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章林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中医
  • 2篇血清
  • 2篇舌诊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细胞
  • 2篇含药
  • 2篇含药血清
  • 1篇新释
  • 1篇阴阳
  • 1篇阴阳自和
  • 1篇饮食
  • 1篇饮食护理
  • 1篇症状
  • 1篇舌苔
  • 1篇舌象
  • 1篇舌质
  • 1篇食疗
  • 1篇视域
  • 1篇四诊

机构

  • 10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南充卫...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王章林
  • 2篇王洋
  • 2篇李灿东
  • 2篇俞洁
  • 2篇陈少芳
  • 1篇杨朝阳
  • 1篇邓丽金
  • 1篇周常恩
  • 1篇童康

传媒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军事护理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复杂舌象的思考
2024年
舌诊是辨识生命健康状态、探究疾病本质属性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到苔质变化存在时间差、苔质关联脏腑不同以及非病理性因素干扰影响,临证时常可见舌质与舌苔主病不相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复杂舌象。这类舌象能够客观反映机体复杂疾病状态,对于准确认识病变本质具有不容忽视的诊断意义。笔者认为,通过认清苔质反映重点,强调苔质合参、重视“独处之奸”,慎重取舍苔质、注意排除干扰因素,动态观察舌象,有益于准确辨析复杂舌象所隐藏的中医诊断意义。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动态采集复杂舌象的苔质图像信息,综合分析其蕴含的中医内涵,是目前中医舌诊研究领域亟需强化之处。
王章林吴越同陈逸梦俞洁俞洁
关键词:舌象舌质舌苔中医舌诊
“中医状态”纵向视域下方证相应理论内涵新释
2024年
方证相应是中医治病的优势和特色,但临床疾病病机复杂、病情多变,在现有方证相应的认知下,临床具体运用难以达到疗效的最大化。本文引入“中医状态”纵向分类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体质、证、病5种范畴于方证相应中,在“中医状态”纵向视域下,将方证相应理论内涵诠释为“方态相应”,即“方-生理特点”相应、“方-病理特点”相应、“方-体质”相应、“方-证”相应、“方-病”相应,以期准确把握方证相应的内涵,深化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乔世杰付超蔡姿尧唐文王章林王志斌童康李明珠韩海瑞林多多张少栋雷黄伟王洋李灿东
关键词:方证相应
四诊合参现代化发展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古今一脉相承。中医学“一个老头三根指头”的诊断模式易受医生主观感受影响,存在猜测与推断的可能,可重复性较差,传统中医诊断模式已经较为滞后,远远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难以满足现代人民群众对中医药诊疗的需求,同样也制约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加速推进四诊合参客观化研究尤为迫切,文章对四诊合参现代化发展历程和四诊合参现代化发展的共性问题加以探讨分析,以期为四诊合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点思路,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四诊合参智能化献计献策。
赵文陈启亮李永朱景茹王章林王洋王洋
关键词:四诊合参中医思维中医现代化
基于“阴阳自和”理论辨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状态被引量:2
2023年
“阴阳自和”理论是阴阳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医健康状态包含未病态、欲病态、已病态、病后态,当人体“阴阳自和”机制稳定发挥时,人体处于未病态,当“阴阳自和”机制发挥失常,则处于欲病态和已病态,在病后态时人体“阴阳自和”机制则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从“阴阳自和”理论出发认识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状态,并在“阴阳自和”理论指导下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进行调整,提出在未病态时需守“自和”以未病先防,在欲病态时需顺“自和”以防微杜渐,在已病态时需调“自和”以既病防变,在病后态时需助“自和”以防故疾再起,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率。
周惠敏赵文王章林周常恩吴长汶杨朝阳
关键词:阴阳自和2型糖尿病
张仲景辨识潮热症被引量:4
2017年
潮热作为一种特殊的发热类型,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次出现。主要见于阳明病大、小承气汤证。故普遍认为,张仲景所述潮热症状,可作为阳明腑实证的典型特征,可代表阳明腑实证。但笔者通过梳理相关条文发现,潮热症状也可见于小柴胡汤证、大陷胸汤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因此,若临证一见潮热,便草率断定为阳明腑实证,滥用攻下燥结之法,极易偾事。同时,也提醒我们,临证要全局把握,综合分析,不可主观臆断。
王章林
关键词:潮热症状
探析八法在《金匮要略》黄疸病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16年
黄疸病名最早出自《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但《内经》只阐述黄疸病的病因病机并未记载处方用药。在《金匮要略》黄疸病篇中,张仲景针对不同证型的黄疸提出多种具体治法方药,补充了《内经》的不足之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为中医八法,故从八法角度切入,结合黄疸病具体病因病机探析《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的治法及方药,对深入学习体会中医经典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王章林
关键词:《金匮要略》黄疸病
基于古籍挖掘的糖尿病中医食疗方调制规律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究糖尿病中医食疗方的调制规律,为糖尿病的临床辨证施食和食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食疗方全录》《中国药膳大辞典》三本纸版古籍中收载的糖尿病食疗方,提取方名、组成、剂型等信息,应用SPSS 26.0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开展食物配伍关联分析。结果 共纳入食疗方264首,涉及191种食物。古代糖尿病中医食疗方多用补虚类(47.91%)食药物质及保健食品药材,清热类(11.84%)次之;多以平性(36.65%)、温性(31.41%)为主;味多甘味(55.38%);归经则以脾经(18.99%)、肾经(17.51%)、胃经(16.46%)、肺经(15.40%)居多;汤剂为常见剂型(32.58%);五谷类食物使用较多(25.25%);其主治证型以气阴亏虚(32.07%)为主。结论 古代医家重视由调治中焦入手,灵活应用中医食疗方调治糖尿病,讲究补虚辅以清热利湿,善于理气和中祛湿化浊,妙用“温”品,遵循辨证原则,选材多味,组方多样,为临床进行中医食疗干预糖尿病提供了有益借鉴与思路启发。
邓丽金王昶王章林龚舒婷鲍中元卢铎朵
关键词: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中医食疗饮食护理糖尿病
舌证不符产生原因与应对策略探析
2023年
舌证不符产生原因主要为:病舌变化,不相一致;病机复杂,证有真假;新旧舌苔,生褪有时;医药所伤,舌证相悖;禀赋各异,常象不定以及干扰因素,综合影响。当面临舌证不符需要决断舌证从舍时,我们要注意排除干扰因素,去伪存真;坚持四诊合参,善抓主证;准确识别体质,辅助辨证;灵活运用试探诊法,投石问路。中医诊治疾病既要全面权衡,又要具体分析,如此审慎辨察,穷本极源,有益于精准把握病证的根本属性,为制定有效的临床干预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彰显中医舌诊理论的临床指导价值。
王章林林国盛俞洁俞洁
关键词:舌诊
加味小柴胡汤人含药血清对HepG2.2.15细胞的干预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临床CHB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各30例,分别予加味小柴胡汤、恩替卡韦治疗7 d后收集含药血清,另设健康组30例取血清,将上述人血清分别作用于HepG2.2.15细胞中药组(10%中药组、20%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在48、72、144 h 3个时间节点收集细胞与上清,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HBs 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上清HBV DNA含量及细胞JAK2、STAT3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过干预,10%中药组、20%中药组HBs Ag在干预48、96、144 h后明显下降(P〈0.01)。干预48 h、96 h后,20%中药组STAT3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西药组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可抑制细胞内HBV,上调STAT3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CHB的作用机制之一。
陈少芳王章林万石川
关键词:HEPG2小柴胡汤JAK2
HepG2.2.15用于中药复方治疗乙型肝炎研究的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本课题组前期完成了经方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对HepG2.2.15细胞干预作用的相关研究,在HepG2.2.15用于中药复方治疗乙型肝炎研究过程中摸索出一些经验,现就此细胞培养及相关血清药理学运用等方面内容与心得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期为同仁提供参考与借鉴。
陈少芳万石川王章林
关键词:HEP中药复方含药血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