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手术
  • 3篇内固定
  • 3篇关节
  • 2篇腰椎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弓根钉
  • 2篇微创
  • 2篇疗效
  • 2篇固定术
  • 2篇儿童
  • 1篇代谢
  • 1篇胸腰椎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治疗
  • 1篇玉米醇溶蛋白
  • 1篇张力带
  • 1篇入路
  • 1篇手术安全

机构

  • 11篇大连大学附属...
  • 7篇大连市第二人...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张萌
  • 7篇李荣俊
  • 2篇李志刚
  • 2篇夏重君
  • 2篇于庆瑞
  • 1篇赵文海
  • 1篇李宏志
  • 1篇郭林
  • 1篇侯连东
  • 1篇宋秀锋
  • 1篇安宁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4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及对骨代谢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及对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治疗),每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部位的骨密度值、不适感程度(VAS评分)及骨代谢指标(骨吸收指标、骨形成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VAS评分情况及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的骨密度值及骨形成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骨吸收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显著提升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且可显著改善本类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在本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张萌李荣俊
关键词:唑来膦酸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缓释骨诱导因子的玉米醇溶蛋白/左旋聚乳酸纳米纤维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缓释骨诱导因子的玉米醇溶蛋白(Zein)/左旋聚乳酸(PLLA)同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作用。方法:制备载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地塞米松(DEX)的壳-核型同轴静电纺丝支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验证纳米纤维的壳-核结构。分离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培养,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生长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定量分析,茜素红染色(ARS)检测钙矿化沉积物并定量分析。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后,表现出成骨细胞的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以玉米醇溶蛋白和左旋聚乳酸为原料,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完整的壳-核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加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地塞米松的纳米纤维支架显示出良好的细胞黏附、伸展能力。加载双重诱导因子的Zein-DEX/PLLA-BMP-2纳米纤维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更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基质(ECM)矿物沉积,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天然生物材料玉米醇溶蛋白和生物高分子材料左旋聚乳酸为原料制备了加载生物活性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地塞米松的壳-核结构的新型同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形成类似细胞外基质样结构,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黏附、增殖、诱导成骨分化,适合骨组织工程的应用。
李荣俊张萌赵文海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脊柱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86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3)行开放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n=43)行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01±1.1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72±3.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73.35±9.5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9.96±12.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为(2.02±0.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7±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颈腰椎功能,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张萌李荣俊
关键词:脊柱功能脊柱骨折
延期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术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延期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术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8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延期踝关节前后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踝关节功能评分、损伤关节面复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行走、跑动、踝关节稳定性评分、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损伤关节面复位优良率为94.44%(51/54),高于对照组的68.52%(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术可明显改善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情况及损伤关节面复位,有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体现了该治疗方案在特殊骨折治疗中的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张萌李荣俊
关键词:PILON骨折腓骨骨折手术情况
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慢性骨髓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慢性骨髓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收的4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治疗,观察组23例予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临床疗效及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创面感染控制率、治疗后2周无菌率均比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比对照组的73.91%高(P<0.05);观察组冲洗、细菌培养转阴、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应用于慢性骨髓炎治疗中可有效降低患者TNF-α、IL-6、IL-17水平,且有助于提升疗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李荣俊张萌
关键词:万古霉素骨水泥负压封闭引流慢性骨髓炎
陈旧性儿童髌骨下极套状撕脱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报告儿童陈旧髌骨袖套撕脱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2003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6例陈旧性髌骨下极套状撕脱骨折,均给予切开复位髌骨成形,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结果: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
夏重君李志刚于庆瑞张萌安宁
关键词:儿科疾病固定术治疗临床疗效
欧美国家门诊关节置换术的发展现状被引量:2
2020年
过去的十年里,欧美各国对门诊关节置换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其手术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再次入院率低,减轻了社会医疗负担,而且在临床结果方面与传统住院手术方法没有明显差异^([1-5])。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终末期骨关节炎最为理想的治疗方式,但是患者需住院治疗,同时存在医疗费用高、住院时间长等问题。
廖怊华郭林张萌
关键词:住院手术骨关节炎手术安全性住院治疗患者满意度
苦酒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苦酒膏”外敷治疗膝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 自2012 年3 月至2013 年5 月采用苦酒膏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210 例门诊病人。其中男129 例,女81 例;右踝扭伤113 例,左踝扭伤97 例。采用苦...
张萌侯连东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外敷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创伤性骨折(TTSF)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TTSF患者,按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的椎体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椎体Cobb′角小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切口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及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VAS评分及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两组的VAS评分低于术前,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术前;且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移位、骨不连、血管神经损伤总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SF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改善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水平,提升临床指标,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荣俊张萌
关键词: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前缘高度
“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分析自2009年6月~2013年6月,对有完整资料的35例39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在手术中采用“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进行治疗,Sanders骨折分型:Ⅲ型28足,Ⅳ型11足。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9.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2例,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6足,良8足,可5足,优良率87豫。术后Bohler角平均为33.7o,Gissane角平均为132.4o,均恢复到正常范围,骨折术后均行CT检查,距下关节面台阶均小于1mm。结论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手术中应用“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疗效确切,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疗效。
李荣俊宋秀锋李宏志张萌
关键词:跟骨骨折关节面内固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