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丽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炎症性肠病模型的定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后其在结肠的定位情况。方法将骨片培养法培养的雄性BALB/C小鼠BMSCs,用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DA SE)进行荧光标记后经尾静脉注射于雌性大鼠IBD模型体内,并设立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后第2、5、9天后取远端结肠组织,一部分制成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肠荧光分布情况,另一部分经PCR检测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段(SRY)基因作为标志,以确定BMSCs的肠道定位情况。结果 BMSCs生长迅速、纯度高,可诱导成为脂肪细胞及骨细胞;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成的IBD模型部分肠段缩窄,溃疡形成,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纤维细胞浸润;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BMSCs的模型组结肠组织存在荧光;SRY检测显示TNBS-MSCs移植组及雄性小鼠对照组均能检测到SRY基因。结论移植后的BMSCs能在IBD模型的损伤肠道组织中定位。
- 陈倩倩万军阎丽王卫华王昌正石卉苏斌斌曾庆环杜海涛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症性肠病2,4,6-三硝基苯磺酸生物学标记
- FGF4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包装及鉴定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4,FGF4)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包装.方法:采用Bam HⅠ/AgeⅠ酶酶切含目的基因FGF4的质粒,将目的基因与酶切线性化的载体进行定向交换,构建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 GC-FU-FGF4,将其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先进行菌落PCR鉴定,再对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将目的质粒感染293T细胞24 h后,采用Realtime定量PCR测定包装的病毒滴度.结果:PCR结果显示扩增的目的基因FGF4已成功插入p GC-FU载体.阳性克隆测序结果显示与目的基因序列一致.目的质粒转染后24 h,293T细胞几乎100%表达绿色荧光,Real-time定量PCR法测定包装的病毒滴度为2×108 TU/m L.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FGF4慢病毒表达载体,成功对慢病毒及进行了包装及病毒滴度测定.
- 徐丽娟张云巍胡亚卓阎丽
-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感受态细胞
- 反复发作的肠型白塞氏病一例
- 2015年
- 肠型白塞氏病是白塞氏病的一种类型,以合并有肠道溃疡为主要特征。此病临床上极易误诊,主要根据其病理特征来进行诊断。肠型白塞氏病的溃疡呈圆形,较深,相对独立,具体表现为病变部位血管增多,管壁增厚,伴血管炎表现,血管病变以静脉为主,动脉相对较少受累。患者男,38岁,因'反复口腔溃疡12年,间断右下腹痛6年伴黑便6个月'于2012年7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 徐丽娟阎丽王向东陈峥孟尼丽
- 关键词:白塞氏病肠道溃疡血管炎疾病症状病理诊断结果白苔
- 绿色荧光蛋白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其示踪的可行性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并比较两种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选取GFP-BMSCs作为移植实验示踪的种子细胞可行性。方法通过骨片培养法(A法)和全骨髓贴壁法(B法)培养扩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参照不同的培养方法优化其换液方式;观察两种培养方法原代及传代GFP小鼠骨髓MSCs形态变化;取第3代细胞进行生长曲线测定及多向分化功能检测;观察GFP小鼠骨髓MSC经多次传代及诱导分化后绿色荧光的稳定性。结果 1)A法原代培养可见贴壁细胞增殖形成大小不等的克隆集落,并向周围进一步扩展、融合,而B法在原代培养时由于混杂较多血液系统细胞,传代至3、4代即可获得较纯的BMSCs;2)观察其生长曲线,A法细胞扩增速度快,纯度高,B法细胞由于受杂细胞的影响,扩增难度大;3)BMSCs可被诱导成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脂肪颗粒;在成骨分化过程中可见骨结节结构形成;4)GFP-BMSCs传代后生物学特性稳定,传代至5代及诱导分化后其GFP表达仍为强阳性。结论与传统全骨髓贴壁法相比,骨片培养法可在原代或1代就获得高浓度的足量干细胞,GFP-BMSCs经多次传代后荧光不减退,可作为体内细胞示踪。
- 陈倩倩万军阎丽王卫华王昌正石卉苏斌斌曾庆环杜海涛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培养绿色荧光蛋白示踪
- 四氯化碳法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中重要脏器的病理改变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观察四氯化碳(CCl4)经腹腔注射法制备肝硬化动物模型(cirrhosis model,CM)实验中机体其他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情况.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22只,使用橄榄油配备浓度为600mL/L的CCl4按3μL/g体质量经腹腔注射,3次/wk,共计12 wk,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假小叶形成为判定CM成功的标准);对照组:8只,按3L/g体质量给予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3次/wk,共计12 wk.两组大鼠均给予普通饲料加清水喂养,并监测实验期间大鼠体质量变化、活动及对外界的反应情况,同时记录大鼠的死亡情况及死亡时间.至12周末,模型组死亡6只,对照组全部存活.处死存活下来的模型组大鼠做肝脏病理,均符合肝硬化标准.造模成功的同时收集食管、结肠、脾、肺等组织行HE染色,肾脏组织行PAS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各器官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呈典型的假小叶改变;食管、结肠可见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肾脏可见肾小管细胞轻度水肿.肺泡结构破坏,部分区域内有肺泡间隔绷紧,有多个肺泡的融合,肺泡腔内见急性炎细胞及红细胞.脾的组织形态基本正常.结论:本文首次对CCl4腹腔注射法制备肝硬化动物模型的重要脏器进行病理学观察,证明该方法制备的肝硬化大鼠模型对主要脏器的影响小,与人类发生肝硬化时重要脏器的病理改变基本一致,因此,再次说明该方法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性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 张云巍胡亚卓徐丽娟潘美妍阎丽
- 关键词:四氯化碳肝硬化脏器损伤
-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新方法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小鼠3 d乳鼠双后肢,剔除肌肉筋膜组织,剪碎后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α-MEM中,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并进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从骨片周围爬出,传代后,细胞形态一致,生长良好;绘制的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流式细胞表型鉴定结果显示,培养的细胞高表达CD90、CD29,低表达CD11b、CD45,成脂油红O染色和成骨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结论采用小鼠3 d乳鼠骨片法能够成功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肝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徐丽娟张云巍王淑芳阎丽
- 关键词: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