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莹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夏季
  • 3篇对流层
  • 3篇水汽
  • 3篇平流层
  • 3篇流层
  • 2篇因果
  • 2篇因果联系
  • 2篇水汽变化
  • 2篇降水
  • 1篇低值
  • 1篇东亚大气环流
  • 1篇时间演变特征
  • 1篇太阳活动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周期
  • 1篇夏季降水
  • 1篇夏季降水异常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机构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上海市气候中...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8篇黄莹
  • 6篇周顺武
  • 4篇郭栋
  • 3篇李震坤
  • 3篇覃皓
  • 2篇施春华
  • 2篇李耀辉
  • 2篇王传辉
  • 2篇宋瑶
  • 1篇孙绩华

传媒

  • 1篇大气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夏季南亚高压与邻近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水汽变化的联系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1979—2015年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南亚高压(SAH)与邻近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水汽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二者的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结果表明:(1)在对流层上层,水汽大值区位于南亚高压的东南侧,并随高度升高向西北倾斜到100 hPa,水汽大值中心基本位于南亚高压中心附近。(2)南亚高压偏强(弱)时,南亚高压东部UTLS区水汽显著偏多(少),而南亚高压西北部水汽异常不显著。(3)南亚高压偏强(弱)时南亚高压中部UTLS区水汽偏多(少)可能与南亚高压对水汽的抽吸和对水汽输送屏障有关。(4)而南亚高压东南侧UTLS区水汽偏多(少)时南亚高压偏强(弱)可能与深对流输送的水汽潜热释放有关。
黄莹郭栋周顺武施春华李震坤覃皓苏昱丞王琳玮
关键词:水汽因果联系夏季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不同等级降水时间演变特征被引量:11
2018年
根据中国西北地区东部59个气象台站1965—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将降水划分为小雨、中雨和大雨3个等级,分析和比较了该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时间演变特征,并对各等级降水对总降水贡献的时间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和降水日集中在夏季。降水等级越高,降水量和降水日的集中程度越高,夏季大雨量(日)达到了全年大雨量(日)的72.15%(69.19%);(2)西北地区东部各等级降水量、降水日主要在1996年存在一个由多转少的突变,均存在较明显的2~3a的短周期;(3)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总量与中雨等级以上降水量具有相似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相关系数高达0.8,主要受中雨和大雨量的影响,仅在东南部和甘肃中部趋于增加,在甘肃南部和内蒙古中部趋于减少。总降水日则与小雨日变化一致,主要呈减少趋势,总降水强度的增强则主要源自大雨强度的增大。
宋瑶周顺武周顺武王传辉李耀辉
关键词:夏季降水
夏季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水汽变化对南亚高压的影响
利用 1979—2015 年 ERA-Interim、JRA-55 和 NCEP-CFSR 三种再分析资料,1979—2014年探空资料和2005—2015年微波临边探测仪(MLS)卫星资料等研究了南亚高压(SAH)和上...
黄莹
关键词:水汽
文献传递
夏季南亚高压与邻近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水汽之间的相互影响
利用1979—2015年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南亚高压(SAH)与邻近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水汽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二者的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结果表明:1)在对流层上层,水汽大值区位于...
黄莹周顺武郭栋
关键词:水汽因果联系夏季
文献传递
南亚高压与邻近地区臭氧变化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0
2018年
利用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相关分析和信息流方法,分析了1979~2015年夏半年(5~9月)100 h Pa上南亚高压与邻近地区臭氧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除7月外,夏半年南亚高压与南亚高压区臭氧低值(简称臭氧低值)存在相互作用。6月和9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强度变化相互影响,而在5月和8月二者的作用仅仅是单向的。在6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的中部和西部边缘,以及9月南亚高压北部和臭氧低值中心区,臭氧低值增强(减弱)可能是南亚高压增强(减弱)的部分原因,南亚高压增强(减弱)也可能是臭氧低值增强(减弱)的部分原因。在6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的东南部、8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的西部和东部,以及9月南亚高压的西部,南亚高压增强(减弱)可能导致臭氧低值增强(减弱)。在5月南亚高压西部和臭氧低值南部,臭氧低值的增强(减弱)可能导致了南亚高压的增强(减弱)。根据相关分析,推测臭氧变化对南亚高压变化的可能影响机制如下:当南亚高压区臭氧浓度出现正异常时,辐射加热在其上部(下部)为负异常(正异常),导致高层(低层)异常辐合(辐散),从而导致下沉异常。高层异常辐合与下沉异常最终使南亚高压异常减弱。而臭氧浓度负异常导致南亚高压呈现正异常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覃皓郭栋施春华李震坤周顺武黄莹苏昱丞王琳玮
关键词:相互作用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不同等级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旱涝年分布的差异被引量:15
2016年
根据我国西北地区东部59个气象台站近50 a(1965-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将降水划分为小雨、中雨和大雨3个等级,分析了该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了不同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与夏季总降水量的关系及其在典型旱涝年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日以小雨为主,约占总降水日数的81%;但在夏季总降水量中,小雨、中雨和大雨降水量相当,各约占1/3。(2)该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但均大致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3)该地区夏季总降水量与中雨日和大雨日的相关关系显著,表明中雨以上量级降水日数的变化可基本反映夏季降水量的变化。(4)西北地区东部典型涝(旱)年,降水量的偏多(少)主要是由于中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偏多(少)引起的中雨量和大雨量偏多(少)所致。
周顺武宋瑶李耀辉王传辉杨有林黄莹
关键词:夏季旱涝
2015/2016和1997/1998超强El Nio衰减年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比较被引量:11
2016年
El Nio可通过海—气相互作用遥相关型影响东亚季风,进而影响中国气候,是中国短期气候最重要的预测指标之一。典型的El Nio事件通常在春、夏季开始,在秋、冬季成熟,在下一年的春、夏季消退,考虑到海—气作用的滞后效应,El Nio事件甚至可以在消退时期对东亚大气环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利用中国160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NOAA提供的全球海温数据,对比分析了2015/2016年和1997/1998年典型El Nio衰减年我国夏季降水和东亚环流特征的差异,并讨论了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2016年和2008年夏季降水都大范围偏多,2016年夏季降水异常更为集中,但降水强度不及1998年。2)2016年降水的季节推进特征不明显。1998年6—8月的降水逐渐从南向北推进,与传统的季风降水演变进程较为一致。3)2016年和2008年我国夏季降水的差异与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1998年6—7月副热带高压较2016年同期偏西偏南,而2016年8月副热带高压更为偏西并明显比气候平均偏北。4)1997/1998年El Nio事件中的赤道西太平洋异常冷海温比较强盛,而2015/2016年基本表现为偏暖,可能是造成1998年6—7月副热带高压较2016年同期偏西偏南的原因。
郭栋王琳玮李震坤苏昱丞覃皓黄莹
关键词:EL东亚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臭氧亏损变化及其对太阳活动的响应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ECMWF的37a(1979—2015年)和NASA的30a(1979—2008年)TOMS/SBUV月平均臭氧总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臭氧总量及其亏损的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讨论了太阳辐射通量对高原臭氧总量亏损的影响.结果表明:37 a来高原臭氧总量呈现一致的下降趋势,且春、冬季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表明高原臭氧总量的下降趋势强于非高原区;1979—2015年各季高原臭氧总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1979—2008年的下降幅度,表明近年来高原臭氧总量的下降趋势有所减缓;各季高原臭氧总量及亏损存在显著的准11a振荡周期,春季和夏季高原臭氧总量亏损的高低值年对应并落后于太阳辐射通量的峰谷期.
仕仁睿周顺武孙绩华郭栋黄莹
关键词:青藏高原周期太阳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