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均军
- 作品数:73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加速流对不同体长草鱼幼鱼下行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加速流是鱼类下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特征流场,其普遍存在于鱼类下行过坝通道中。为探究加速流对不同体长草鱼幼鱼下行行为的影响,本文以体长5.75~9.48 cm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不同加速流工况(水流加速度分别为0.29 m/s^2、0.59 m/s^2)对不同体长草鱼幼鱼的累计通过率、第一次到达加速区的时间以及非加速区和加速区的时间占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流为0.59 m/s^2,体长7.55~9.48 cm的草鱼累积通过效率最高;加速流为0.29 m/s^2,体长5.75~6.48 cm的草鱼累积通过效率最高;加速流为0.59 m/s^2,体长7.55~9.48 cm的草鱼第一次到达加速区的时间最短,可认为具有较强的下行洄游动机。不同加速流工况对应的上游非加速区域均对草鱼幼鱼下行造成了延迟效应。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鱼类下行过坝效率提供一定参考。
- 望磊王煜林晨宇谭均军李敏讷周元淼胡晓胡晓石小涛
- 关键词:体长草鱼下行鱼道生态水力学
- 一种浮坞自适应调节的补水鱼道
- 本发明公开一种浮坞自适应调节的补水鱼道,包括鱼道本体,所述鱼道本体底端与浮坞结构转动连接,所述鱼道本体内设有辅游结构,所述浮坞结构上设有用于调节辅游结构的辅游板角度的调节结构;本发明能够自适应调节鱼道本体和辅游板的角度,...
- 戴会超谭均军蒋定国陈磊石小涛王煜
- 文献传递
- 一种防堵塞的鱼道装置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堵塞的鱼道装置,包括鱼道,鱼道的上游端顶部通过多条绳索与拦截顶架连接,拦截顶架的一端设有气囊,另一端与斜板架一端连接;鱼道内设有多个驱动油缸,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与推动杆铰接连接,鱼道内的侧壁上铰接连接有多块...
- 颜鹏东谭均军王宁樊玉峰刘杨
- 文献传递
- 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与鱼类运动特性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4
- 2017年
- 竖缝式鱼道(Vertical Slot Fishway,VSF)作为一种协助上溯性鱼类恢复其洄游通道的生态补偿措施,受到广泛关注。其过鱼效果与VSF的水力特性和鱼类的游泳运动能力密切相关。因而,良好的VSF设计应保证池室内的水力特性与过鱼对象的游泳运动能力相适宜。本文选取上溯性鱼类鳙鱼和草鱼为研究对象,将VSF池室内水力因子空间分布与鱼类运动轨迹相叠加,定量分析了鳙鱼和草鱼在上溯过程中的运动特性、水力偏好以及鱼类运动轨迹与特定水力因子的相关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流量为0.135 m3/s的VSF池室内,两种鱼喜好在紊动能为0.02~0.035 m2/s2、流速为0.16~0.4 m/s、紊动耗散率为0.02~0.04 m2/s3、应变率为2~3.5 s-1的范围内运动。鳙鱼和草鱼在不同水力区域内的上溯时间与紊动能、流速相关性较大;水流流速矢量体现鱼的趋流特性,决定了鱼的上溯方向,而对于局部空间内鱼的游泳运动行为,紊动能可能是影响更直接的水力因子。
- 谭均军高柱戴会超石小涛
- 关键词:四大家鱼
- 一种鱼道进口诱鱼装置
- 本发明公开一种鱼道进口诱鱼装置,包括固定设于河道中的用于形成鱼道的两面翼墙,两面翼墙的鱼道入口处设有固定板,其中一面翼墙处固定有框架,框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多个转柱,转柱外部设有前板,转柱内部转动连接有内轴,内轴的两侧固定...
- 谭均军曾思成石小涛戴会超王渊洋孙均键柯森繁
- 一种水坝用景观安全平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坝用景观安全平台,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一端与行走板一端连接,行走板另一端与底部托板连接,底部托板上焊接有一组定位凸台,底部托板通过一组连接绳索与浮台壳体连接,浮台壳体的底部焊接有一组定位套筒,定位套筒...
- 颜鹏东谭均军周远江
- 文献传递
- 河流鱼类诱驱理论及其在过鱼设施中的应用
- 2025年
- 过鱼设施作为恢复鱼类洄游通道的重要生态补偿措施,已广泛应用于水生态保护,然而其过鱼效果尚未达到预期。诱驱鱼技术是提升过鱼设施过鱼效果的关键手段之一。结合近十年的室内与野外实验研究,文章系统阐述了水流、声、光、电、气泡幕及生物因子等对鱼类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诱驱理论,总结了诱驱鱼技术在过鱼设施中的应用优势与不足,得出结论:(1)鱼类对诱驱鱼因素的行为响应研究逐渐深入,由二维平面发展到三维空间(如由流速到流场、由声强到声场等);(2)诱驱鱼因素对不同鱼类的诱驱效果呈现种属共性和特异性,且不同大小鱼类对诱驱鱼因素也存在行为响应差异;(3)诱驱鱼技术研究对象逐渐由海洋鱼类转向淡水经济鱼类和保护鱼种,研究方法趋向于考虑多因子交互作用对鱼类行为的影响;(4)诱驱鱼技术的效果受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包括物种差异、工程布置适应性、运行管理等。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解析多因子交互作用下的鱼类行为响应机制,优化适应不同过鱼设施运行条件的诱驱鱼设计,推动水生态保护的发展。
- 谭均军孙钧键石小涛
- 关键词:水电开发过鱼设施
- 应用于评估涵洞过鱼能力的预测方法
- 一种应用于评估涵洞过鱼能力的预测方法,步骤为:步骤1:涵洞流态判别及水力计算过程;步骤2:过鱼对象游泳能力数据库构建;步骤3:涵洞过鱼能力判别原则;步骤4:涵洞过鱼能力预判模型构建方法;步骤5:涵洞过鱼效果数值预测评价。...
- 柯森繁石小涛雷青松谭均军焦易林陶宇
- 马口鱼自主上溯游泳行为及对流场选择策略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鱼类通过流速障碍的能力是鱼道设计的关键因素,鱼类游泳行为对鱼类克服流速障碍起着重要作用。以马口鱼为对象,在开放水槽中放入不同长度的阻流体,制造不同的特征流场,研究马口鱼在3种不同工况及特征流场条件(竖缝流速分别为工况Ⅰ62.40 cm/s,工况Ⅱ84.55 cm/s,工况Ⅲ71.49 cm/s)下的自主上溯游泳能力与行为,并分析了其流场偏好。实验结果表明:3种工况条件下,马口鱼游泳速度分别为工况Ⅰ0.72~1.62 m/s、工况Ⅱ1.00~2.51 m/s、工况Ⅲ0.89~2.29 m/s;工况Ⅰ中马口鱼通过的成功率最高,为72.73%,工况Ⅲ最低,为45%,工况Ⅱ与工况Ⅰ相近,为71.43%;工况Ⅲ条件下的竖缝长度超出了马口鱼的耐力范围,导致大多数实验鱼多次尝试通过,造成能量大量消耗而疲劳。这表明游泳速度和障碍物长度均是鱼类能否成功上溯的重要因素。在成功通过的鱼中,3种工况下分别有83.33%、76.92%、77.78%选择从近壁处低流速区进入竖缝。上溯过程的流场偏好分析表明,3种工况下马口鱼有共同的偏好流速范围,为0.30~0.35 m/s。将开放水槽内水力因子与鱼类运动轨迹相叠加,确定马口鱼上溯过程的偏好流速,发现马口鱼在应对流速障碍时选择低流速场上溯的流场利用策略,为过鱼设施设计及评价提供研究的新思路。
- 雷青松涂志英李志敏李敏讷谭均军金志军孙双科石小涛
- 关键词:马口鱼鱼道
- 一种测试鱼类对水体污染物反应特征的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鱼类对水体污染物反应特征的实验装置,它包括用于实验的实验水槽,所述实验水槽的内部通过多个隔水板分隔成多个不同的渠道,所述实验水槽的内部并位于渠道的两端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实验水槽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
- 陈朝谭均军戴凌全蔡卓森张青森吴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