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旺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IDS相关性脑炎的CT及MR影像对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AIDS相关性脑炎的CT和MR表现及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中的敏感性及一致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31例AIDS相关性脑炎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MR平扫,其中5例同时做MR加做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对AIDS相关性脑炎的征象显示能力。结果在31例AIDS相关性脑炎病例中,CT扫描提示单纯脑萎缩8例,单纯脑白质病变2例,脑萎缩合并脑白质病变21例;MR扫描提示单纯脑萎缩2例,单纯脑白质病变2例,脑萎缩合并脑白质病变27例。结论对于脑萎缩的显示,CT和MR敏感性无明显差异;而对于脑白质病变的显示,MR敏感性优于CT,二者呈中度一致性。
- 林昭旺林征宇
- 关键词:脑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 肝圆韧带与脐静脉曲张的影像鉴别诊断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影像及脐静脉曲张影像的表现,提高鉴别两者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间1 643例行螺旋CT扫描+三期动态增强肝脏扫描(7例行MR平扫)患者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 023例,女性620例,年龄15~89岁,分析肝圆韧带及脐静脉曲张影像特点,比较两者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时CT值的差异性。结果共有1 601例未见明确肝圆韧带显示,27例于肝左叶肝裂区见结节样边缘清晰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三期呈轻度强化,程度始终低于周围肝实质;另有15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可见左脐静脉曲张,增强扫描与门静脉同步强化,并与肝门静脉左支相通。肝圆韧带显影组与脐静脉曲张组在CT平扫时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脐静脉曲张组患者的CT值显著高于肝圆韧带显影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高对肝圆韧带影像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与肝内其他异常密度影像进行鉴别诊断。
- 林鼎銮林昭旺汪坚杨灵雷晓娟方敏
- 关键词:肝圆韧带脐静脉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 肝脏弥漫性疾患CT数量化测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肝脏CT横断面影像学变化与常见肝脏弥漫性疾患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在一定的肝脏CT横断影像层面上,按一定的规则划出代表肝脏左右叶的各条径线,测量其长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肝脏弥漫性疾患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叶以萎缩为主,右叶为甚;慢性肝炎患者及肝癌患者以肝叶增生为主,以左叶冠状径增大为甚。结论:在肝脏弥漫性疾患的CT诊断中,肝叶比例的数量化测量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林昭旺
- 关键词:肝脏X线计算机断层
- 兔肺VX2肿瘤射频消融灶与CT-MRI-病理相关性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照兔肺VX2肿瘤RFA后急性热损伤CT、MRI及病理表现,分析肺肿瘤射频消融灶CT-MRI-病理联系。方法:观察6只兔肺VX2瘤灶射频消融术后即刻CT、MRI表现。测量RFA前CT瘤灶、RFA后T2WI中央低信号、T1WI中央高信号及病理凝固性坏死最大径。同时测量RFA后CT瘤灶周围磨玻璃影、RFA后T2WI上周边高信号、T1WI周边等信号及病理消融灶最大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消融灶CT表现为稍高密度磨玻璃影包绕原瘤灶;T2WI上中央呈低信号,周边见环状长T2信号;TIWI上中央呈高信号,周边见环状等T1信号;DWI上信号减低。RFA后T1WI中央高信号最大径、病理凝固性坏死最大径比较,RFA后CT瘤灶周围磨玻璃影与T2WI周边高信号最大径、T1WI周边等信号最大径及病理消融灶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个瘤灶肿瘤全部灭活,1个瘤灶近肺门血管侧见肿瘤残留。结论:肺恶性肿瘤RFA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术后病理对照良好,消融后疗效评价优于CT。
- 陈锦林征宇吴志斌汪强林昭旺林心琛
- 关键词:VX2肺肿瘤射频消融
- 3.0T磁共振肝脏表观扩散系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对比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变化对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经肝穿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肝纤维化病理S分期及肝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测量多组b值(200 s/mm^2,400 s/mm^2,600 s/mm^2,800 s/mm^2)的肝脏ADC值,对不同病理S分期间ADC值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肝脏ADC值与病理S分期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60例研究对象按病理S分期分为S0,S1,S2,S3,S4期。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b=200 s/mm^2时,S分期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400,600,800 s/mm^2时,S分期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ADC值依次递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肝脏ADC值与病理S分期呈负相关,且当b=800 s/mm^2时,两者相关性最好。结论 3.0T磁共振DWI技术测定肝脏ADC值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有效方法,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林昭旺杨灵雷晓娟方敏
- 关键词:肝纤维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肝脏标化表观弥散系数值在评估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参照物肝脏标准化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估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1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经肝穿刺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肝脏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测量高b值(b=800s/mm2)肝脏原始ADC值(记为ADC1)、脾脏ADC值、肾脏ADC值、同层竖脊肌ADC值。而后立即对50例患者行肝穿刺活检病理S分期,肝脏ADC值测量区与肝穿刺位点严格一一对应。计算出所有研究对象的肝脏/脾脏标化ADC值(记为ADC2)、肝脏/肾脏标化ADC值(记为ADC3)和肝脏/竖脊肌标化ADC值(记为ADC4)。不同分期间原始或标化肝脏ADC值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原始或标化肝脏ADC值与病理S分期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结果 10例志愿者均为S0期,50名慢性肝病患者按病理S分期分为S1、S2、S3、S4期4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b=800s/mm2时,在ADC1、ADC3及ADC4中,不同分期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ADC值依次递减;在ADC2中,不同分期间ADC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提示,ADC2与病理S分期无相关性,ADC1、ADC3及ADC4与病理S分期存在负相关,其中ADC3与S分期间相关性最好。结论原始肝脏ADC值或肝脏/肾脏/竖脊肌标化ADC值均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有效方法,且肝脏/肾脏标化ADC值评价效果优于肝脏/竖脊肌及原始肝脏ADC值。
- 林昭旺林展汪坚陈丽芳刘晓燕吴旭玮
- 关键词:肝纤维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 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后MRI表现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前后的MRI表现与病理表现间的联系;通过测定瘤灶、消融灶及周围正常肝组织水含量,研究射频消融前后MRI影像信号变化的机制。 方法:总计2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取2只,在其后腿肌间隙内种...
- 林昭旺
- 关键词:肝脏肿瘤手术治疗射频消融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