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文治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2篇对比剂
  • 2篇骨折
  • 1篇低剂量对比剂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多模态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脑损伤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检查
  • 1篇血管损伤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肿瘤
  • 1篇压缩骨折
  • 1篇再狭窄
  • 1篇造影

机构

  • 6篇榆林市第二医...

作者

  • 6篇高文治
  • 4篇贾喆
  • 1篇毛卫霞
  • 1篇刘丽君
  • 1篇郭强强

传媒

  • 2篇中国CT和M...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飞利浦Brilliance i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评估及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飞利浦Brilliance i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评估及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89名患者(共112枚支架),均因心慌、气短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先后分别接受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computed tomographicangiography,C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检查,收集CCTA与CAG的诊断数据,以CAG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CCTA诊断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112枚支架中4枚支架因管腔内伪影较大,无法评估,余108枚支架均可评估。CCTA显示支架腔内通畅的为92枚,支架腔内再狭窄的为16枚。CAG显示支架腔内通畅的为90枚,支架腔内再狭窄的为18枚,CCTA诊断支架腔内再狭窄的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100%(90/90),阳性预测值为100%(16/16),阴性预测值为9 7. 8%(9 0/9 2),诊断准确率为9 8. 1%(1 0 6/1 0 8)。结论飞利浦Brilliance i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支架腔内情况,并准确地评估支架内腔再狭窄程度,是一种有效评价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无创检查方法,对PCI术后患者的随访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当前临床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梁文娇武辽军高文治贾喆
关键词:BRILLIANCEICT支架再狭窄
椎体松质骨CT值联合骨密度值比率对新鲜与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椎体松质骨CT值联合骨密度值比率对新鲜与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榆林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2例(共82处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分为新鲜骨折(观察组,n=50)和陈旧性骨折(对照组,n=32),比较两组椎体松质骨CT值、骨密度值比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椎体松质骨CT值及骨密度值比率对新鲜骨折椎体、陈旧骨折椎体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椎体松质骨CT值高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值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椎体松质骨CT值、骨密度值比率均是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椎体松质骨CT值及骨密度值比率鉴别诊断新鲜骨折椎体、陈旧骨折椎体的AUC分别为0.654、0.703,联合鉴别诊断新鲜骨折椎体、陈旧骨折椎体的AUC为0.856。【结论】椎体松质骨CT值、骨密度值比率对新鲜骨折椎体及陈旧骨折椎体均有一定的鉴别价值,其联合鉴别诊断新鲜骨折椎体、陈旧骨折椎体的价值更高。
高增霞高文治
双能量CT增强扫描在不同Ki-67表达水平浸润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增强扫描在不同肿瘤增殖抗原(Ki-67)表达水平浸润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0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检测患者血清Ki-67水平与癌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并根据2013年圣加仑(St.G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专家共识,以乳腺癌组织Ki-67表达水平的20%为界,分为Ki-67≤20%和Ki-67>20%两组。比较不同Ki-67表达水平组患者的增强两期双能CT值[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血清Ki-67水平及不同Ki-67表达水平患者的病理特征[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双能量CT增强扫描与Ki-67表达水平相关性。结果Ki-67≤20%表达组患者静脉期的IC、NIC、λ值分别为1.67±0.22、0.28±0.17、2.83±0.33,动脉期分别为0.81±0.12、0.12±0.01、1.55±0.23,Ki-67>20%表达组患者静脉期的IC、NIC、λ值分别为2.57±0.30、0.48±0.15、4.12±1.29,动脉期分别为1.59±0.91、0.29±0.06、2.46±1.23,Ki-67≤20%表达组各值均明显低于Ki-67>20%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数目患者的血清Ki-6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大小、ER、PR、HER2不同水平间的血清Ki-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Ki67≤20%组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PR、HER2与Ki-67>2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双能量CT增强扫描双期IC、NIC、λ值与Ki-67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双能量CT增强扫描有助于评估浸润性乳腺癌诊断中的血清和免疫组化Ki-67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文治武辽军梁文娇任聪云贾喆曹璐燕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双能量CT对比剂
多模态磁共振应用在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2023年
探析多模态磁共振应用在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筛选此次研究人员所在医院2020-2至2023-2月时间段内,42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为创新组,以及筛选同一时间住院诊治的正常足月新生儿42例为对比组,所有新生儿均进行早期多模态磁共振、脑电图(aEEG)检测,观察2组新生儿影像学检出率。结果 T1flair、DWI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新组T2flair、ADC、DWI图、DWI相位水平均低于对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创新组脑损伤患儿检出出血性脑损伤12例,其中包括:硬膜下血肿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白质灶性出血4例、脑室内积血1例;缺血性脑损伤30例,其中包括局限性脑损伤17例,弥漫性缺血性脑损伤10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3例。结论 对于新生儿脑损伤,采用早期多模态磁共振进行检测检查具有一定安全性,可检测早期患儿脑部各部位出血严重程度,可为临床疾病初期诊断提供科学、可靠的判断依据,同时可评估患儿神经发育情况,具有推荐价值。
高文治曹璐燕
关键词:新生儿脑损伤
飞利浦256层极速CT血管成像对外伤性下肢血管损伤的评估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飞利浦256层极速CT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外伤性下肢血管损伤情况的评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共68例下肢骨折患者双下肢血管CTA图像(VR、MPR、CPR、MIP等),其中术前22例,骨折内固定术后46例,评估下肢血管损伤情况及术后修复情况。结果①阴性病例8例;阳性病例60例,共76个骨折部位,股骨段15例(19.7%),膝部8例(10.5%),胫腓骨段32例(42.1%),跗骨及跖趾骨段21例(27.7%),其中小腿截肢患者3例、小腿离断患者2例。②MSCTA发现88根病变血管,包括22例血管断裂或部分断裂,28例血管内膜损伤并血栓形成,19例血管栓塞,13例动静脉瘘,6例假性动脉瘤;其中3例患者小腿动脉因金属伪影较大难以评估,5例患者虽有金属伪影,但下肢血管显影可,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③以手术证实或DSA结果为标准,MSCTA对下肢血管损伤情况评估的准确性为96.6%,敏感性100%,特异性72.7%,误诊率27.3%,漏诊率0。结论飞利浦256层双下肢CTA可以准确评估下肢外伤后是否存在血管损伤及其损伤程度,提高了手术探查、术中血管修复的成功率,可作为下肢外伤血管损伤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
梁文娇贾喆高文治武辽军
关键词:下肢骨折血管损伤
64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评价MSCT低剂量对比剂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检查,对比剂剂量为30ml,触发点在上腔静脉,阈值设置70-80Hu,容积数据传到工作站后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处理。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检查,低剂量对比剂上腔静脉触发肺动脉连续性好,对肺动脉栓子均可以显示,达到了诊断目的。结论:低剂量对比剂上腔静脉触发薄层重建图像在显示肺小血管分支方面达到了满意效果;并能直观、准确、清晰显示肺动脉各级解剖及栓子部位,是诊断肺栓塞安全、迅速、可靠、无创、副作用少的诊断方法。
刘丽君毛卫霞任聪云武辽军李少臻郭强强高文治姬小莹贾喆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