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淑君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2篇血压
  • 2篇血压变异
  • 2篇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1篇血性
  • 1篇血压变异性
  • 1篇压变异性
  • 1篇预后
  • 1篇日常生活活动
  • 1篇日常生活能力
  • 1篇日间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 1篇轻中度
  • 1篇转归
  • 1篇卒中后

机构

  • 4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石铸
  • 4篇钟淑君
  • 3篇郑伟城
  • 3篇李淑恩
  • 2篇符小丽
  • 1篇袁丽娟
  • 1篇李瑞兰

传媒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每日间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转归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1周内每日间血压变异性与6个月时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登记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监测入院后7d内每日清晨血压并计算血压变异性参数。随访6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nmS)进行转归评价,转归良好定义为mRS评5〉0~2分。比较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的临床特征、血压和每日间血压变异性参数。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每日间血压变异性参数与6个月时转归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69例患者,其中89例(52.7%)转归不良。转归不良组每日间平均收缩压[(147.1±15.9)mmHg对(139.6±19.0)mmHg;t=2.666,P=0.008;1mmHg=0.133kPa]、收缩压标准差[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16.5(13.7~19.4)mmHg对13.4(10.7~18.3)mmHg;Z=2.909,P=0.004]和收缩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47.0(38.0—56.0)mmHg对37.0(29.0~49.0)mmHg;Z=3.634,P〈0.001]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间收缩压极差值增大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6个月时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28,95%可信区间1.007~1.050;P=0.008)。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每日间血压变异性高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
石铸袁丽娟钟淑君郑伟城
关键词:卒中血压
轻中度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能力恶化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轻中度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日常生活能力恶化的发生率、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病例登记研究,连续登记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人口学、临床和影像资料,对轻中度残...
石铸符小丽钟淑君李淑恩
缺血性卒中患者恢复期日常生活能力恶化:东莞地区的队列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恢复期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 ADL)恶化的发生率、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来自东莞地区连续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完成6个月随访。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9Q进行ADL评定,mRS评分0~2分定义为生活自理,mRS评分〉2分定义为生活依赖,ADL恶化定义为由生活自理转为生活依赖。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DL恶化的相关因素。结果362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50例(13.8%)患者出现恢复期ADL恶化,其中14例(3.9%)归因于卒中早期复发,12例(3.3%)归因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 1.09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49~1.152;P〈0.001]、女性(OR 2.026,95% CI 1.068~6.437;P=0.035)、既往卒中史(OR 1.251,95% CI 1.024~1.530;P=0.029)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较高(OR 1.167,95% CI 1.016~1.284;P=0.001)是ADL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恢复期ADL恶化并不少见,高龄、女性、既往卒中史和基线NIHSS评分较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石铸符小丽钟淑君李淑恩郑伟城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日常生活活动
脑梗死急性期24h血压变异与患者早、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24h血压变异和卒中早期及中期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连续登记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监测入院后24h血压并计算血压变异参数,采用改良Rankin(mRS)量表对患者出院时(早期)和6个月后(中期)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特征和血压参数,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变异参数与早期、中期不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188例患者,早期预后不良67例(35.6%),中期预后不良95例(50.5%)。早期预后不良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变异系数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149.6±20.0)mmHgvs.(137.6±20.2)mmHg;(13.4±3.8)mmHgvs.(12.1±3.8)mmH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校正后提示,24h收缩压的均值和标准差增大是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84,95%CI=1.067~1.544,P=0.008;OR=1.098,95%CI=1.016-1.188,P=-0.019)。中期预后不良组患者24h收缩压均值大于预后良好组患者((146.6±20.6)mmHgvs.(137.1±20.2)mmH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OR=1.198,95%CI=1.005~1.427.P=0.043)。结论24h收缩压变异增大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中期预后无明显相关。
石铸钟淑君李淑恩郑伟城李瑞兰
关键词:脑卒中血压变异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