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毅

作品数:17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9篇膀胱
  • 7篇杀伤
  • 7篇癌细胞
  • 6篇杀伤作用
  • 6篇膀胱癌
  • 5篇基因
  • 5篇膀胱癌细胞
  • 4篇双自杀基因
  • 4篇自杀
  • 4篇自杀基因
  • 3篇双自杀基因系...
  • 3篇前列腺
  • 3篇前列腺癌
  • 3篇自杀基因系统
  • 3篇腺癌
  • 3篇基因系统
  • 3篇基因治疗
  • 3篇CD-TK
  • 2篇胸苷

机构

  • 1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山大学
  • 1篇钦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7篇谢毅
  • 14篇谭万龙
  • 10篇吴元东
  • 8篇郑少斌
  • 5篇朱文辉
  • 4篇郁兆存
  • 2篇周芳坚
  • 2篇秦自科
  • 2篇李永红
  • 2篇黄河
  • 2篇石向华
  • 2篇陈焱
  • 2篇韩辉
  • 2篇赵国志
  • 2篇陈彤
  • 1篇张志凌
  • 1篇程学军
  • 1篇赵善超
  • 1篇符远迪
  • 1篇刘卓炜

传媒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微创泌尿外科...
  • 1篇第二届广州肿...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腹膜腔人工CO_2气腹对兔肝、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后腹膜腔人工CO2气腹对兔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2kPa1h组、2kPa2h组、4kPa1h组、4kPa2h组;建立后腹膜腔后应用气腹机自动完成气腹。测定气腹前、气腹后1、3、5d肝、肾功能,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指标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气腹后1d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气腹后3d开始好转,第5天恢复至气腹前水平,这种改变与气腹压力、气腹持续时间相关。结论后腹膜腔人工CO2气腹可以引起肝、肾功能改变,后腹腔镜手术应注意气腹压力和持续时间。
郁兆存谭万龙熊林谢毅陈彤彭红梅吴元东
关键词:后腹膜腔CO2气腹肝功能肾功能
艾迪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用中药制剂——艾迪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9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手术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丝裂霉素(MMC)、沙培林、艾迪注射液进行膀胱灌注,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 95例患者随访14~57个月(平均37.1个月),共有30例出现肿瘤复发(Ta9例,T121例;G114例,G29例,G37例),肿瘤复发率为31.6%。MMC组、沙培林组和艾迪注射液组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8.5%、28.1%和16.7%。MMC组及艾迪注射液组与沙培林组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迪注射液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MMC组(P<0.05)。MMC组、沙培林组和艾迪注射液组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者分别为7例(21.2%)、3例(9.4%)和0例。结论中药制剂——艾迪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陈焱秦自科周芳坚韩辉刘卓炜李永红谢毅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
溶瘤病毒联合丝裂霉素对膀胱癌细胞体内外杀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溶瘤病毒与丝裂霉素联合应用对膀胱癌T-24细胞体内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和机制。方法将溶瘤病毒不同的感染复数或与丝裂霉素(0.1mg/L)联合应用,通过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及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与单独应用相比,溶瘤病毒与低剂量的MMC联合可明显抑制T-24细胞体外生长,诱导T-24细胞凋亡,裸鼠体内肿瘤发生时间延迟,4周后肿瘤体积与单独应用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体外处理结果一致。结论溶瘤病毒与MMC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MMC对T-24细胞的杀伤作用,进一步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赵国志谭万龙郑少斌吴远东谢毅朱文辉
关键词:溶瘤病毒丝裂霉素膀胱肿瘤
CD-TK融合基因联合GCV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thymidine kinase,HSV-TK) 基因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基酶(E.colicytocine deaminase,CD)基...
谭万龙谢毅郑少斌吴元东
关键词:人膀胱癌细胞GCVCD-TK杀伤作用
文献传递
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对前列腺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缺陷性腺病毒载体将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以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RM-1细胞,以GFP是否表达作为间接鉴定转染成功的标志,以RT-PCR鉴定作为是否转染的标准。联合前药5-FC和/或GCV作用于转染了CD-TK基因的RM-1细胞,以MTT法检测自杀基因系统对转染后的RM-1细胞的杀伤作用,以未转染的RM-1细胞作对照。结果以腺病毒感染RM-1细胞72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每个细胞都能发出淡绿色荧光,表明该基因已转染到RM-1细胞中,RT-PCR可检测到转染双基因的RM-1细胞含有CD-TK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较,当GCV浓度为125μg/ml时,转染了CD-TK基因的RM-1细胞的存活率为47.27%;与对照组相比较,当5-FC浓度为160μg/ml时,RM-1细胞的存活率为71.56%;而两种前药联合应用时RM-1细胞的存活率为18.45%,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结论CD/5-FC、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应用CD-TK融合自杀基因系统明显优于单一的自杀基因系统。
朱文辉谭万龙黄河石向华谢毅
关键词:自杀基因前列腺癌基因治疗
胞嘧啶脱氨酶和胸苷激酶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含有CD-TK双自杀融合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感染膀胱癌细胞株Mb49细胞,RT-PCR检测CD及TK表达,MTT法测定感染病毒Mb49细胞对GCV和/或5-FC敏感性及旁观者效应。结果RT-PCR可检测到腺病毒感染的Mb49细胞中CD及TK表达,腺病毒感染的Mb49细胞对GCV和/或5-FC敏感性增强,且细胞存活率随前药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联合应用杀伤效果更强。在混合培养细胞中转染细胞为10%时,GCV组、5-FC组、GCV+5-FC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9.55±0.88)%、(77.17±3.38)%、(49.21±1.78)%,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结论腺病毒载体能有效转导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在膀胱癌细胞中表达,CD-TK融合双基因系统对膀胱癌细胞有更强杀伤效果和更明显的旁观者效应,优于单基因系统,值得进一步研究。
谭万龙谢毅郑少斌吴元东朱文辉
关键词:双自杀基因膀胱癌
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探讨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对前列腺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应用缺陷性腺病毒载体将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以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RM-1细胞,以GFP是否表达作为间接鉴定转染成功的标志,以RT...
朱文辉谭万龙黄河石向华谢毅
关键词:自杀基因前列腺癌基因治疗
文献传递
腺病毒介导融合双自杀基因治疗膀胱癌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治疗作用并与单基因系统作比较。方法利用含有CD-TK双自杀融合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作载体,PCR检测CD、TK及E1基因。建立C57BL/6同系膀胱癌Mb49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注射腺病毒联合丙氧鸟苷(GCV)或/和5-氟胞嘧啶(5-FC)治疗后肿瘤体积及组织学变化。结果PCR可检测到腺病毒DNA中含CD及TK基因、无E1基因。腺病毒注射联合GCV、5-FC、GCV+5-FC治疗后,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P=0.00),腺病毒注射联合GCV+5-FC有协同作用(P=0.04),优于腺病毒注射联合GCV以及腺病毒注射5-FC。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大片坏死,对照组细胞形态无变化。结论腺病毒介导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联合GCV或/和5-FC能有效治疗膀胱癌,融合双自杀基因CD-TK/(GCV+5-FC)系统对膀胱癌治疗有协同作用,其效果优于CD-TK/GCV或CD-TK/5-FC系统。
谭万龙谢毅吴元东朱文辉郑少斌
关键词:双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膀胱癌
尿道球部多发巨大结石1例被引量:1
2006年
赵善超陈彤郑少斌谭万龙谢毅
关键词:尿道结石多发
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可疑输尿管结石而常规B超、KUB、IVU等检查未确诊者,均未口服造影剂直接螺旋CT平扫,5例平扫后静注76%泛影葡胺60ml,延迟10~15s增强扫描,11例将获得的容积图像行输尿管多平面重建。结果:平扫确诊45例,可疑结石6例,其中5例经增强CT延迟扫描确诊,另1例经输尿管重建确诊。11例输尿管多平面重建成像均清楚地显示输尿管全程,同时显示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和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及范围。结论:螺旋CT除直接显示高密度结石及其部位和大小外,还可显示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等继发征象,增强CT延迟扫描有助于鉴别腹膜后其他高密度影,输尿管多平面重建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成像,弥补轴位图像不足,对输尿管结石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郁兆存谭万龙齐桓谢毅吴元东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图像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