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丹
- 作品数:13 被引量:91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节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制被引量:4
- 2024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所携带的miR-21-5p对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miR-21-5p NC或miR-21-5p inhibitor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命名为(BMSCs+miR-21-5p NC)-Exos,(BMSCs+miR-21-5p inhibitor)-Exos,将外泌体与BRL大鼠肝细胞共培养,观察抑制miR-21-5p表达后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外泌体中miR-21-5p和PIK3R1之间的靶向关系;TUNEL检测外泌体中miR-21-5p直接靶向PIK3R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BRL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PI3KR1野生型载体与miR-21-5p mimics共转染293T细胞时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PI3KR1突变型载体共转染组,表明miR-21-5p可靶向结合PIK3R1;②TUNEL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BMSCs+miR-21-5p NC)-Exos组,(BMSCs+miR-21-5p inhibitor)-Exos处理后BRL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BMSCs+miR-21-5p NC)-Exos组相比,加入AKT抑制剂LY294002之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③结果提示:外泌体可能通过miR-21-5p直接靶向PIK3R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BRL大鼠肝细胞凋亡。
- 郑嵘炅邓泽润韩丹孙丽华
- 关键词:外泌体肝细胞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疾病患者肠道菌群间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20年2—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专科收治的133例肝病患者粪便,包括HBV携带者(HBV组)2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25例、肝细胞癌(HCC组)3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1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13例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18例。提取粪便样本基因组DNA,特定性引物扩增DNA样本中16S rRNA基因的V3~V4可变区。Usparse软件分析扩增序列,并依据分析结果(相似度≥97%)划分OTU,Silva数据库对OTU进行分类信息标注;QIIME软件进行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和组间菌群差异性分析。结果6组样本中门水平上丰度前4的菌门依次为Firmicutes、Proteobacteria、Bacteroidota、Actinobacteria,HBV组、LC组、HCC组、ACLF组、AIH组和PBC组样本中4大菌门总占比分布为88.76%、97.22%、96.15%、92.88%、95.91%和93.36%。HBV组和HCC组Actinobacteria丰度显著高于LC组,HBV组Actinobacteriota和其他菌门丰度均显著高于LC组、HCC组和ACLF组,LC组和ACLF组的Actinobacteriota及ACLF组的其他菌门丰度均显著低于PBC组;LC组Bacteroidota丰度显著高于HCC组;HCC组的Firmicutes丰度显著高于HBV组。6组样本肠道菌群丰度依次为HBV组、PBC组、LC组、HCC组、ACLF组、AIH组。HBV组、LC组、HCC组和PBC组组内菌群差异性较大,组间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差异较大,ACLF组和AIH组中肠道菌群群落比较集中,群落结构相似。HBV组物种数明显多于LC组、HCC组和ACLF组,LC组少于低于AIH组和PBC组,HCC组和ACLF组均显著低于PBC组(P<0.05);HBV组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LC组和ACLF组,LC组、HCC组、ACLF组Shannon指数均明显低于PBC组(P<0.05)。结论HBV感染者随着肝损伤病情加重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下降,且HBV感染者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与AIH和PBC患者均均存在明显差异。
- 赵成燕周欣怡高冉冉韩丹郑嵘炅鲁晓擘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损伤肠道菌群
- 血浆灌流对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特点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血浆灌流对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肝衰竭患者6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且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实施血浆灌流治疗方案,结合患者情况,每例患者进行1~4次血浆灌流治疗。分析患者在血浆灌流前和第一次血浆灌流1 h后和血浆灌流2 h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结果在血浆灌流1 h后和血浆灌流2 h后肝衰竭患者PTA水平分别为(28.41±3.09)%和(29.73±3.13)%,APTT水平分别为(32.79±5.80)s和(31.05±5.62)s,INR水平分别为(1.73±0.69)和(1.61±0.65),FIB水平分别为(3.15±0.90)g/L和(3.25±0.91)g/L,TT水平分别为(15.29±4.10)s和(14.86±4.12)s,与灌流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血浆灌流1 h后和血浆灌流2 h后患者外周血PLT计数分别为(101.59±24.92)×109/L和(119.84±25.16)×109/L,D-D水平分别为(1.63±0.29)mg/L和(1.75±0.30)m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灌流在吸附患者血液中不良因子的同时会降低PLT数量,对患者纤溶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
- 柯比努尔.吐尔逊韩丹张跃新
- 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灌流凝血功能
- 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180μg,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当飞利肝宁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的转阴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透明质酸(HA)、Ⅳ胶原蛋白(Ⅳ-C)和Ⅲ型前胶原肽(PCⅢ)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张韬张丽娟韩丹
- 关键词:当飞利肝宁胶囊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肝纤维化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对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后促炎因子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观察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沉默和过表达后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6、IL-8的表达,探索TRAF6对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感染后促炎因子的影响,为KSHV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使用KSHV(+)iSLK细胞系建立沉默和过表达TRAF6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转染水平。细胞培养48、72 h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促炎因子的表达,并比较TRAF6沉默及过表达后促炎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TRAF6沉默(siTRAF6)和TRAF6过表达(TRAF6-OE)细胞模型。ELISA结果显示,TRAF6沉默后促炎因子IL-1α、IL-1β、IL-6、IL-8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TRAF6过表达后IL-1α、IL-1β、IL-6、IL-8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IL-6、IL-8变化幅度较大,说明TRAF6对促炎因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在KSHV感染后促炎作用的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TRAF6对促炎因子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望作为新的潜在靶点抑制卡波西肉瘤病情发展。
- 吴戈郑嵘炅潘珂君韩丹鲁晓擘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卡波西肉瘤KSHV促炎因子
-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412例,根据上消化道出血与否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n=218)和未出血组(n=194)。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变特点,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饮酒史、消化道出血史、病程、Child-Pugh评分、白蛋白(ALB)水平、血红蛋白(H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消化性溃疡、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有无腹水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病程、PT、Child-Pugh评分、食管静脉曲张、腹水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肝硬化病程、PT、Child-Pugh评分、食管静脉曲张、腹水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 韩丹张韬张跃新
-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原时间
- 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疑似新型冠状肺炎患病毒者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2020年1月21日-2月16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接诊并符合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第6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新冠病毒核酸初筛结果分为确诊组和疑似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肺部CT特征的差异。结果162例疑似患者中,确诊为患者3例(1.85%)。疑似组中有104例(65.41%)患者有异地旅居史或密切接触史,确诊组中2例(66.67%)有武汉旅居史,1例(33.33%)有四川旅居史。疑似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9.25%)、咳嗽(47.80%)、乏力(42.14%),确诊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6.67%)、乏力(33.33%)。两组患者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介素-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疑似组比较,确诊组患者血液中降钙素原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患者肺部CT以外带渗出样改变为主(66.67%),疑似组患者肺部CT异常改变128例(80.50%),其中双肺病变76例(47.80%),多发病变85例(53.46%),渗出样病变107例(67.30%)。疑似组患者中47例转往专科病区诊治(29.56%),112例居家医学观察14 d(70.44%),经随访目前体温均恢复正常,不适症状得以改善,预后良好。结论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多样,易漏诊及误诊,精准诊断需依赖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查及肺部CT的综合判断。
- 韩丹郑嵘炅邓泽润郭静董辉孙丽华刘文亚鲁晓擘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患者流行病学史
- T细胞亚群在新疆地区急慢性布鲁菌病中表达的差异及与患者骨关节症状的关系
- 2021年
-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新疆地区急慢性布鲁菌病中表达的差异及与患者骨关节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布鲁菌病患者,其中43例为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急性组)、59例为慢性期布鲁菌病患者(慢性组),并选取体检中心6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有无骨关节受累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T细胞亚群与骨代谢指标[骨保护素(OPG)、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T细胞亚群预测骨关节受累的效能。结果急性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高于慢性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CD3^(+)、CD4^(+)T细胞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骨关节受累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TRACP5b、MMP-2高于无关节受累患者,OPG低于无关节受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T细胞与OPG呈负相关,与TRACP5b、MMP-2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外,CD3^(+)T细胞、CD4^(+)T细胞、OPG、TRACP5b、MMP-2仍是骨关节受累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疆地区布鲁菌病急性期患者T细胞亚群免疫调节以CD3^(+)、CD4^(+)T细胞为主,慢性期以CD8^(+)T细胞为主,CD3^(+)、CD4^(+)T细胞可能通过调节骨代谢参与布鲁菌病骨关节受累的发生。
- 张韬张丽娟韩丹
- 关键词:T细胞亚群骨关节症状骨代谢指标
- 依据疾病谱进行传染病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讨被引量:3
- 2023年
- 传染病学一直以来都是是医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传染病性疾病自身的演变规律,近些年来,一些经典传染病的发病率的回升、复燃,以及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需要培养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医学人才,提高我国应对和防治新发传染病的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1]。传染病学与其他内科学不同之处在于,是一门知识随着疾病谱不断更新的一门学科,知识体系需要根据疾病谱与时俱进,同时传染病学系统性较强.
- 郑嵘炅毛雨婷韩丹孙丽华
-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传染病学传染病教学疾病谱
- 再行动!应用慢病健康管理理念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指征
- 2023年
- 乙型肝炎病毒(HBV)cccDNA可整合在宿主基因中,目前所有抗HBV药物尚无法彻底清除肝细胞中的cccDNA,HBV感染一旦慢性化,会持续对肝脏造成损害,包括免疫耐受期、免疫控制期和"不确定期"患者[1],即便HBsAg消失,仍有可能发生肝硬化和肝癌[2]。我国慢性HBV感染者有8600万,77%肝硬化、84%HCC、80%慢加急性肝衰竭是由HBV感染所致[3],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是可以持续损害感染者健康、高风险进展至终末期肝病、肝癌且目前尚不能治愈的慢性传染病。与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一样,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患病人数多、疾病负担重、服务需求大"的特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应按慢病管理。
- 孙丽华沙尼亚·尼亚孜徐琴潘珂君包依夏木韩丹张洁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