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安琪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宝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临床病理
  • 4篇病理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临床病理特征
  • 3篇病理分析
  • 3篇病理特征
  • 2篇肿瘤
  • 1篇蛋白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腺肌上皮...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砂砾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瘤
  • 1篇体型
  • 1篇头颅

机构

  • 5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孙静
  • 5篇郁敏
  • 5篇刘安琪
  • 5篇李小强
  • 4篇宋梦圆
  • 4篇李英凤
  • 1篇王文娟
  • 1篇王颖

传媒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乳腺腺肌上皮瘤5例并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5例AME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5~63岁(平均54岁)。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以肌上皮增生为主,多为梭形或透明肌上皮细胞。伴癌的AME中可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肿瘤内有坏死。免疫表型:5例肿瘤腺上皮CK强阳性,EMA、ER、PR、SMA、p63、CD10、Calponin、CK5/6均阳性,肌上皮CK弱阳性,ER和PR均阴性。结论 AME为乳腺少见的良性肿瘤,由腺上皮和肌上皮共同增生形成。伴癌的AME更罕见,其恶性成分多为肌上皮,肿瘤转移少,转移者预后差。
郁敏李小强李英凤孙静宋梦媛刘安琪王文娟
关键词:乳腺肿瘤腺肌上皮瘤免疫组织化学
鲍温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鲍温病(Bowen’s disease)临床误诊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其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鲍温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鲍温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本组16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68.6岁,分别为面部3例,左上臂2例,左眼睑、左前臂、左手背、右环指、左乳皮肤、背部、腹壁皮肤、左腋下、左臀部、右小腿和会阴皮肤各1例,临床上易误诊为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Paget病等,但组织病理学上有差异:镜下可见表皮层较多的"风吹状"异型细胞,瘤细胞形态大小不等,核大而深染,或浅染空泡状,内含糖原,可见异常核分裂象。免疫组化:16例肿瘤细胞CKpan、HCK、CK14、CK5/6、p63均(+),Ki-67 30%~50%,p53 30%~60%(+)。结论鲍温病可进展为鳞状细胞癌,且在临床上易误诊,因此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很有必要,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形态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李小强郁敏李英凤孙静宋梦圆刘安琪唐裕丹
关键词:鲍温病临床病理特征
汗孔肿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良、恶性汗孔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9例汗孔瘤(EP)和6例汗孔癌(EPC)进行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学观察,对6例EPC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文献复习。结果良、恶性汗孔肿瘤发病部位相似,好发于下肢皮肤,其次为躯干和头面部;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临床容易误诊为色素痣、血管瘤、鳞状细胞癌或脂溢性角化病等。EP镜下由增生一致的基底细胞样立方形细胞组成,伴导管分化,偶尔形成囊肿,可见小灶坏死和核分裂,EPC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显著异型性和核高分裂和/或有间质浸润。免疫组化示EPC肿瘤细胞p53阳性率10%~90%,Ki-67阳性指数10%~80%,p16(-);肿瘤内导管结构CEA和EMA(+),间质血管平滑肌SMA(+)。结论汗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肿瘤细胞有异型性和/或浸润性生长是EPC诊断的主要依据,免疫组化可辅助鉴别诊断;局灶核高分裂、灶状肿瘤细胞坏死及p53阳性均不能作为EPC的独立诊断指标;病史较长的汗孔瘤短时间内快速生长、自发出血或瘙痒、表面溃疡或多结节出现均提示恶变风险。
李英凤李小强郁敏孙静宋梦圆刘安琪
关键词: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BRAF V600E基因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潜在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V600E蛋白突变特异性抗体(即BRAF 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n 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 V600E在315例样本中的表达(包括151例PTC)。结果 (1)BRAF V600E在PTC中阳性率为36.4%,显著高于甲状腺对照组(15.8%,P<0.05)及其他病变组(6.3%,P<0.05),且高于甲状腺对照组中的结节性甲状腺组(18%,P<0.05)和滤泡型肿瘤组(7.1%、Fisher's精确值=0.0359),与乳腺病变组(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RAF V600E在PTC中表达与有无甲状腺被膜外侵、有无淋巴结转移2个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被膜外侵组(71.5%)显著高于无被膜外侵组(28.5%),有淋巴结转移组(9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8.2%),与组织学类型、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是否多发肿块无关;(3)BRAF V600E在PTC伴随桥本组阳性率(59.1%)高于PTC无伴随病变组(30.7%,P<0.05),PTC伴随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或滤泡型腺瘤组、或钙化组与PTC无伴随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RAF V600E基因蛋白在PTC中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提示BRAF V600E基因蛋白可能在PT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英凤王树军郁敏孙静宋梦圆刘安琪李小强王颖
关键词:BRAF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
右额叶钙化性砂砾体型脑膜瘤1例报道被引量:1
2017年
脑膜瘤是由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最早发现并描述有砂砾体存在的肿瘤[1]。钙化性砂砾体型脑膜瘤(calcifying psammomatous meningioma,CPS)与神经中轴钙化性假瘤(calcifying pseudoneoplasms of the neuraxis,CAPNON)难以鉴别,相关报道不多。现报道右侧额叶钙化性砂砾体型脑膜瘤1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
李英凤郁敏孙静宋梦圆刘安琪李小强
关键词:头颅MR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