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
-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克敏脐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应用克敏脐贴治疗慢性荨麻疹并观察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予以自制中药克敏脐贴敷脐治疗,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对照组30例,予以开水冲服玉屏风颗粒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1.88%,总有效率75.00%;与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43.33%)比较,痊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86,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45,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IFN-γ水平较治疗前高,两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克敏脐贴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外周血中IL-4、IFN-γ因子水平相关。
- 孙兆圣鞠建明张利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细胞因子
- 蜂针疗法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h17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h17相关因子IL-17,IL-22,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的30例寻常性银屑病(稳定期)患者,均为蜂针试验阴性或弱阳性者。选取10日龄以上意大利蜂,用蜂量从2只开始,每1周治疗1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Th17相关因子IL-17,IL-22,IL-23的水平。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蜂针疗法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IL-23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22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蜂疗结束后,有5例患者出现新的银屑病皮疹,皮疹主要分布在蜂疗外区域,占临床总有效患者的17.24%。结论蜂针疗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银屑病皮损,蜂毒能有效降低银屑病患者血液中IL-17和IL-23的水平,通过降低IL-17的水平,促进皮损的消退。蜂针疗法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方面,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朱凤陶迪生张利陈兰朱玲玲
- 关键词:蜂针疗法TH17细胞
- 细胞壁锚定蛋白SasX调控RNAⅢ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T239克隆生物膜形成及致病性相关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A)细胞壁锚定蛋白SasX对RNAⅢ转录表达的调控,揭示其对SA的生物膜(BF)形成和致病过程的作用。方法收集2022年4~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样本中分离的SA ST239克隆,采用基因敲除和回补技术建立突变株△SasX和回补株△SasX(pRB473-SasX),经RNAⅢ抑制肽(RIP)处理,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asX基因对RNAⅢ转录水平的影响,绘制增殖曲线观察菌株生长速度,镜下观察菌株聚集能力,半定量实验观察BF形成,并采用qPCR验证BF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结果△SasX株的RNAⅢ水平显著低于野生株(t=4.273、P=0.037)。△SasX株BF形成能力较野生株显著减弱(t=4.619、P=0.032),△SasX(pRB473-SasX)+RIP株BF形成能力显著低于△SasX(pRB473-SasX)株(t=7.874、P=0.011)。△SasX株icaA(t=5.324、P=0.027)、sarA(t=6.250、P=0.016)和fnbA(t=4.833、P=0.031)mRNA水平显著低于野生株;△SasX(pRB473-SasX)+RIP株icaA(t=4.386、P=0.034)和sarA(t=5.531、P=0.023)mRNA水平较△SasX(pRB473-SasX)株显著降低。镜下可见野生株有大片聚集成团,△SasX株多为单个散在分布或小范围聚集,△SasX株的聚集能力较野生株显著减弱;△SasX(pRB473-SasX)株的聚集能力和野生株相当,△SasX(pRB473-SasX)+RIP株的聚集能力较△SasX(pRB473-SasX)株减弱。结论SA SasX通过调控RNAⅢ的转录表达,促进细菌的聚集和BF形成能力,从而参与其致病过程。
- 张利张利张阳喻哲昊葛亮葛亮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感应系统生物膜
- 急诊凝血功能检测实验室内周转时间回归模型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建立急诊室凝血功能检测周转时间(TAT)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实验室内TAT的因素,并验证采取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12月(干预前)及2019年3月至5月(干预后)凝血功能检测数据,记录检验人员、标本及TAT相关信息,进一步对不同检验人员干预前、后3个月月均TAT进行聚类分析,并验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9名检验人员间凝血功能检测实验室内T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仅5名检验人员TAT满足质量要求。干预后,4名检验人员TAT缩短,7名检验人员TAT满足质量要求。干预前5名检验人员上半夜TAT短于下半夜;而干预后9名检验人员上半夜TAT均短于下半夜。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工龄是TAT的有利因素,下半夜的检测时段则是TAT的不利因素。干预前聚类分析显示,优良为检验人员B、F、G、I;及格为检验人员A、C、D、H;不及格为检验人员E;干预后聚类分析显示,检验人员E的TAT远大于其他检验人员,仍为最差。结论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模型对实验室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寻找其发生偏离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可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 张静姚孝明张利王志国
- 关键词:质量管理凝血功能检测
- 南京城北地区2016年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况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了解2016年南京城北地区食源性疾病病原菌的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对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细菌检测,对病例基本信息、暴露信息和检测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3例疑似病例中,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为7.19%(11/153),以诺如病毒为主(3.92%,6/153),肠道细菌的检出率为12.42%(19/153),以致泻大肠埃希菌(7.19%,11/153)和副溶血弧菌(5.23%,8/153)为主,致泻大肠埃希菌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最高(63.64%,7/11)。可疑食品主要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0.91%,32/153),其次为肉及肉制品(18.30%,28/153)和粮食及其制品(18.30%,28/153)。结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是引起南京城北地区食源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可疑食品,诺如病毒、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为主要的感染病原微生物,应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监测制度,增强对食源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 吴静杨婉薇梅国勇张利赵巧燕葛亮施建丰姚孝明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诺如病毒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
- Caspase依赖的氧化应激对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不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氧化应激水平对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探索氧化应激水平和线粒体-Caspase途径能否作为脓毒症肾小管上皮损伤的治疗靶点。方法:用终浓度为10μ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12 h建立脓毒症细胞模型,将细胞模型随机分为H_(2)O_(2)组(H_(2)O_(2),300μmol/L)、Caspase抑制剂组(Ac-DEVD-CHO,15μmol/L)、Caspase抑制剂+H_(2)O_(2)组(H_(2)O_(2),300μmol/L+Ac-DEVDCHO,15μmol/L)和阴性对照组(不处理);另以正常培养的HK-2细胞为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Caspase 3和Cleaved-多聚ADP核糖多聚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蛋白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水平、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阴性对照组细胞ROS水平、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和Cleaved-PARP水平以及G1期细胞比例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均<0.05),增殖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H_(2)O_(2)组细胞ROS水平、凋亡率、Cleaved-Caspase 3和Cleaved-PARP水平以及G1期细胞比例均较阴性对照组升高(P均<0.05),而增殖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P<0.05)。Caspase抑制剂+H_(2)O_(2)组细胞ROS水平、凋亡率、Cleaved-Caspase 3和Cleaved-PARP水平以及G1期细胞比例均较H_(2)O_(2)组降低(P均<0.05),但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增殖率较H_(2)O_(2)组升高(P<0.05),但仍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症细胞模型中存在异常升高的氧化应激反应。ROS能通过线粒体-Caspase凋亡途径抑制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周期G1期阻滞。抑制Caspase对ROS引起的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孙林春刘建璟刘建璟
- 关键词:脓毒症肾损伤氧化应激线粒体凋亡
- 2016—2017年南京市栖霞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现状及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南京市栖霞区食源性疾病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早期防控和防止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2017年的食源性疾病的病例信息及特定病原体(肠道病毒和肠道致病菌)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就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共308例,以工人和干部职员居多(25~35)岁高发,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以腹痛和腹泻为主;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在送检的308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72例,检出率为23.38%,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复合酶抑制剂类较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为当前主要的流行病原体。本地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一定程度地反映当前该病的发生情况,应加强宣教和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 梅国勇徐彦姚孝明张利王书侠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肠道致病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道病毒诺如病毒
- 微小RNA-23靶向线粒体分裂蛋白1调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保护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 2024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23(microRNA-23,miR-23)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sion protein 1,FIS1)在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关系以及miR-23靶向FIS1对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建立脓毒症模型;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3和FIS1的相互作用。将HK-2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用miR-23的模拟物/抑制物和FIS1的真核表达载体/小干扰RNA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胞计数试剂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检测细胞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IL-10水平。结果LPS诱导的HK-2细胞miR-23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60±0.12)倍(P<0.05),FIS1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16±0.21)倍(P<0.05),FISI蛋白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2.69±0.28)倍(P<0.05)。miR-23可以与FIS1的3'-UTR区形成互补结合,负向调控FIS1。miR-23 mimic组的TNF-α、IL-1、IL-6分别为(0.021±0.003)、(0.0310±0.007)和(0.017±0.006)ng/ml,FIS1 siRNA组的TNF-α、IL-1、IL-6分别为(0.015±0.004)、(0.043±0.007)和(0.020±0.008)ng/ml,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两组的IL-10分别为(0.325±0.011)和(0.376±0.018)ng/ml,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inhibitor组的TNF-α和IL-6分别为(0.117±0.015)和(0.096±0.007)ng/ml,pcD-NA3.1-FIS1组TNF-α和IL-6分别为(0.168±0.024)和(0.147±0.030)ng/ml,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miR-23 inhibitor组和pcDNA3.1-FIS1组的IL-10分别为(0.149±0.012)和(0.121±0.024)ng/ml,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mimic+pcDNA3.1-FIS1组TNF-α、IL-1、IL-6分别为(0.060±0.010)、(0.084±0.009)和(0.048±0.008)ng/ml,均高于miR-23 mimic组的(0.021±0.003)、(0.0310±0.007)和(0.017±0.006)ng/ml(P<0.05),IL-10为(0.149±0.025)ng/ml,低于miR-2
- 张利张利葛亮马菁菁张阳孙林春
- 关键词: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炎症微小RNA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足细胞自噬和迁移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对足细胞自噬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小鼠永生化肾足细胞系分为牛血清白蛋白组(100mg/L BSA)、糖基化终末产物组(100 mg/L BSA-AGEs)和糖基化终末产物+DKK-1组(100mg/L BSA-AGEs+100 DKK-1 mg/L),以未加干涉的正常足细胞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足细胞β-catenin蛋白、自噬膜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II(LC3-Ⅱ)以及自噬底物p62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察足细胞自噬情况,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ephrin蛋白含量,划痕试验检测足细胞迁移能力。用AGEs和AGEs+R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中和抗体处理足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足细胞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p-β-catenin、p62表达升高(P<0.05),LC3-Ⅱ表达降低(P<0.05)。AGEs+DKK-1组p-β-catenin、p62蛋白表达较AGEs组降低,LC3-Ⅱ表达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SA组各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荧光检测发现AGEs组足细胞中LC3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AGEs+DKK-1组较AGEs组LC3荧光强度增强,B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GEs组细胞培养上清中Nephrin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AGEs+DKK-1组较AGEs组升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B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足细胞迁移能力降低(P<0.05),AGEs+DKK-1组、B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GEs+RAGE中和抗体处理的足细胞β-catenin蛋白水平较AGEs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AGEs通过RAGE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足细胞自噬和迁移能力,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足细胞损伤机制之一,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 张利刘建璟孙林春
- 关键词:糖基化终末产物足细胞自噬迁移
-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医院获得性肺炎实验室诊断中的价值评估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本研究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实验室诊断及其感染菌群中的价值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的痰培养结果及其相应的血常规衍生参数RDW,痰培养结果分为痰培养阳性组(HAP)和痰培养阴性组(疑似HAP),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RDW对HAP及感染菌群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12.85(12.27,13.30)]和痰培养阴性组[13.15(12.57,14.20)]比较,住院患者痰培养阳性组的RDW异常(升高)率(58.90%)显著升高,RDW水平[15.40(14.20,16.60)]也显著升高;痰培养阳性组的菌群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阴性杆菌组的RDW水平[15.90(14.35,17.40)]与阳性球菌组[14.80(14.17,15.30)]和真菌组[14.90(14.05,16.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RDW诊断HAP感染的AUC为0.81;区分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及真菌的AUC分别为0.75和0.72。结论RDW可作为HAP及其感染菌群的辅助诊断,RDW将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炎性生物学标志物。
- 吴凯刘芬张利王书侠
- 关键词:医院获得性肺炎红细胞分布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