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宏斌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生态
  • 2篇生态文明
  • 1篇学术界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参与
  • 1篇制度化
  • 1篇制度化政治参...
  • 1篇中国生态
  • 1篇身份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现代化
  • 1篇视域
  • 1篇苏东剧变
  • 1篇欧洲中心主义
  • 1篇全球环境
  • 1篇主体身份
  • 1篇主义
  • 1篇资本主义
  • 1篇文明建设
  • 1篇协同治理

机构

  • 6篇石家庄铁道大...
  • 3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共中央编译...

作者

  • 6篇王宏斌
  • 1篇王学东

传媒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河北学刊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当代世界社会...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治理主体身份重塑与全球环境有效治理被引量:3
2016年
长期以来,由于各个治理主体的身份失衡——主要表现为身份失位、身份越位和身份缺位,致使全球环境治理效果差强人意。中国倡导构建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理念,对于引导和鼓励各个治理主体进行身份重塑以适应新型全球环境治理的要求,对于全球环境领域强有力的治理中心和权威的确立,对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平等、包容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未来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中国必将充当重要角色并发挥独特作用。
王宏斌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
西方发达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成就及其困境被引量:13
2011年
面对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西方国家民众和政府开始了深刻反思和不断实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方国家正在逐步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生态文明新阶段已经初见端倪。生态文明建设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和逐渐成熟,是伴随着这些国家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政治意识的逐步提高而同步发展的。然而,由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彻底改变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状态,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历史性难题。
王宏斌
关键词:生态文明资本主义
制度创新视角下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被引量:18
2015年
在京津冀协同治理体系中,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至关重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京津冀各方一直难以实现有效的生态共治,诸多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是其深层次的原因。本文提出,应打破京津冀各方"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和原有的制度安排,以制度创新推动路径创新,实现困境突围,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助推京津冀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王宏斌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治理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2年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内外学术界对生态文明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和探讨,取得大量理论成果,并且将研究延展到实践层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意义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构想以来,我国学者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客观地说,当前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实践对策性的居多,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创新还比较欠缺,而后者也将构成学术界未来研究的趋势。
王宏斌王学东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现代化理论视域中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一种规范性的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源于欧洲环境实践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其目标是对现代工业化社会如何应对环境危机进行分析,要求采用预防和创新的原则,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转型和市场机制深入发展,生态现代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演化出不同的模式和特征。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对源自西方的生态现代化理论进行批判和超越,中国式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和实践逐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王宏斌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欧洲中心主义
苏联环保公众参与的回顾与反思——苏东剧变时期的一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被引量:1
2016年
苏联政府环境治理的失败,成为20世纪80年代公众大规模参与环保的直接诱因。随着苏联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绿色"新思维对公开性、民主化的倡导,原本单纯的环保公众参与渗透进越来越多的追求民主变革的复杂政治诉求。持不同政见者借助政治敏感性较低的环境议题持续向政府施压,环保公众参与日渐带有强烈的泛政治化倾向。环保公众参与影响和"掩盖"下的民主民族运动,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颠覆和国家解体的重要推动力。
王宏斌
关键词:环保公众参与政治参与非制度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