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东 作品数:5 被引量:27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山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预防经验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的胆道并发症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88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均符合中国标准三类捐献(即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所有病例按标准获取流程成功完成肝脏捐献,88例受者均顺利植入供肝,胆道重建多采用胆管端端吻合,供者胆管尽可能短,吻合时保持微张力。未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排斥反应。1例患者出现胆漏经引流3周后自愈,2例患者出现胆道狭窄并发症,经置入胆道支架后缓解。结论加强获取器官管理,采用规范的获取供肝流程,充分利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尽量缩短热、冷缺血时间,注意胆道重建技巧,有助于减少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武玉强 胡泽民 何坤 黄东东 孙强 阮嘉后 罗启杰 黄锐钦关键词:器官捐献 肝移植 胆道狭窄 缺血时间 供肝获取 胆道支架 HAIC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抗体对比HAIC联合仑伐替尼转化治疗肝细胞癌的回顾性研究 202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65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分别使用HAIC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抗体与HAIC联合仑伐替尼转化切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获得成功转化切除的65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HAIC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抗体)和对照组(HAIC联合仑伐替尼),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RECIST 1.1和mRECIST标准分别评估治疗,mRECIST标准,联合组PR 29例(74.4%),ORR 35例(89.7%),DCR 37例(94.9%);对照组,PR 9例(74.4%),ORR 17例(65.4%),DCR 24例(92.3%);总体中位生存时间约36个月,总体中位无复发生存期约28个月。其中联合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3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25个月。联合组的PR、ORR、PR、OS、RF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HAIC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抗体可为中晚期HCC患者带来更显著的生存优势,有效延长其生存期,改善其生存质量。 黄东东 田丰 方郁晖 邱益霖 何坤关键词:肝细胞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 FOLFOX方案 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肝癌自发破裂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肝癌自发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20例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切除后切缘均为阴性,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204±4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800 m L,平均270 m L;术后住院时间为(11±4)d。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各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于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并死亡,其余恢复良好。结论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于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止血确切、防治肿瘤种植转移及复发的优势。 何坤 胡泽民 阮嘉后 黄东东 龚雪屹 罗启杰关键词:肝肿瘤 自发性破裂出血 肝切除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术前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临床评分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前预测临床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13例肝癌患者,经术后病理学证实35例有MVI,78例无MVI。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最大肿瘤直径(OR:1.028,95%CI:1.001~1.005)、包膜边缘光滑程度(OR:0.208,95%CI:0.062~0.699)、循环.肿瘤细胞(CTC)阳性(OR:3.72895%CI:1.029~13.501)及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OR:I.001,95%CI:1.000~1.002)为MVI的危险因素。给子每项危险因素赋值1分构建临床评分,所对应的面.积、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0.906.74.29%和92.31%。临床评分0、1.2.3.4分预测MVI阳性率分别为0(0/26).9.09%(3/33).28.57%(6/21).77.78%(14/18).85.71%(12/14)。结论肿瘤最大直径>62 mm、PIVKA-Ⅱ异常凝血酶原>115 mAU/ml.肿瘤包膜不光滑.CTC阳性是MVI患者的独立高危因素。 何泳铸 何坤 黄锐钦 彭鹏 黄东东 阮嘉后 王泽亮 罗启杰 叶少炜 胡泽民关键词:肿瘤侵润 循环肿瘤细胞 术前预测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的流程方法及疗效,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提供一定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8年10月至2015年12月完成6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均符合《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三类捐献标准(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所有病例按标准成功完成了肝脏捐献及获取流程,其中15例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维持至器官获取。供肝热缺血时间0~30(16.2±6.5)min,冷缺血时间190~680(347±39)min。62例受体均顺利植入供肝,未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排斥反应。1例围手术期死于多发动脉血栓形成,1例发生胆漏经引流后自愈,2例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经胆道支架置入后缓解;肿瘤复发转移死亡3例。结论通过合理流程充分利用ECMO,加强获取器官管理,缩短热冷缺血时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黄东东 胡泽民 何坤 孙强 阮嘉后关键词:肝移植 体外膜肺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