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文龙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康复
  • 2篇术后
  • 1篇单髁
  • 1篇等速肌力
  • 1篇性病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孔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影响
  • 1篇早期功能锻炼
  • 1篇韧带
  • 1篇融合器
  • 1篇伸直
  • 1篇术后早期
  • 1篇速康
  • 1篇损伤术后
  • 1篇退行性
  • 1篇退行性病变

机构

  • 5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5篇徐文龙
  • 1篇马振华
  • 1篇于洋
  • 1篇张杰
  • 1篇丁薇
  • 1篇刘亚丽
  • 1篇毛世刚
  • 1篇张梅莹
  • 1篇王颖颖

传媒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术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 讨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丁薇徐文龙
关键词:早期功能锻炼腰椎间盘突出
快速康复对前交叉韧带合并侧副韧带损伤术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后快速康复训练与保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对80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患者,48例为车祸伤、32例为运动伤前交叉韧带伴侧副韧带损伤,损伤两条韧带;手术方式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韧带重建和侧副韧带修复术后行康复治疗,随机分为快速康复训练组(40例)和保守训练组(40例),分别用保守和快速康复训练法进行术后康复。结果:快速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膝关节稳定性体格检查均阴性。两组患者术后经过6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优良率92.5%,对照组优良率67.5%,康复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康复组与保守训练组相比,疼痛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康复时间短,独立生活能力强,增加了患者信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
王颖颖刘亚丽徐文龙张梅莹毛世刚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快速康复
一种微创通道下形状自适应的高阻尼椎间融合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创通道下形状自适应的高阻尼椎间融合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的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下固定板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设有阻尼调节组件;通过旋转阻尼...
刘兰涛马振华徐文龙姜良海陈龙伟王德春
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合并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合并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62例已确诊为卒中合并A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和常规自我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多学科综合康复训练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脑电特征、肌力水平、偏瘫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韦氏记忆测试(WM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WM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WMS评分的改变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β1、β2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的β1、β2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β1、β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35.94±5.41vs.21.15±3.16;22.92±5.97vs.15.18±2.80)、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69.47±15.25vs.51.13±12.31)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AD患者予以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与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于洋于观潇徐文龙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病综合康复脑卒中脑电特征
单髁关节置换后患者膝关节等速肌力的特征分析
2025年
背景:膝骨关节炎作为导致老年人残疾的重要原因,目前终末期患者可进行单髁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但单髁置换后患者的肌肉力量恢复情况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单髁关节置换后中短期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并比较其与健侧的差异,分析患肢肌力的恢复情况。方法:招募2023年6-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进行单髁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功能康复锻炼。于术前、术后1,3个月使用A8-2M型多关节等速训练与测试系统检测患者健侧及患侧膝关节伸屈肌峰力矩、最大单次做功,角速度为60(°)/s、关节活动范围为0°-90°。结果与结论:①在角速度60(°)/s时,术前患侧伸肌的峰力矩和最大单次做功均较健侧降低(P<0.05);②术后1个月患侧屈伸肌峰力矩和最大单次做功均较健侧显著降低(P<0.05);同时患侧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屈伸肌峰力矩及最大单次做功同样显著降低(P<0.05);③术后3个月,患侧屈伸肌峰力矩及屈伸肌最大单次做功与健侧已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屈伸肌峰力矩已高于术前(P<0.05);④提示单髁关节置换后,经过规范的功能康复,患侧在1个月后肌力恢复较差;但3个月后,患侧肌力已同健侧无明显差异。
丁源巩建宝张杰乔原徐文龙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退行性病变肌力峰力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