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无机微粒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被引量:2
- 2006年
- 将经过表面修饰的纳米二氧化锑掺杂二氧化锡(ATO)悬浮液加入到预热浴中,对聚丙烯腈(PAN) 纤维进行抗静电改性。讨论了悬浮液ATO含量和添加位置对纤维抗静电性、力学性能等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改性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ATO质量分数为5%以上时,改性PAN纤维的电阻率下降到108 Ω·cm,纤维的断裂强度保持2.7 cN/dtex,改性PAN纤维耐水洗性好,且不同ATO含量的改性PAN纤维的结晶形态和结晶度接近,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没有明显的变化,维持约100℃。
- 林耀王栋顾利霞
-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抗静电改性结构性能
- PVA-co-PE纳米纤维过滤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被引量:3
- 2014年
- 通过熔融挤出相分离法制备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PVA-co-PE)纳米纤维,然后将纳米纤维涂覆到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表面制备纳米纤维复合膜.表征了纳米纤维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分析了其孔径分布、接触角和力学性能随涂覆率的变化,并通过测量纳米纤维复合膜对CaCO3悬浮液的过滤效果,研究了其过滤性能和截留率.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涂覆PVA-co-PE纳米纤维后,PP熔喷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亲水性能都有显著的提高;随着纳米纤维量的增加,膜的孔径分布更加均匀,平均孔径减小;涂覆150g纳米纤维悬浮液后,复合膜对CaCO3悬浮液的过滤效率最高可达到75.86%.
- 陆莹吴志红罗梦颖李沐芳王栋
- 关键词:纳米纤维
- 扭转结构GO/SA纤维基柔性驱动器及其在光/湿气刺激下的仿生应用研究
- 光、湿气等绿色资源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却很少得到有效利用。这里我们从天然海藻酸钠出发,将其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并通过湿法纺丝以及定向加捻操作,创造性的制备了一种扭转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GO/SA)复合纤维。该...
- 王文李沐芳王栋
- 纺织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被引量:3
- 2017年
- 纺织类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依托纺织产业链,结合专业特点,设置连通纺织产业链科学知识的课程体系和融通纺织产业链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培育出具有纺织学科知识背景的高分子材料特色人才,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专业的办学水平。
- 王小俊刘琼珍刘轲王栋
- 关键词:纺织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特色化
- 聚吡咯/聚烯烃弹性体纳米纤维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以原位聚合法制备导电聚吡咯/聚烯烃弹性体(PPy/POE)纳米纤维浆料,并利用模版复制法获得表面具有微阵列结构的导电纳米纤维膜。研究了导电纳米纤维膜表面结构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探究了投入Py单体与POE弹性纳米纤维质量比和导电纳米纤维膜的厚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导电纳米纤维膜作表面结构化处理可大幅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当Py单体与纳米纤维质量比为1∶1,导电纳米纤维膜厚度为48μm时,纳米纤维基压力传感器灵敏度可达39.7kPa^-1,施加应力和撤除应力时的响应时间分别为10ms和12ms。通过探究传感器组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最优传感器组件结构参数与压力传感器性能。
- 刘翠钟卫兵王栋
- 关键词:聚吡咯厚度压力传感器
- 纳米ATO水悬浮液的研究及其应用
-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介质,从6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水筛选出聚乙烯亚胺为分散剂,通过对锑掺杂二氧化锡用量、分散剂用量、PH值对体系稳定性、流变性的影响情况的探讨,制备出粘度较低,分散性良好的纳米ATO悬浮液.
- 王栋林耀顾利霞
- 关键词:导电材料聚丙烯腈纤维力学性能
- 文献传递
- 蕉麻纤维表面化学沉积纳米镍薄膜的形态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天然植物纤维功能单一及应用领域狭窄问题,通过化学溶液丝光化处理,获得不同形态的蕉麻纤维,再通过纤维表面硅烷接枝处理及常温化学镀等步骤,在蕉麻纤维表面生长纳米镍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纤维及纳米镍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化学镀的方法使蕉麻纤维表面获得了致密的纳米镍薄膜,未处理纤维的表面纳米薄膜比较平整,而丝光化处理的纤维表面的纳米镍薄膜呈现出明显的微凸结构,说明可以通过化学处理蕉麻纤维基体来实现纳米镍薄膜微观形态的调控。
- 刘轲汪元刘琼珍李沐芳王栋
- 关键词:纳米镍化学镀
- 纤维材料与可穿戴技术的融合与创新被引量:17
- 2018年
- 针对目前柔性智能可穿戴领域面临的产品功能单一、续航能力低、穿着舒适性差及三维扭曲形变时与人体贴合性不佳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纺织、材料、电子、通信、生物、能源及环境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柔性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分析了纤维基柔性智能可穿戴器件的制备方法、组成结构、三维形变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综述了近年来可穿戴技术与产品的研究进展及纤维材料在柔性应变传感器、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基生化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微生物燃料电池等柔性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最新应用,指出可穿戴技术与纺织材料的融合是可穿戴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求。
- 王栋卿星王栋钟卫兵蒋海青
- 关键词:应变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微生物燃料电池
- 卤胺抗菌剂稳定乳液的制备及整理织物抗菌性能被引量:5
- 2020年
- 为了提高非水溶性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与卤胺水相乳液的存放稳定性,从而提高接枝率,以苯甲酸乙酯(EB)作为有机相,通过有机相溶液与3-丙烯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ADMH)混合制备乳化整理液,并优化乳化工艺。采用优化的ADMH乳液整理涤/锦复合超细纤维清洁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对整理前后织物进行表征;测试整理织物氯化处理后布上活性氯含量及其抗菌性。结果表明:在乳化剂质量分数4%、HLB=11、乳化转速3 000 r/min、乳化时间3.5 min条件下制备的乳液可稳定存放30 d;抗菌单体ADMH成功接枝到纤维上,接枝率为0.643%;经氯化处理后布上活性氯质量分数为340 mg/kg,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为97%。
- 谭飞黄成纪柏林阎克路叶敬平王栋
- 关键词:抗菌整理接枝
- 热塑性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功能化被引量:6
- 2014年
- 以王栋教授领衔发明的一种新型高产出环境友好型热塑性纳米纤维的制备工艺——熔融挤出相分离法为基础,综述了热塑性纳米纤维及其膜制备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功能化改性及应用研究相关进展。重点介绍了:1以纤维素为基体抽取热塑性纳米纤维的方法及结构调控的机理;2纳米纤维及其膜通过共聚接枝处理、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方法、点击化学(Click Reaction)等方法实现其功能化改性的原理;3功能性纳米纤维材料在生物传感器、抗菌、过滤分离和抗污等领域的应用,包括:具有快速检测与消灭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协同功能的纳米纤维膜传感器、具有优异杀菌功能的纳米纤维膜、应用于水净化和重金属离子去除的高效过滤纳米纤维膜、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以及在光照下具备自清洁自消毒功能的纳米纤维材料等。最后,分析了发展新型纳米纤维的关键问题及重要性,展望了纳米纤维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在的应用领域。
- 刘琼珍周舟李沐芳刘轲赵青华王栋
- 关键词:功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