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艺琼

作品数:5 被引量:69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激光
  • 2篇随机对照试验
  • 2篇痤疮
  • 1篇点阵激光
  • 1篇寻常痤疮
  • 1篇增生
  • 1篇针刺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样增生
  • 1篇太田痣
  • 1篇强脉冲光
  • 1篇丘疹
  • 1篇染料激光
  • 1篇染料激光治疗
  • 1篇祛除
  • 1篇痂皮
  • 1篇瘢痕

机构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5篇杨智
  • 5篇张艺琼
  • 3篇陈媛
  • 3篇姜嵩
  • 3篇苏虹
  • 2篇何黎
  • 2篇熊英
  • 1篇李琼艳
  • 1篇石航

传媒

  • 2篇皮肤病与性病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太田痣的发病机制及激光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太田痣又可称眼上腭部褐青色痣、眼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色素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虽然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但调Q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被大众所认可。本文对太田痣的发病机制和激光治疗太田痣的新进展以及影响疗效的一些因素进行总结,为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副作用提供借鉴。
张艺琼杨智
关键词:太田痣激光
毛囊角化病累及舌、甲损害1例被引量:1
2016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全身密集性毛囊性丘疹伴瘙痒20余年,于2015年10月1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约14岁时,无明显诱因于额头、背部出现米粒大小浅褐色毛囊性丘疹,质硬,未予重视,后渐扩展至双耳后、颈部、双腋下、胸背部、腹部、双侧腹股沟、双小腿胫前及双足背,部分呈密集分布,上覆灰褐色油腻性痂皮。自诉遇热时出现瘙痒,皮疹夏季加重(日晒后为明显),偶伴有脓性液体流出,无恶臭味,冬季减轻。
张艺琼杨智
关键词:毛囊角化病痂皮乳头瘤样增生
强脉冲光及595nm染料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后红斑自身对比研究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 评价及对比强脉冲光和595 nm染料激光治疗痤疮后红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自身左右面部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例患有痤疮后红斑的患者,每例患者的两侧面颊随机分配接受强脉冲光或595 nm染料激光治疗3次,每次间隔4周。分别在每次治疗前以及最后1次治疗1个月后使用VISIA拍照,测量红斑值;通过四分红斑严重程度表评价治疗前后双侧面部红斑严重程度。每次治疗后均填写疼痛评分表、不良反应记录表,最后1次随访通过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强脉冲光侧平均红斑值治疗前472.25 ± 86.02,治疗后357.15 ± 82.71;595 nm染料激光侧治疗前476.40 ± 74.25,治疗后360.05 ± 64.83,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可以认为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红斑值有所降低(F = 197.666,P<0.001);强脉冲光侧治疗效果优于595 nm染料激光侧(F = 1 173.909,P<0.001)。强脉冲光侧治疗前后四分红斑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8.735,P<0.001),595 nm染料激光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 = 31.450,P<0.001)。激光术后VAS视觉评分发现,595 nm染料激光治疗侧疼痛度低于强脉冲光,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68,P<0.05)。评价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患者595 nm染料激光17例,强脉冲光1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2.696,P>0.05)。强脉冲光不良反应包括红斑、灼烧感、紧绷感、水疱、色素沉着,595 nm染料激光不良反应包括红斑、紫癜反应,均在数小时至数天消失。结论 应用强脉冲光及595 nm染料激光治疗痤疮后红斑均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强脉冲光相较于595 nm染料激光疗效更优,但疼痛度更高。
苏虹杨智谭雅心石航陈媛姜嵩张艺琼熊英何黎
关键词:寻常痤疮激光随机对照试验强脉冲光
810nm半导体脉冲激光飞点模式与1064nm Nd:YAG激光祛除唇毛的自身对照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低能量高频率810nm半导体激光飞点模式与高能量低频率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唇毛的疗效、安全性和满意度。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左右对照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右侧使用半导体激光进行治疗,左侧使用Nd:YAG激光,B组相反。共进行5次治疗,每次间隔4周。结果疗程结束1个月时半导体激光STACK模式和Nd:YAG激光有效率分别为95.0%,90.0%,3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75.0%,8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严重副作用发生。半导体激光飞点模式疼痛度评分更低(P<0.05),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两种激光治疗多余唇毛均安全有效,使用STACK模式治疗疼痛度更低,满意度更高。
陈媛姜嵩苏虹张艺琼谭雅心杨智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激光脱毛随机对照试验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自身对照观察被引量:37
2017年
目的探讨CO_2点阵激光"双层"治疗模式以及针刺疗法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split-face方法对20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左/右侧面颊分别随机接受CO_2点阵激光治疗或针刺疗法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治疗间隔3个月,连续治疗3次,并进行医生视觉评估、ECCA权重评分、VAS评分以及满意度评价,记录治疗中、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ECC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医师视觉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其中联合治疗侧治疗前后ECCA权重评分较CO_2点阵激光治疗侧下降明显(P<0.05)、医师视觉评分较高(P<0.05)、且对V型及U型瘢痕疗效更好(P<0.05),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水疱、感染、增生性瘢痕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安全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针刺疗法联合CO_2点阵激光疗效更好且显著改善V型及U型瘢痕。
姜嵩张艺琼陈媛谭雅心苏虹熊英李琼艳何黎杨智
关键词:针刺疗法凹陷性瘢痕痤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