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东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唐山市气象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雷达
  • 2篇雷达回波
  • 2篇回波
  • 2篇暴雨
  • 2篇大暴雨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雷达
  • 1篇多普勒雷达回...
  • 1篇湿位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气流
  • 1篇强降水
  • 1篇切变
  • 1篇切变线
  • 1篇位涡
  • 1篇物理量
  • 1篇物理量场
  • 1篇西南气流
  • 1篇雷达回波特征
  • 1篇雷达特征

机构

  • 4篇唐山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培...

作者

  • 4篇张晓东
  • 1篇陈艳
  • 1篇马前进
  • 1篇吴洪

传媒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灾害学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次大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及数值模拟被引量:12
2010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天津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7月14—15日发生在河北唐山及天津一带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MM5数值模拟阐述了雷达资料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发生在中低纬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背景下,700hPa高空槽、850hPa低涡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引发此次暴雨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是暴雨主要的水汽来源;低空辐合高层辐散、锋面抬升是暴雨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对流层中部冷空气活动引起的西南低空急流脉动与暴雨的增幅有密切关系;涡旋状和带状回波是主要降水回波。
张晓东
关键词:暴雨雷达特征
唐山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在分析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诸层物理量场特征基础上,结合M ICAPS资料和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3月初唐山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加深的高空槽、700 hPa低涡及东北平原回流的强冷空气是这次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降雪期间的高空辐散低层辐合、正涡度的增强、较强的上升运动以及冷空气强迫抬升是暴雪发生的动力机制,低层持续的偏东风是主要水汽输送通道,700 hPa的Q矢量辐合区与降雪落区有较好对应关系。
张晓东
关键词:暴雪Q矢量
多普勒雷达回波在一次大暴雨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多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常规探空资料和逐小时的自动站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河北省东部平原(以下简称冀东平原)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层中α尺度切变线的南压、东移及"人"字形辐合线是本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降水发生前西南暖湿气流和冀东平原近地层偏东风是"人"字形辐合线形成的直接原因;在不稳定层结存续条件下,急流方向上上游雷达站中尺度低空急流的脉动对下游台站的短时暴雨预报具有一定时效的指示意义。
宿海良陈艳吴洪张晓东白春燕袁雷武马前进
关键词:雷达回波大暴雨
2009年7月17日唐山地区强降水成因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7月17日唐山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是暖湿空气向北输送与低层冷空气交汇引起的。降水前期,唐山地区中低层水汽强辐合为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冷空气从底层侵入,抬升暖湿气流,低层暖锋锋生使对流不稳定性增大,上升运动加强,降水量增大。强降水区存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斜升运动机制。850 hPa湿位涡正压项MPV1>0区域较好地反映出冷空气活动特征,强降水出现在MPV1零线附近偏冷空气一侧。
张晓东
关键词:强降水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西南气流切变线湿位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