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农科院院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鸡胸肌肉色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1引言肉色性状受遗传、饲料营养、饲料添加剂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开展鸡胸肌肉色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初步了解影响肉色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为该性状功能基因的挖掘及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2材料与方法试验鸡群是组建的'优质肉鸡...
- 王艳罗成龙马杰王劼李春雨舒鼎铭瞿浩
- 关键词:肉色GWAS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包括:合成长片段缺失基因突变序列的正向引物P1-F和反向引物P1-R;合成长片段缺失基因突变序列中基因突变序列的正向引物P2-F和反向引物P2-R;以待检测的序列为模板,上述4种引物的...
- 罗成龙王艳邓科源陈顺艳彭志李春雨杨纯芬舒鼎铭
- 文献传递
- BCO2在黄色和白色皮肤鸡种中突变位点筛选被引量:2
- 2017年
- 鸡皮肤表现出黄色主要是由于表皮层类胡萝卜素沉积的结果,类胡萝卜素被降解,鸡皮肤呈现白色。在鸡皮肤中主要由BCO2基因编码的β-胡萝卜素加氧酶2(beta-carotene oxygenase 2,BCO2)发挥其降解类胡萝卜素的作用。为了探究BCO2基因与鸡皮肤颜色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黄皮肤鸡种-广西黄鸡、胡须鸡及白皮肤鸡种-青脚麻鸡、丝羽乌骨鸡通过分子克隆测序的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扫描,发现在黄皮肤鸡种中的5’非编码区存在C/G突变,并通过PCR测序在各个鸡种中进行了检测,发现检测的黄皮肤鸡种中均存在该突变,证明BCO2基因的SNP与黄皮肤性状有相关性。
- 甘师仪王艳罗成龙舒鼎铭
- 关键词:SNP类胡萝卜素
- 鸡纤维色素增生相关CNV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
- 本研究利用文献报道的方法对丝羽乌骨鸡、大恒青脚麻鸡、尤溪麻鸡、广西黄鸡、惠阳胡须鸡以及岭南黄鸡快大父系共7个品种、品系的鸡进行了与FM表型相关的CNV多态性分布检测,增生在基因组水平上准确地判断鸡是否会导致纤维色素,为早...
- 王艳瞿浩王劼李春雨罗成龙邓科源何燕华舒鼎铭
- 关键词:纤维色素多态性分布
- 鸡胸肌肉色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全基因组范围内与胸肌肉色亮度L值以及红度:值没有显著关联的SNP,与胸肌肉色黄度b值存在显著关联的SNP(P<1.25×10-6),全部位于I1号染色体上,集中分布在该染色体的6.4Mb...
- 王艳罗成龙马杰王劼李春雨舒鼎铭瞿浩
- 关键词:家鸡遗传育种全基因组
- 文献传递
- 家禽及哺乳动物类胡萝卜素氧化酶BCMO1及BCO2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5年
- 类胡萝卜素在人和动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保护视力、增强免疫力,提高畜禽繁殖能力,是重要的着色剂,同时也是维生素A合成的必需前体。但动物本身不能从头合成类胡萝卜素,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经由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参与一系列的代谢反应。BCMO1和BCO2两个氧化酶在动物体内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类胡萝卜素氧化分解后的产物才能参与机体维生素A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部分家鸡皮肤呈黄色也主要与表皮层的类胡萝卜素如玉米黄素、叶黄素等黄色素沉积有关。文章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结果,对类胡萝卜素在自然界中的合成途径、进入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途径以及BCMO1和BCO2两个酶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培育健康、屠体美观、营养价值高的畜禽新品种提供参考。
- 王艳舒鼎铭
- 关键词:皮肤颜色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叶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