分识别及特征提取的简便可靠的方法.结果表明,基于CT断层扫描图片可以较准确地实现阴极炭块组成成分的虚拟识别.
- 刘庆生曾少军卢小能宋翰林
- 关键词:铝电解图像处理阴极炭块
- 钙钛矿结构B位双掺杂LaMg_(0.34)Ni_xFe_(0.66-x)O_3的红外辐射性能
- 2016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的和Mg^(2+)-Ni^(2+)掺杂的LaFeO_3,并对它们在近红外波段的发射率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34%(摩尔分数)的Mg^(2+)和23%(摩尔分数)的Ni^(2+)掺杂的LaFeO_3即LaMg0.34Ni0.23Fe0.43O_3在0.2~2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达到了0.966,远高于未掺杂LaFeO_3的0.446。Mg^(2+)-Ni^(2+)共掺杂能够显著提高LaFeO_3在近红外波段的发射率的原因在于Mg^(2+)、Ni^(2+)进入铁酸镧的晶格中取代Fe3+,引入了杂质能级,氧空位浓度增加,提高了杂质能级吸收以及氧空位吸收,掺杂引起的晶格畸变使得晶格振动吸收增强;此外,电子在Fe3+和Fe4+之间的极化跃迁,也增强了化合物在相应光谱区域的吸收性能。
- 刘庆生游拯曾少军国辉
- 关键词:钙钛矿掺杂吸收率红外发射率
- 基于细观结构铝电解阴极炭块的力学行为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从细观结构角度出发,基于蒙特卡罗法构建由炭骨料及沥青黏结剂两相组成的二维阴极炭块随机骨料模型,采用ANSYS软件对阴极炭块模型进行单轴压缩模拟试验,研究骨料的形状、含量以及级配对炭块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阴极炭块骨料级配减小、含量增大、圆度增大,阴极炭块模型裂纹萌生扩展越慢,受到损伤破坏越小。该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采用该模型对炭块的力学行为和破裂过程进行预测是合理和有效的。该模型可以作为对阴极炭块力学行为及破裂过程进行预测和分析研究的一种手段。
- 刘庆生曾少军张丹城王建鲁
- 关键词:阴极炭块细观结构有限元
- 稀土电解槽石墨内衬氧化损伤演化特征及其本构模型研究
- 稀土电解槽破损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稀土金属电解工业可持续性发展,在大量电解槽早期破损事故中,屡屡发现石墨内衬先行失效,石墨内衬作为电解槽薄弱环节及关键结构元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探究石墨内衬腐蚀破裂的机理,揭示其发生、...
- 曾少军
- 关键词:孔隙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