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肠内早期营养支持对GD患儿D-乳酸、DAO活性、瓜氨酸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肠内早期营养支持对GD患儿D-乳酸、DAO活性、瓜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GD患儿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患儿于GD发生24 h或48 h内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儿于病情稳定、GD发生后48 h^7 d内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儿均在治疗7 d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咖啡物清亮时间、GD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浆DAO活性和观察组患儿血清瓜氨酸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作用于GD患儿可有效调节其机体血浆D-乳酸、DAO活性及血清瓜氨酸水平,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改善胃肠道功能。
- 王芬李娟
- 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D-乳酸瓜氨酸
- 2054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以达到优化诊疗的目的。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2054例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54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中,男1274例,女780例,男女之比为1.6∶1;<3.0岁647例(31.5%),3.0~5.9岁488例(23.8%),6.0~8.9岁413例(20.1%),9.0~11.9岁281例(13.7%),≥12岁225例(11.0%);上消化道出血991例,下消化道出血1063例。引起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为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过敏性紫癜和全身严重感染;引起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为肠息肉、过敏性紫癜和食物蛋白过敏性结直肠炎。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罕见病有黑斑息肉综合征、门静脉海绵样变性、Bartter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Budd-Chiari综合征、环形胰腺、Reye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Evans综合征、肛周血管扩张症等。结论消化道出血是儿科的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比例下降。不同年龄阶段导致上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不同,除注意常见的病因外,对于罕见病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应该提高警惕和认识。
- 彭盼王美芬王明英陈韬段金涛李娟陈峻杨建
- 关键词:儿童胃肠道出血疾病特征病因
- 一种多功能护理信息牌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护理信息牌,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导管风险插条槽、病人信息卡插槽、风险评估插条槽、底盘、底盘可视窗盘、内盘、内盘可视窗转盘、中轴、遮挡插片;其上设置有导管风险区、病人信息插槽区、风险评估区、护...
- 李英周霞王芬邓成俊李娟肖丽涛代灵珊冯瑞华
- 文献传递
- 云南地区53例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征及UGT1A1基因多态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53例UGT1A1基因突变所致的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UGT1A1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53例Gilbert综合征(GS组)、Crigler-NajjarⅡ型综合征(CN-2组)患儿的临床数据、UGT1A1基因突变结果,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基因多态性。结果少数民族患儿均在2组中发病率较高,CN-2组中女性比例比GS高。肝脏系统方面,CN-2组TBil、IDB水平较GS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组肝脏结构正常,CN-2组有3例患者肝胆结构有异常。肝外系统方面,血液系统、糖代谢无异常,血脂、甲状腺功能代谢有异常,GS组有维生素D不足,CN-2组存在维生素A、D缺乏及维生素E水平下降。2组患儿均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但CN-2组较GS组发病率高。在所有患者中,突变频率最高的为发生在5号外显子上的c.1456T>G(32例,60.37%),其次为c.1091C>T(14例,26.42%)、1号外显子c.211G>A(6例,11.32%)和c.1198A>C(4例,7.55%)。c.1456T>G位点突变在GS组和CN-2组的频率分别为69.23%和57.5%(9例和23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其次突变频率较高的为c.1091C>T(4例和10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GT1A1基因单倍型1、3、4在GS组和CN-2组间的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GT1A1基因的4种主要突变形式,在性别和不同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组和CN-2组在肝脏系统、肝外系统的临床表现存在不同,UGT1A1基因突变频率最高的为发生在5号外显子上的c.1456T>G。
- 李娟邓成俊何舒丽李英王美芬
- 关键词:GILBERT综合征血清总胆红素UGT1A1基因型
-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被引量:2
- 2021年
-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临床儿科中较为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典型症状为发热、杨梅舌、结膜充血等。在发达国家,KD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1])。然而一些KD病例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或被其他表现掩盖,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患儿诊治。本文探讨以发热、腹痛为突出症状的KD患儿4例病例,旨在为临床诊治KD提供参考。
- 李鑫张婷李娟赵明波田新
- 关键词:川崎病急腹症发热腹痛
- 构建儿童消化性溃疡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
- 2024年
- 目的初步建立云南省儿童消化性溃疡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纳入171例消化性溃疡的患儿为观察组,150例慢性胃炎患儿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差异,将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因素代入logistic模型,判断儿童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所得结果构建儿童消化道溃疡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及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校准度及预测效能。结果合并并发症、HB、CRP、胆汁酸、13碳呼气试验及大便隐血异常等是儿童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预测儿童消化道溃疡的AUC为0.834(0.743~0.926),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76.39%。结论依据影响儿童发生消化性溃疡的诸多因素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校准度和预测效能。
- 何舒丽段金涛李娟
- 关键词:儿童消化性溃疡
- 一种具有压舌调整功能的咬口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压舌调整功能的咬口器,包括:咬口器主体;压舌机构,压舌机构转动设置在咬口器主体的一侧,用于下压患者的舌头;调控机构,调控机构转动设置在咬口器主体的内部,用于控制压舌机构的压舌力度。本实用新型根据需...
- 李娟李娜赵灿淼葛丽萍何舒丽
-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医用灌肠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医用灌肠器,包括灌肠袋,所述灌肠袋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直插尖头,所述直插尖头的表面开设有进药孔,所述直插尖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灌肠袋顶部的表面开设有添液口,所述添液口的内壁活动连接...
- 李英周霞王芬李娟邓成俊陈峻
- 肝炎综合征患儿脂溶性维生素D、A、E水平的变化
- 王美芬王明英邓成俊段金涛方佳慧李娟刘四香徐苏琦
- 小儿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小儿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收治因风湿热所致风湿性心脏病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心肌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心力衰竭、多发性关节炎合并心肌炎、关节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GAS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x B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提高小儿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的确诊率。
- 葛丽萍李娟张丽萍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