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蔡刚

蔡刚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1篇眩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压迫
  • 1篇亚低温
  • 1篇亚低温治疗
  • 1篇阵发
  • 1篇神经血管压迫
  • 1篇术后感染
  • 1篇内压
  • 1篇前庭
  • 1篇去骨
  • 1篇去骨瓣
  • 1篇去骨瓣减压
  • 1篇重型
  • 1篇重型颅脑
  • 1篇重型颅脑损伤
  • 1篇钛网
  • 1篇晚期

机构

  • 3篇南通大学第二...

作者

  • 3篇蔡刚
  • 2篇陈佳磊
  • 1篇陈霞
  • 1篇张毅
  • 1篇邵良
  • 1篇王天乐
  • 1篇严红燕
  • 1篇朱向阳
  • 1篇曹志勇
  • 1篇陈杨
  • 1篇朱丽

传媒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8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早期与晚期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成形术是否增加术后感染率,评估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及钛网颅骨成形术的患者84例,根据2项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分为早期组(≤90 d)42例和晚期组(>90 d)4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颅骨成形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组和晚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骨成形术前多次手术、肺部感染是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部感染、颅成形术前多次手术是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张毅王蕾严红燕陈霞蔡刚陈佳磊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颅骨成形术钛网
重型颅脑损伤52例术后亚低温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开颅手术重型颅脑损伤96例患者(3≤GCS≤8)分为亚低温治疗组52例,常温治疗组44例,比较两组的颅内压、GCS、病死率。结果:(1)颅内压:亚低温组术后24、48、72小时均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GCS评分:亚低温组第7、14、2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死率:随访6个月,亚低温组死亡4例(7.69%),常温组6例(1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尽早予以亚低温治疗,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蔡刚陈杨陈佳磊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亚低温治疗
老年前庭阵发症3D-CISS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分析
2025年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前庭阵发症(VP)患者的小脑脑桥角(CPA)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的异同。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44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0例年龄≥60岁的VP患者纳入老年组,114例年龄<60岁的VP患者纳入非老年组,比较两组CPA的MRTA,分析前庭蜗神经和血管交互压迫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眩晕残障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 MRTA诊断VP的神经血管压迫(NVCC)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0.0%,两组患者NVCC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小脑前下动脉(AICA)为NVCC主要责任血管,而非老年组患者中结构发育异常的椎基底动脉(VBA)为NVCC主要责任血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患者DHI评分高于非老年组,BBS评分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VP患者以动脉粥样硬化的AICA压迫前庭蜗神经多见,而非老年VP患者以结构发育异常的VBA压迫前庭蜗神经多见;老年患者眩晕残障和平衡功能障碍程度更高。
陈振华蔡刚曹志勇王天乐朱丽朱向阳邵良
关键词: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神经血管压迫眩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