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海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5篇细胞
  • 3篇新生鼠
  • 3篇再灌注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弥漫
  • 3篇基因
  • 3篇灌注
  • 2篇凋亡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鼠肝
  • 2篇褪黑素
  • 2篇缺血缺氧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缺氧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弥漫性大B细...

机构

  • 10篇潍坊医学院
  • 4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于海
  • 6篇蒋吉英
  • 6篇于树娜
  • 3篇张云香
  • 3篇张娜
  • 3篇王聚信
  • 2篇张明
  • 2篇张明
  • 2篇李晓双
  • 2篇赵姗姗
  • 2篇李杨
  • 1篇李晓双
  • 1篇高素美
  • 1篇刘清华
  • 1篇高香红
  • 1篇姜红心
  • 1篇刘清华
  • 1篇侯倩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bcl-2表达与基因重排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bcl-2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不同器官和部位发生的DLBCL石蜡包埋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采用双色FISH法检测42例DLBCL石蜡包埋组织中BCL-2基因重排及扩增。观察组织标本中bcl-2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CL-2基因重排阳性率为42.9%(18/42),16例生发中心型(GCB型)阳性率为43.8%(7/16),26例non-GCB型阳性率为42.3%(11/26),统计学分析χ~2=0.008(P>0.05),差别不显著;bcl-2蛋白表达与基因重排列联系数为0.333(P<0.05),差异显著;bcl-2蛋白表达与BCL-2扩增列联系数为0.243(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 bcl-2蛋白高表达(中强以上,≥50%)与BCL-2基因重排有密切相关性。DLBCL中,bcl-2蛋白高表达提示可能存在BCL-2基因重排。
侯倩赵海鸥于海高建芳张娜王慧张云香
关键词:DLBCLBCL-2基因重排基因扩增
褪黑素抑制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后海马内Bcl-2/Bax的下调和caspase-3的活化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脑内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电凝结扎第7天的新生SD大鼠右颈总动脉制备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模型,用称重法测定脑水肿程度;hematoxylin-eosin(HE)和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组织的梗死范围;Fluoro-Jade B(FJB)染色观察细胞的死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Bcl-2和Bax在各组的表达。结果 HIBD大鼠右侧大脑半球出现明显的梗死灶,且含水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褪黑素可使之减轻。HE和FJB染色显示,褪黑素可减轻大鼠缺血缺氧损伤引起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改变,降低FJB阳性细胞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IBD大鼠右侧海马caspase-3、Bcl-2和Bax水平升高,Bcl-2/Bax降低;褪黑素干预后caspase-3和Bax水平达降低,Bcl-2水平升高,Bcl-2/Bax升高。结论褪黑素可通过抑制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后海马内Bcl-2/Bax的下调和caspase-3的活化,抑制细胞凋亡,对新生鼠脑缺血缺氧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李杨王聚信赵姗姗于海李晓双于树娜王健欣蒋吉英
关键词:褪黑素新生鼠缺血缺氧性损伤
N-乙酰-L-色氨酸对新生鼠脑缺血缺氧纹状体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N-乙酰-L-色氨酸(L-NAT)对新生鼠脑缺血缺氧纹状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出生第7天的SD大鼠制备新生鼠脑缺血缺氧模型,HE染色观察纹状体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HIE组纹状体中神经细胞排列紊乱,且数量明显减少,Caspase-3、Bcl-2、Bax的表达升高;HIE+L-NAT组纹状体细胞的损伤程度减轻,Bax、Caspase-3表达下降,Bcl-2的表达进一步升高。结论 L-NAT可能通过调节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减轻纹状体细胞的损伤程度,从而保护新生鼠脑缺血缺氧损伤。
赵纳杰王聚信李晓双高香红于海刘清华张明于树娜蒋吉英
关键词:缺血缺氧损伤纹状体
褪黑素对新生鼠脑缺血缺氧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蒋吉英于海王聚信刘清华张明于树娜
滚轮微针联合皮肤屏障修复乳在面部皮炎皮肤屏障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滚轮微针联合皮肤屏障修复乳在面部皮炎皮肤屏障修复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40例面部皮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0例,采用皮肤屏障修复乳治疗;B组20例,采用滚轮微针导入皮肤屏障修复乳治疗。分别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以及皮肤屏障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A,B两组症状积分和皮肤屏障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B组症状积分和皮肤屏障指标均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滚轮微针联合导入皮肤屏障修复乳在面部皮炎皮肤屏障修复中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孙泽钰于海曹哲
关键词:面部皮炎
硫化氢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硫化氢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Data、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查找硫化氢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的动物实验。研究者独立地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然后通过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估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包括48只大鼠。Meta分析结果显示:缺血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假手术组[SMD=-5.49,95%CI为(-7.46^-3.53),P=0.001];硫化氢组ALT水平低于缺血组[SMD=-3.69,95%CI为(-5.36^-2.02),P=0.000 01];硫化氢组ALT水平高于假手术组[SMD=1.80,95%CI为(1.26~2.35),P=0.000 01],以上ALT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硫化氢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受纳入研究样本量所限,该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实验来验证。
王健欣于海于树娜张明蒋吉英
关键词:硫化氢肝缺血再灌注损伤META分析动物实验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C-MYC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及与基因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首次诊断为DLBCL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全部研究对象组织标本中C-MYC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的情况,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7.6%(20/42);C-MYC基因异常检出率为26.2%(11/42),其中基因易位检出率23.8%(10/42);基因扩增2.4%(1/42);C-MYC蛋白表达阳性与C-MYC基因易位有相关性(χ2=11.813;P=0.001);C-MYC基因易位主要见于生发中心B细胞型(χ2=4.029;P=0.045)。结论C-MYC蛋白表达阳性(≥40%)与C-MYC基因易位有相关性。在DLBCL中,C-MYC蛋白高表达提示可能存在C-MYC基因易位。
于海王慧张娜高素美张云香
关键词: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基因扩增
N-乙酰-L-色氨酸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肠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N-乙酰-L-色氨酸(L-NAT)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加L-NAT组(IR+L-NAT组)。用夹闭肝中叶和左叶肝蒂分支的方法制作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肠组织的形态学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激活型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 (1)IR组小肠绒毛结构破坏,肠黏膜充血脱落,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出现炎症细胞浸润;LNAT可使之减轻。(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激活型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升高,L-NAT干预后,Caspase-3和Bax的表达下降,而Bcl-2的表达进一步升高。结论 L-NAT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减轻小肠上皮细胞损伤。
王淑惠姜红心李晓双胡梦琪于海张明于树娜王健欣蒋吉英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细胞凋亡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基因异常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6基因异常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DLBCL患者42例,采用Bcl-6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6基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6蛋白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Bcl-6基因异常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2例DLBCL患者中发生Bcl-6基因易位6例,发生Bcl-6基因扩增3例,Bcl-6蛋白表达阳性19例。Bcl-6基因易位患者Bcl-6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无易位者高(P=0.014);Bcl-6基因是否易位患者DLBCL分型、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l-6基因是否扩增患者Bcl-6蛋白表达、DLBCL分型、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LBCL中Bcl-6基因存在易位和扩增两种情况,并且Bcl-6基因易位与患者Bcl-6蛋白表达有密切的联系。
于海张云香王慧张娜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异常
L-NAT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
为了探讨N-乙酰-L-色氨酸(N-acetyl-L-tryptophan,L-NAT)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起的胰腺细胞凋亡是否产生保护作用,本研究观察了L-NAT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胰腺损伤的影响.选用雄性成年...
赵姗姗胡梦琪王淑惠李杨赵纳杰于海于树娜蒋吉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