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虹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热化疗
  • 2篇热疗
  • 2篇化疗
  • 2篇肺癌
  • 1篇毒性
  • 1篇对心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率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毒性
  • 1篇胸部
  • 1篇脏毒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后

机构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凌虹
  • 3篇彭旭
  • 2篇胡晓桦
  • 2篇陆永奎
  • 2篇岑绍芳
  • 2篇劳永聪
  • 2篇俸艳英
  • 1篇刘志辉
  • 1篇江锦芳
  • 1篇阳志军

传媒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内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心率减速力检测在预测表阿霉素心脏毒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在预测表阿霉素对恶性肿瘤患者心脏毒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用含表阿霉素方案化疗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化疗前后CK-MB、cTn I、动态心电图资料,根据计算出的DC值分为DC>4.5 ms组和DC≤4.5 ms组,对比两组含表阿霉素方案患者化疗前、化疗2、4个周期后CK-MB、cTn I水平及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计数。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个周期后DC≤4.5 ms组的血清CK-MB和cTnⅠ浓度与化疗前差值的均数高于DC>4.5 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4个周期后DC≤4.5 ms组的平均心率、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计数与化疗前差值的均数高于DC>4.5 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DC≤4.5 ms组中23例患者c TnⅠ异常升高,且cTnⅠ升高患者与c TnⅠ正常患者在化疗前CK-MB和c TnⅠ浓度、平均心率、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 TnⅠ升高患者的DC值明显低于cTnⅠ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阿霉素导致心脏毒性发生的风险随患者DC值下降而增加,化疗前检测DC值能较好地预测患者发生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风险。
俸艳英阳志军彭旭蒙一嫚凌虹
关键词:表阿霉素心脏毒性
肺癌术后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4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480例肺癌患者术后发作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80例,其中术后发作房性心律失常的124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发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癌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高龄、术式、术中心包损伤及术前FEV1/FVC<70%有关(P<0.05)。结论通过术前积极治疗心肺基础疾病,术中减少对心包的损伤和肺组织的损伤,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缺血等一系列措施,均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彭旭凌虹俸艳英蒙一曼
关键词:肺癌术后房性心律失常
肺癌切除术前后Brugada波的变化
2008年
患者男、5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余入院。肺部CT提示:左下肺占位病变(8.0×7.0cm^2),肺癌可能性大。入院时查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均正常。入院时心电图(图1A):V1、V2导联J波振幅〉3~6mm,ST段呈下斜型抬高4mm,T波倒置,呈典型Ⅰ型Brugada波。随即分别描记高一肋、右室壁心电图(图1B),高一肋V2导联ST段下斜更明显。
彭旭凌虹
关键词:BRUGADA波J波ST-T改变
高能聚束微波热化疗对心电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高能聚束微波热化疗对肿瘤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115例患者随机分入A组或B组。A组第1周期治疗采用高能聚束微波热疗+化疗(热化疗组),第2周期为单纯化疗(对照组);B组第1周期治疗采用单纯化疗(对照组),第2周期为高能聚束微波热疗+化疗(热化疗组)。治疗中予心电监护,每周期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估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心电监护发现热化疗组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心电异常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高能聚束微波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对化疗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表现无明显影响。
凌虹陆永奎劳永聪岑绍芳江锦芳胡晓桦
关键词:心电图热疗化疗
胸部聚束微波热化疗对肿瘤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胸部高能聚束微波热化疗对肿瘤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47例患者分别采用AB模式或BA模式。AB模式:第1周期采用高能聚束微波热疗+化疗,第2周期予单纯化疗;BA模式:第1周期采用单纯化疗,第2周期予高能聚束微波热疗+化疗。治疗中予心电监护和每周期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评估热化疗周期和单纯化疗周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心电监护发现热化疗周期患者的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周期患者(P<0.05),其他心电异常的发生率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化疗周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化疗周期明显增高为机体对体温增高的生理反应;胸部高能聚束微波热疗与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对化疗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无明显影响。
凌虹刘志辉陆永奎劳永聪岑绍芳胡晓桦
关键词:肿瘤心电图热疗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