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鹏飞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地震
  • 7篇形变
  • 7篇INSAR
  • 5篇同震形变
  • 3篇断层
  • 3篇断裂带
  • 3篇鲜水河断裂
  • 3篇鲜水河断裂带
  • 3篇裂带
  • 3篇滑动速率
  • 2篇地表
  • 2篇地下储气
  • 2篇地下储气库
  • 2篇地震危险
  • 2篇地震危险性
  • 2篇数据约束
  • 2篇气库
  • 2篇西段
  • 2篇雷达干涉
  • 2篇雷达干涉测量

机构

  • 1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国土资源
  • 1篇青海省基础测...

作者

  • 14篇余鹏飞
  • 10篇陈威
  • 9篇熊维
  • 7篇乔学军
  • 5篇聂兆生
  • 4篇赵斌
  • 4篇王迪晋
  • 2篇刘刚
  • 2篇李杰
  • 2篇谭凯
  • 1篇程瑞忠
  • 1篇董培育
  • 1篇李刚
  • 1篇冯光财
  • 1篇王长委
  • 1篇石晓春
  • 1篇贾治革
  • 1篇许才军
  • 1篇林牧
  • 1篇王东振

传媒

  • 5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地质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华南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源SAR数据的2022年门源Ms6.9地震同震破裂模型反演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s 6.9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海原断裂中段,属历史地震空区,基于多源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数据研究该地震的破裂模式对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机制、应变释放过程以及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Sentinel-1数据和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获取了门源地震的同震形变场,视线(line of sight,LOS)向形变场显示此次地震造成了约20 km长的地表破裂,最大形变约0.75 m;然后基于Sentinel-2卫星数据,利用光学影像配准和相关技术获取了本次地震的东西向同震形变场,最大同震位移达2.5 m;最后基于均匀弹性半无限位错模型,以LOS向形变场为约束反演了断层的滑动分布模型。结果显示,门源地震是一次典型的左旋走滑型地震,地震破裂主要集中在0~10 km深度范围,最大滑动量3.25 m,滑动角10.44°,对应深度4.89 km;反演给出的矩震量为1.07×10^(19)N·m,对应矩震级Mw6.6。结合野外考察和地质资料,初步判定发震断裂为冷龙岭断裂,并引起托莱山断裂发生同震滑动。同震库仑应力结果显示,冷龙岭断裂东段和托莱山断裂西段应力状态为加载,未来具有发生强震的风险。
余鹏飞余鹏飞陈威赵斌乔学军熊维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同震形变
历史强震对2017九寨沟M_W6.5地震的应力影响及区域地震危险性被引量:2
2019年
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断裂分布复杂,地震活动活跃,1654年以来,该地区孕育了至少9次M>6.5地震.2017年8月8日发生的九寨沟M_W 6.5地震与历史强震活动的关联性,以及九寨沟震后周边区域未来地震趋势如何,均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历史地震资料和岩石圈黏弹性分层介质模型,我们计算了1654年以来研究区历史地震序列同震、震后效应对九寨沟地震的影响,获取了九寨沟地震震源处应力状态的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历史地震活动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影响.结果显示1654—2008年历史地震序列同震及震后效应使2017年九寨沟地震震源位置应力升高.基于不同的有效摩擦系数取值的计算结果显示:九寨沟地震震源位置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量为正且超过0.01 MPa.当有效摩擦系数取值为0.4时,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量为0.2009 MPa.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受到历史地震同震及震后效应所导致累积库仑应力变化的促进作用.1654年天水M 8.0地震和1879年武都南M 8.0地震的同震及震后效应所导致的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量超过九寨沟震源处应力累积量的50%,这两次M 8.0地震在九寨沟地震震中应力演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1654—2017年历史强震活动使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塔藏断裂马家磨段和岷江断裂松潘—叠溪段应力明显上升.以上三处断层段均存在第四纪活动性,且近期均未有强震活动,历史强震活动提升了这些区域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历史地震使塔藏断裂西段、虎牙断裂北段、岷江断裂北段应力卸载,降低了这些区域未来的地震发生概率.
熊维王迪晋王迪晋余鹏飞聂兆生刘刚陈威乔学军谭凯
关键词:库仑应力应力积累地震危险性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地表盖层变形的GPS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利用新疆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地表盖层由13个点位组成的形变监测网的前5期GPS观测资料,研究地下储气库注、采过程中地表盖层的变形响应。通过获取地下储气库运行过程中地表盖层形变的三维时间序列,并结合井口压力数据,区分地下储气库在不同过程中的变形信号。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盖层在储气库注、采过程中水平方向上存在明显的"呼吸效应",储气库每MPa气井压力变化在注、采周期内对地表变形造成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分别达到1.02、1.24mm,垂直方向分别达到-1.11、0.86mm。
王迪晋李瑜聂兆生王坦乔学军李杰余鹏飞程瑞忠
关键词:地下储气库GPS观测
InSAR数据约束的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震间滑动速率及浅部蠕滑特征
2023年
作为中国大陆最为活跃的断裂带之一,鲜水河断裂现今的滑动模式,尤其是北西段的浅部蠕滑特征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文中首先利用Sentinel-1卫星降轨数据,基于小基线集时序分析(SBAS)方法获取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2014—2021年的地表视线向(LOS向)平均速度场;再采用弹性螺旋位错模型拟合InSAR跨断层剖面速度,估计断层的长期滑动速率和浅部蠕滑速率;最后结合黏弹性地震周期模型分析炉霍段地震的复发周期、下地壳和上地幔流变对滑动速率估计的影响。InSAR处理结果显示,断层两侧LOS向速度场呈现出明显的速度差异。使用弹性螺旋位错模型估计得到的鲜水河断裂北西段的断层滑动速率为7.2~11.0mm/a,自西向东逐渐减小。断裂带浅部蠕滑速率为0.3~3.1mm/a,蠕滑主要集中在虾拉沱和道孚—松林口之间。基于历史地震的复发周期及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和上地幔黏滞系数的研究,文中采用黏弹性地震周期模型反演得到炉霍段的滑动速率为(7.91±0.3)~(9.85±0.4)mm/a,略低于纯弹性螺旋位错模型的结果((10.14±0.5)mm/a)。
陈毅赵斌熊维王伟余鹏飞余建胜王东振陈威乔学军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带
玛尼地震的InSAR形变研究与模拟被引量:2
2019年
采用欧洲空间局ERS-2的星载干涉雷达数据,选取1997年11月8日MW7.6级玛尼地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差分干涉方法,在通过对覆盖同一地区的SAR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得到了玛尼地震的视线向同震形变场。经研究发现:该地震形变场呈长轴近北东东向不规则椭圆形分布,地表破裂带长度约为130km,发震断层走向约为78°,断裂为左行走滑特征。断层以南为隆起区,在发震断层附近最大视线向隆起位移量为113.6cm,断层以北为沉降区,最大视线向沉降位移量为170.4cm。基于Okada模型实现了具有复杂结构的4段断层段参数的InSAR形变场数据模拟,获得断层的最大走滑为6m,估计出玛尼地震的标量地震矩M0为2.69×10^20Nm,计算得到的矩震级MW为7.6。证明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石晓春王长委余鹏飞杜志彪
关键词:玛尼地震同震形变
一种可自主供电的带有红外警报器的GNSS观测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主供电的带有红外警报器的GNSS观测墩,涉及一种GNSS野外观测墩。包括红外警报器(A)、导线(B)和太阳能电池板(C);设置有垫层(10)、地基墩(20)和主体观测墩(30);自下而上,垫层(1...
董培育王迪晋乔学军余鹏飞
文献传递
新疆呼图壁地下储气库的InSAR形变监测与模拟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TerraSAR-X卫星2013-08~2014-08的17景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InSAR技术获取呼图壁(HTB)地下储气库(underground gas storage,UGS)运行期间的地表形变序列,并结合UGS注(采)气井口的压力数据,采用多点源Mogi模型,对HTB UGS的形变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整个UGS区域的形变特征为非连续分布,形变与注(采)气压力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注(采)气期间沿卫星视线向(LOS)的形变峰值分别为10mm和-8mm;采用自适应前向搜索法,基于多点源Mogi模型初步模拟注(采)气期间的形变过程,当UGS的注(采)气平均气压为18 MPa和15 MPa时,LOS的形变可达7mm和-4mm,地表形变的大小与注(采)气井口密度有关;UGS的储气分布呈非均匀状态,即地下气库结构复杂多变。
陈威余鹏飞熊维李杰冯光财乔学军
关键词:地下储气库地壳形变
2016年杂多M_S6.2地震的InSAR形变及断层滑动模型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欧空局Sentinel-1A卫星的升轨观测,基于InSAR技术获取2016-10-17青海杂多地区MS6.2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分别采用最速降法和三角元法反演地震的位错分布模型。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发生在杂多上拉秀断裂带,走向北东东,地震破裂以正断倾滑为主,兼具少许左旋走滑运动分量,最大滑移量0.17m,震源深度为9km,平均滑动角约为-76°,最大形变中心位于32.85°N、94.86°E附近,地震位错主要分布在深度8~12km,与余震的深度分布较为一致,反演给出的矩震级为MW5.9,与USGS和CENC测定的矩震级和面波震级基本一致。
陈威余鹏飞余鹏飞林牧
关键词:INSAR同震形变
Sentinel-1 SAR数据约束的2018年谢通门M_(W)5.8地震同震破裂模型被引量:1
2021年
通过Sentinel-1卫星升降轨数据获取谢通门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基于均匀弹性半无限位错模型反演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模型。InSAR同震形变场表明,升降轨视线向最大形变量分别为0.049 m和0.051 m,形变场长轴大致呈南北方向,位于甲岗-定结断裂西侧。通过对倾角和倾向进行格网搜索发现,西倾节面更可能为该地震的发震节面。反演结果表明,滑动分布主要位于2~10 km深度范围内,平均滑动量为0.02 m,最大滑动量为0.10 m,发震断层倾角为47°,平均滑动角为-81.60°,显示该地震以正倾滑动为主。大地测量数据约束的该地震震中为30.27°N、87.75°E,震源深度为6.58 km,释放地震矩为5.056×10^(17) Nm,对应矩震级为MW5.7,与GCMT、USGS公布的震级基本一致。综合分析震中位置和滑动机制认为,甲岗-定结断裂的分支断层为本次谢通门地震的发震断层。
倪乙鹏聂兆生熊维陈威余鹏飞
关键词:INSAR同震形变滑动分布反演发震断层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震间地表形变特征及滑动速率
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界上高度活跃的断裂带之一,历史上地震频发。研究其地表形变特征及滑动速率有助于认识该断裂带深浅部滑动行为进而评估其地震危险性。然而,其滑动速率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观测...
陈毅赵斌余鹏飞陈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