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外科
  • 2篇肺动脉
  • 1篇心室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畸形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外科
  • 1篇心脏外科手
  • 1篇心脏外科手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畸形
  • 1篇右心
  • 1篇右心室
  • 1篇室间隔
  • 1篇室间隔缺损
  • 1篇手术
  • 1篇气管
  • 1篇气管狭窄
  • 1篇缺损

机构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篇冯致余
  • 2篇郭锐
  • 2篇徐惠惠
  • 2篇郭凯
  • 2篇王广震
  • 1篇张健
  • 1篇董明亮
  • 1篇刘义敏
  • 1篇李海明

传媒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在分期治疗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在分期治疗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Mc Goon指数0.94±0.27)患儿8例,手术年龄10 d^11个月,平均(3.2±4.7)个月。通过建立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恢复肺动脉前向血流。术后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当肺动脉发育满意,Mc Goon指数达到根治标准时实施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后早期死亡。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8.5±3.1)个月,肺动脉Mc Goon指数0.92~1.63,平均1.21±0.35,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其中1例术后13个月M c Goon指数为1.63,接受根治手术。1例术后12个月频繁缺氧发作,M c Goon指数1.27,接受根治手术。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顺利,最后一次随访心功能Ⅰ级。其他6例Mc Goon指数尚未达到根治手术标准,继续随访等待根治手术。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患儿早期采用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恢复肺动脉前向血流,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明显促进自身肺动脉发育,可在肺血管发育满意时进行根治手术,临床效果良好。
冯致余郭锐杨彦亮李海明董明亮徐惠惠刘义敏郭凯王广震王辉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姑息疗法
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患儿23例,依据气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13)和重度狭窄组(n=10)。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特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结果轻度狭窄组9例术前无明显呼吸道症状,重度狭窄组均有症状。轻度狭窄组仅行左肺动脉移植。重度狭窄组中完全型气管环、静息下喘鸣患儿行左肺动脉移植及气管重建术,其他患儿均不处理气管。重度狭窄组1例气管软化术中置入气管支架。轻度狭窄组患儿术后恢复顺利。重度狭窄组1例早期完全型气管环合并气管软化术中未处理气管,术后脱机困难,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同时行气管重建恢复顺利。放支架患儿术后气管内分泌物较多,需反复纤支镜吸痰,1个月后突然死于气道大出血。2例脱呼吸机后吸气困难严重,需无创机械通气支持。术后随访5~53个月,轻度狭窄组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重度狭窄组生存患儿活动后仍有气喘2例。呼吸道症状在术后5~11个月缓解。结论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提高警觉性可以避免误诊。术前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准确评估气管狭窄的部位、类型及程度。气管狭窄的程度、类型及术前呼吸道的症状,是指导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
冯致余杨彦亮郭锐徐惠惠张健郭凯王广震王辉
关键词:心血管畸形气管外科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