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晶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住院医师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质量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住院医师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10名住院医师书写的1696份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为对照组,应用品管圈后再随机选取这10名住院医师在2019年9月撰写的1761份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为QCC组。比较对照组、QQC组住院医师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总缺陷率、重点缺陷原因比率的差异。计算品管圈目标达标率及进步率。结果 QCC组住院医师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总缺陷率低于对照组[3.92%(185/1696)比10.91%(69/1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QCC组影像诊断报告存在标点符号不规范、错别字、漏字、未描述病灶与周围结构关系、前后内容矛盾等重点缺陷原因的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QCC组影像诊断报告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左右”部位描述错误的比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品管圈目标达标率为105.59%,进步率为61.32%。结论 品管圈能有效改进住院医师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质量,是放射科专业基地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 张家云钟柳英陈雪梅钱裕东曹晶唐文艳宋亭
-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腹盆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腹盆部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 fibromatosis,D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腹盆部DF患者的CT、MRI资料和病理结果,其中4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MR检查。结果 7例病变位于腹壁、2例位于腹腔内,4例位于盆部肌间隙跨坐骨大孔或闭孔向盆腔蔓延。CT表现:平扫7例为软组织密度,与邻近肌肉相近,未见钙化、坏死,3例内见条索状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肌肉相对比,T1WI上7例表现为不均匀等低信号,2例为均匀等信号,T2WI上病灶信号不均匀,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7例内可见条索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8例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轻度强化,其中长T1短T2信号区未见强化。组织病理学上肿瘤组织内成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细胞间胶原组织包绕,偶见核分裂。结论腹盆部DF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术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MRI优于CT,能更好的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及周围神经、血管、深部脏器等结构的关系。
- 董天发吴美仙刘祎麦慧陈永露曹晶
- 关键词:韧带样纤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适配体介导的MRI-As靶向造影剂的动物体内实验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合成一种靶向于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纳米造影剂,为开发新型动脉粥样硬化MRI诊断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自主研发的对泡沫细胞具有靶向性的寡合苷酸适配体PM1,与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耦联,制备出具有靶向作用的MRI造影剂,命名为MRI-As。用高脂饲料饲养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As动物模型,苏丹红Ⅳ染色鉴定主动脉As病变。MRI成像仪检测MRI-As造影剂对As小鼠斑块MRI成像的影响。结果 ApoE^(-/-)小鼠模型动物MRI显像可以观察到主动脉壁毛糙,As病灶呈高信号亮点,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对比,中心信号较高,较均匀,边缘较清楚。注射MRI-As造影剂后,As病变区信号强度呈下降趋势,管壁不光滑,呈多发斑点状信号的缺损。对照组动物注射MRI-As造影剂后,血管壁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MRI-As造影剂对As病变能起到主动靶向作用,利用Fe_3O_4纳米粒对As病变的阴性对比效果,显著提高了As病变的MRI图像分辨率,具有As MRI影像的新型、快速、高效、无创、无辐射造影剂的潜质。
- 林彩燕周永恒曹晶胡华钟钟文飞朱秋连严鹏科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适配体靶向造影剂
- 新生儿脐静脉导管相关性肝损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静脉导管(UVC)相关性肝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UVC置管术后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受损的10例患儿的置管相关临床情况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患儿中,X线平片显示4例肝影增大,1例腹部膨隆,5例肝区有气体影。CT检查10例肝区均见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低密度病灶,无明显包膜;9例病灶内有气体;疑5例病灶内局部存在少许脂肪密度影;3例出现肝周或腹腔少量积液;1例病灶内有出血;CT平扫5例,1例患儿经UVC注入的对比剂渗入肝区及腹腔;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中,1例病灶周围无明显强化,其余4例病灶周围可见强化。结论新生儿UVC相关性肝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及UVC置管病史有助于做出诊断。
- 彭裕玲徐亚西杜秀健叶杨曹晶符立辉麦慧董天发宋亭
- 关键词:新生儿肝损伤影像学表现
- 子宫内异位妊娠MRI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异位妊娠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最终诊断为子宫内异位妊娠的MRI及临床资料,41例患者中27例行MRI平扫,14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子宫角妊娠8例,子宫颈妊娠5例,子宫颈合并子宫角妊娠1例,瘢痕妊娠27例。与临床最终诊断比较,MRI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6%、95.1%;超声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1%、92.7%。子宫角、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子宫颈内妊娠囊共42个,以T2高信号为主,6个妊娠囊信号均匀、边界清楚,36个妊娠囊信号不均匀,其中10个边界不清;直径1~15cm不等;30个妊娠囊呈圆形,8个呈椭圆形,4个呈不规则形;相应处肌层厚度约0.2~1.2cm;5例并胎盘植入,增强扫描胎盘与肌层分界不清,边缘呈锯齿状。结论 MRI不仅能对子宫内异位妊娠准确定位诊断,且能评估妊娠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 董天发吴美仙陈永露麦慧曹晶刘祎陈展航
- 关键词:异位妊娠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