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高压氧
  • 2篇梗死
  • 1篇氧舱
  • 1篇氧舱治疗
  • 1篇肢体
  • 1篇肢体功能
  • 1篇手功能
  • 1篇手功能障碍
  • 1篇脑梗死患者
  • 1篇恢复期患者
  • 1篇高压氧舱
  • 1篇高压氧舱治疗
  • 1篇高压氧治疗

机构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王立童
  • 2篇姜永梅
  • 2篇王健
  • 2篇丛英
  • 1篇詹红生
  • 1篇代永利
  • 1篇沈晓妍
  • 1篇杨彩云

传媒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头针进高压氧舱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头针进高压氧舱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81例分为头针进高压氧组、头针组和头针结合高压氧组,3组患者在给予基础康复治疗的同时,分别行头针进高压氧治疗、头针治疗、头针结合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中、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Carroll手功能试验、Barthel指数评分对3组患者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中4周,治疗后8周、12周头针进高压氧组FMA-UE评分、Carroll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头针组、头针结合高压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进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这种疗效在治疗后12周观察中亦有所提高。
王立童姜永梅王健沈晓妍仇新惠丛英杨彩云
关键词:高压氧脑梗死手功能障碍
高压氧治疗中头穴留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时头穴留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留针进高压氧组30例、高压氧组28例、针刺组25例、针刺后进高压氧组26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留针进高压氧组行头穴留针进高压氧舱,舱内为避免出血不再行针,于出舱后起针;高压氧组仅采用高压氧治疗;针刺组仅采用针刺治疗;针刺后进高压氧组行头穴留针治疗,起针后即刻进入高压氧舱接受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在双盲状态下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分别评估4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后,4组患者的FMA、MBI、B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留针进高压氧组的FMA、MBI、BBS评分分别为(88.50±0.71)分、(82.62±0.83)分和(53.90±0.68)与组内治疗8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4周、8周、12周后,留针进高压氧组的FMA、MBI、BBS评分均显著优于其余3组同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留针进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功能。
王立童姜永梅詹红生王健仇新惠丛英代永利
关键词:高压氧脑梗死肢体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