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强

作品数:9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预后
  • 2篇受体阻滞剂
  • 2篇通路
  • 2篇脓毒
  • 2篇阻滞剂
  • 2篇ICU
  • 1篇胆碱
  • 1篇胆碱乙酰转移...
  • 1篇胆碱酯酶抑制...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动脉压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伤
  • 1篇心率
  • 1篇心率控制
  • 1篇心室
  • 1篇心室率

机构

  • 8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9篇刘新强
  • 4篇温妙云
  • 4篇何楷然
  • 4篇曾红科
  • 3篇韩永丽
  • 3篇詹伟锋
  • 3篇陈胜龙
  • 2篇黄伟平
  • 2篇黄林强
  • 2篇江稳强
  • 2篇曾文新
  • 1篇柳学
  • 1篇陈丽芳
  • 1篇吕波
  • 1篇祝森志
  • 1篇解迪
  • 1篇甄享凡
  • 1篇李志莲
  • 1篇胡北

传媒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ICU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指导临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统计2012年1月-2013年12月ICU 56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检查结果,并对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 560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6例,感染率为22.5%;共分离出148株病原菌,以痰液检出为主,共78株占52.7%;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92株占62.2%;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意识状态、前期感染、侵入性诊疗、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是导致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发生率有所增高,ICU住院患者的意识状态、前期感染、侵入性诊疗、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是导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詹伟锋刘新强何楷然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高危因素
右美托咪定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率控制及早期预后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率(HR)控制及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121例,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镇痛、控制血压药物,并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联合口服美托洛尔)控制心率,根据是否使用右美托咪定将患者分为非右美托咪定组(Non-Dex组)52例,右美托咪定组(Dex组)6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HR和收缩压(SBP)达标情况、达标后的HR和SBP波动幅度、艾司洛尔使用量、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早期主动脉夹层破裂发生率(入院3d内)等。结果与Non-Dex组比较,Dex组在干预后1 h的HR即开始降低(P﹤0.05);Dex组3h与6h HR达标率明显高于Non-Dex组(53.22%vs.33.45%,78.24%vs.56.35%,P﹤0.05),且Dex组达标后HR波动幅度更小(P﹤0.05),同时艾司洛尔的使用量明显减少[(3569.34±1201.14)mg vs.(6812.12±1801.04)mg,P﹤0.05];两组患者1h的SBP达标率为73.21%和7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ex组在达标后的SBP波动更小(P﹤0.05);Dex组患者入院3d内急性肺水肿和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10.31%和11.91%,显著低于Non-Dex组的21.23%和23.36%(P﹤0.05)。结论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右美托咪定有助于更快、更有效的控制HR,并使血压控制更平稳,同时减少β-受体阻滞剂用量,降低并发症,提高早期生存率。
陈胜龙杨仁强韩永丽刘新强温妙云黄林强曾红科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
头孢哌酮-舒巴坦结合替加环素治疗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结合替加环素对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高于对照组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为61%,高于对照组的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结合替加环素治疗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效果显著,同时具有较高的细菌清除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詹伟锋何楷然刘新强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ICU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的动态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组织灌注的影响,并进行动态分析。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对广东省人民医院ICU病区共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病例参照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方案(EGDT),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产生49例试验组患者(应用rhBNP),51例对照组患者(不使用rhBNP)。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72h后的心脏指数(CI)和静脉血中氨基末端BNP前体(NT-proBNP)水平,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72h后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及乳酸水平(Lac)。同时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应用rhBNP后即刻、24h、48h及72h的NT-proBNP、Lac及HR、CI、MAP、SPO2的变化,以明确应用rhBNP后的动态变化情况。最后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和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2h后,主要观察指标:试验组患者的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0;试验组和对照组Pro-BNP分别为(14965.7±5984.5)pg/mL、(17392.5±3830.5)pg/mL;试验组患者的CI有明显提高,P=0.00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I分别为:(4.0±0.2)、(3.7±0.6)]。次要观察指标:Lac有明显下降趋势[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Lac分别为(2.4±0.6)mmol/L、(3.7±0.6)mmol/L]。试验组24h后HR明显下降[患者治疗前HR为(113.3±7.2)次/min,经rhBNP治疗24h后HR为(97.5±14.7)次/min],但与治疗24h点比较,随后24~72hHR无明显变化;MAP、SPO2在rhBN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93±7.45)d vs.(20.67±6.96)d,P〈0.01),28d病死率显著降低(30.6%(15/49)vs.54.9%(28/51),P=0.014)。结论rhBNP治疗72h后能明显降低感染性�
曾举浩刘新强江稳强胡北陈胜龙温妙云吕波韩永丽
关键词:RHBNP心功能NT-PROBNP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
重症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为预测病情和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77例急性脓毒血症患者(试验组)和50名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创阻抗法监测急性脓毒血症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检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分析两组检测数据,并分层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试验组重症感染患者心率(HR)、心脏指数(CI)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患者SIRS评分为4分的患者与评分为2分和3分比较,表现为HR、CI和左心做功量(LCW)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显著降低(P<0.05);未发现不同年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明显变化;且两组均未发生与检测相关并发症。结论重症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表现为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随病情逐渐严重而表现为趋于明显增加或降低,因而血流动力学微创检测方法,可成为预测重症感染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
詹伟锋何楷然刘新强曾举浩
关键词:脓毒血症血流动力学心脏指数
动态观察强化胰岛素与常规胰岛素治疗对高血糖重症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10变化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强化胰岛素与常规胰岛素治疗对高血糖重症患者TNF-α、IL-1β、IL-6、IL-10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 ICU)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收治60例合并高血糖的重症患者( APACHE II评分〉15)按HbA1C水平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 SHG)( n=30)和糖尿病组( DM)( n=30),各组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 IIT)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 CIT)。强化胰岛素组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常规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控制在8.3~10 mmol/L。比较各组治疗前后TNF-α、IL-1β、IL-6、IL-10水平,观察治疗28 d后患者死亡率。结果:治疗前,SHG和DM患者TNF-α、IL-1β、IL-6、IL-10水平相较于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SHG患者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DM患者,但IL-10水平DM患者显著高于SH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DM和SHG患者中IIT组和CIT组炎症因子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P〈0.01);DM患者IIT组和CIT组之间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 P〉0.05),但SHG患者IIT组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CIT组(P〈0.05);DM和SHG患者中IL-10水平下降幅度IIT组均显著大于CIT组(P〈0.05)。 SHG患者IIT组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DM患者IIT组( P〈0.01),但IL-10水平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HG患者IIT组死亡率(1/16)低于CIT组(7/16)(P〈0.05)。结论:与DM重症患者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更好地降低SHG重症患者的TNF-α、IL-1β、IL-6水平,这为重症患者血糖控制及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柳学李志莲何楷然甄享凡刘新强曾举浩曾文新
关键词:强化胰岛素治疗应激性高血糖预后
艾司洛尔通过控制心室率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和组织氧代谢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是否通过控制心室率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组织氧代谢。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人住广东省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经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肺动脉楔压≥12mmHg(1mmHg=0.133kPa)或中心静脉压(CVP)≥12mmHg,且需要去甲肾上腺素(NE)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mmHg、心率(HR)≥95次/min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艾司洛尔组同时经上腔静脉导管用微量泵持续泵人艾司洛尔0.05mg·kg^-1·min^-1,并根据HR调整剂量,24h内控制HR〈100次/min;对照组则不对HR进行特殊干预。主要观察目标:ICU住院时间和28d病死率;次要观察目标: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h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组织氧代谢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结果共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对照组和艾司洛尔组各24例。①主要观察目标: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洛尔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13.75±8.68比21.70±6.06,t=3.680,P=0.001),28d病死率明显降低[25.0%(6/24)比62.5%(15/24),x^2=6.857,P=0.009]。②次要观察目标: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指标、组织氧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艾司洛尔组治疗后HR明显减慢,SVI、SVRI、ScvO2逐渐升高,Lac逐渐降低,而MAP、CVP、CI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洛尔组治疗后24h起HR即明显减慢(次/min:84.4±3.5比111.2±7.2,P〈0.01),SVRI和ScvO2即明显升高[SVRI(kPa·s·L-1·m-2):137.9±1.6比126.9±1.3,ScvO2:0.652±0.017比0.620±0.01
刘新强黄伟平温妙云曾文新江稳强陈胜龙曾举浩曾红科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艾司洛尔心脏功能组织氧代谢
胆碱能抗炎通路介导石杉碱甲A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A(HupA)对脓毒症大鼠脑皮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及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CHRMl)表达的影响,探讨胆碱能抗炎通路是否介导了HupA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保护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脓毒症模型组和HupA干预组,每组18只。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mg/kg(1mL)诱导大鼠脓毒症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HupA干预组于术前30min腹腔注射HupA0.04mg/kg(1mL),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每组分别于术后3、12、24h处死6只大鼠取大脑皮质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性介质水平;采用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免疫双标染色实验观察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免疫荧光法检测ChAT和CHRM1的mRNA表达和阳性细胞。结果模型组大鼠给药后3h即出现精神萎靡、毛发竖立及静止懒动等脓毒症症状,12h表现最为明显;并伴随大脑皮质TNF-α和IL-1β过表达,神经元凋亡细胞明显增多,ChAT和CHRM1阳性表达明显减少,ChAT和CHRMl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h的TNF-α(ng/L):84.97±31.84比40.31±10.37,12h的IL-1β(ng/L):1095.98±127.09比622.62±117.25,12h的ChATmRNA(2-△△Ct):1.34(0.67,1.86)比1.92(1.12,2.87),12h的CHRMlmRNA(2-△△Ct):0.65±0.12比1.16±0.42,均P〈0.05]。HupA干预后可明显缓解大鼠脓毒症症状;抑制大脑皮质TNF-α和IL-1β过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同时可明显上调ChAT和CHRMl阳性表达及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h的T
黄伟平祝森志刘新强黄林强韩永丽韩钱鹏解迪曾红科
关键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炎性介质胆碱乙酰转移酶
β1受体阻滞剂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脓毒症心肌炎症反应被引量:34
2019年
目的探讨β1受体阻滞剂是否通过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 (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脓毒症大鼠心肌炎症反应。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月龄250~300 g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分配至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干预组(ES组)、TLR4受体拮抗剂干预组(E5564组),每组1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S组仅剖腹,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S组、CLP组、E5564组关腹后皮下注射0.9%氯化钠(NaCl)2.0 mL/kg补液;除皮下补液外,ES组经尾静脉持续泵入艾司洛尔15 mg·kg-1·h-1,E5564组于术前1 h经尾静脉持续泵入E5564 0.3 mg·kg-1·h-1。各组于制模后6 h采集标本,采用PU电传导心电监护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及心排血指数(C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TLR4、NF-κB p65、IL-1β、TNF-α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相比,CLP组CI明显降低,血清cTnI、IL-1β、TNF-α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组织TLR4、NF-κB p65、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CLP组比较,ES组和E5564组CI均明显升高(mL·s-1·m-2:58.6±4.3、58.9±4.4比41.2±3.9,均P<0.01),血清cTnI、IL-1β、TNF-α水平明显降低〔cTnI(μg/L):1113.81±26.64、1?115.74±25.90比1975.96±42.74,IL-1β(ng/L):39.6±4.3、38.9±4.4比61.2±3.9,TNF-α(ng/L):43.1±2.8、48.7±2.6比81.3±4.4,均P<0.01〕,心肌组织NF-κB p65、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NF-κB p65/β-actin:0.31±0.03、0.43±0.04比0.85±0.08,IL-1β/β-actin:0.28±0.05、0.32±0.03比0.71±0.06,TNF-α/β-actin:0.18±0.04、0.28±0.03比0.78±0.07,均P<0.01),而TLR4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R4/β-actin:0.89±0.07、0.87±0.09比0.95±0.09,均P>0.05)。ES组与E5564组CI和血清cTnI、IL-1β、TNF-α水平以
刘新强温妙云李旭声陈丽芳曾举浩邓粤敏曾红科
关键词:Β1受体阻滞剂脓毒症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心肌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