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杰 作品数:70 被引量:753 H指数:20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不同测量方法评价磨牙拔牙位点保存术后牙槽骨的变化 被引量:40 2016年 目的:采用临床直接测量、平行投照根尖片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存在骨缺损的磨牙拔牙同期位点保存6个月后牙槽骨的变化,并分析不同方法的测量效果。方法:纳入20名患者共23颗因牙周病变拔除的磨牙,牙齿拔除后应用去骨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g bone mineral,DBBM,Bio-Oss~)和可吸收膜(bioabsorbable collagen membrane,Bio-Gide~)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术中临床直接测量,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CBCT,通过上述3种方法测量分析术后6个月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并比较测量效果的异同。结果:比较23个拔牙位点的牙槽骨高度在拔牙位点中央、远中中央、颊侧远中3个观察点的术中临床测量与CBCT测量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点的高度及宽度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接受翻瓣再进入实施种植的10名患者中,拔牙位点中央相应观察点的牙槽骨高度显著增加,临床直接测量和CBCT测量分别增加(6.15±1.73)mm和(6.59±2.53)mm,牙槽骨宽度测量值分别为(8.45±1.18)mm和(8.52±1.27)mm,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平行投照根尖片观察术前和术后6个月拔牙位点中央的牙槽骨高度变化为增加(5.84±4.28)mm,测量数值与另两种方法接近。结论:存在骨缺损的磨牙应用Bio-Oss~与Bio-Gide~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后,临床直接测量和CBCT测量两种方法对牙槽嵴顶骨高度和宽度变化的评价基本一致。 赵丽萍 詹雅琳 胡文杰 徐涛 危伊萍 甄敏 王翠关键词:位点保存 磨牙 牙周炎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患上牙周病 心脑也受伤 2013年 9月20日是第25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关爱老人,修复失牙。
吃水果牙齿出血或睡眠后口角有血迹都是牙周病信号
人的牙齿和其他器官有不同的地方,心脏、肝、肾等都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功能退化,唯有牙齿不会。只要保护得当,人的28个恒牙会陪伴终身。导致牙齿脱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牙周病。 胡文杰关键词:牙周病 受伤 心脑 宣传主题 牙齿脱落 爱牙日 牙周治疗技术和口腔临床美学 被引量:20 2009年 口腔医生近年来对于口腔临床美学治疗理想境界的追求被概括为"红白美学",其中"白"是指天然牙齿或天然牙齿的仿真修复体;"红"则代表由牙龈乳头、附着龈和牙槽黏膜等软组织。本文将着重就口腔临床美学治疗中涉及到的牙周领域的"红色"问题及牙周治疗技术进行介绍。 胡文杰关键词:牙周 牙周治疗 牙周手术 运用改良牙冠延长术及种植术处理美学区外伤所致残根残冠1例 被引量:5 2015年 涉及到前牙美学区的残冠残根是临床处置的难题,其治疗目的不但要恢复健康、重建功能,还需同时改善美观[1-2]。本文完整展示了1例针对前牙美学区病例的病情分析、多学科参与治疗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和修复后效果的全过程,并分析了面临复杂病情如何拟定个性化的治疗决策和规划简捷的实施流程,对不同牙周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 贾雪婷 甄敏 胡文杰 刘云松关键词:牙折断 牙种植 运用牙周病理模型进行探诊练习的教学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评价牙周病学前期实习中使用牙周临床病理模型进行探诊训练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专业2000级46名本科学生中随机选择16名学生并分为两组,每组8人,实验组接受牙周探诊示教并在牙周病理模型上进行探诊练习50分钟,对照组未进行示教和训练。相隔1天后,两组学生分别对牙周病理模型进行全牙列探诊测量牙周袋深度(PD)。统计分析两组探诊测量的准确性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在牙周病理模型上进行过探诊基本训练的实验组学生的探诊准确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学生。结论采用牙周病理模型进行探诊基本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牙周探诊技术,提高探诊准确性,从而为进入临床实习打好扎实基础。 胡文杰 栾庆先 欧阳翔英关键词:口腔医学教育 应用锥形束CT分析上颌前牙区龈乳头形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索上颌前牙区龈乳头充满牙间接触点根方楔形间隙时(以下简称龈乳头充满)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牙龈健康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在读学生15人,共纳入62个龈乳头,进行印模技术结合造影间接牙龈显影的锥形束CT拍摄后测量骨嵴顶处的龈乳头高度及厚度,临床测量龈乳头宽度,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自然人群中上颌前牙区健康牙龈乳头充满时骨嵴顶处的龈乳头高度为(3.67 ±0.51) mm(均<5 mm);龈乳头厚度为(8.38±0.75) mm;龈乳头宽度为(4.35±1.03) mm.中切牙与侧切牙间骨嵴顶处龈乳头厚度为(7.97±0.56) mm,与中切牙间及侧切牙与尖牙间的龈乳头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龈乳头充满时骨嵴顶处的龈乳头高度与厚度呈中度正相关(r=0.433,P<0.001).结论 应用锥形束CT拍摄能获得龈乳头的清晰影像并可测量其相关指标,牙龈健康的自然人群上颌前牙区龈乳头充满时骨嵴顶处龈乳头高度均<5 mm;骨嵴顶处龈乳头高度、厚度、宽度两两相关. 曹洁 胡文杰 张豪 柳登高 乐迪关键词:锥形束CT 牙龈 龈乳头 当前国内牙周病学教学现况的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23 2013年 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35—44岁和65—74岁年龄组牙周健康者仅占14.5%和14.1%,体现出广大民众口腔健康意识的严重匮乏,也蕴涵着未来我国民众对牙周相关治疗的巨大需求。然而,目前我国接受过严格培训并能进行规范化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的口腔医师相对数量极少,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曾对全国从事牙周病临床工作的人力资源进行调查,经初步统计2004年全国牙周从业人员756人,每周平均3天以上从事牙周临床治疗者不足40%。这支队伍中仅50%的口腔医师能运用龈下刮治或根面平整术治疗牙周病,大多数情况仅限于提供常规的龈上洁治术。 钟金晟 胡文杰关键词:牙周病学 牙周基础治疗 根面平整术 教学 流行病学调查 口腔健康 软硬组织增量技术配合种植治疗修复上前牙美学区连续失牙临床研究(附1例报告) 被引量:13 2017年 随着生活水平及治疗技术的提高,上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种植体唇侧软硬组织轮廓欠丰满是前牙区临床常见的美学缺陷,其在重度牙周炎造成上前牙连续缺失的患者中更为普遍,诊疗设计中常需多学科及多种手术方式联合治疗。本例患者因重度牙周炎造成严重牙周组织破坏,连续拔除多颗上前牙后软硬组织轮廓欠丰满,治疗设计以种植修复为导向,采用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结合翻卷瓣技术、游离龈移植术(free gingival graft,FGG),最终实现软硬组织增量,改善了美学效果,为临床多种手术方式联合治疗重度牙周炎患者上前牙连续缺失的美学问题解决提供经验。 毕小成 甄敏 胡文杰 杨刚 王浩杰 刘云松关键词:重度牙周炎 引导骨再生 牙种植 前牙美学 120例中国青年健康上前牙牙龈曲线形状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以数学上曲线分析的拐点定义为特征点,对上前牙健康牙龈的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建立龈缘高点、牙龈曲线特征点(拐点)、接触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获取个性化的牙龈曲线特征,为前牙修复体的接触点位置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为修复后恢复自然形态的龈乳头创造条件。方法:对120名中国青年健康上前牙的牙龈曲线进行以标准化数码图片为基础的二维牙龈曲线形态分析,测量各种形态特征值及确定牙龈曲线特征点(拐点)与龈缘高点、接触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在上颌前牙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近中牙龈乳头高度平均值依次为(4.49±0.86)mm、(3.64±0.77)mm和(4.12±0.92)mm;远中牙龈乳头高度平均值依次为(4.09±0.72)mm、(3.48±0.83)mm和(4.13±0.94)mm。在上颌前牙区,中切牙牙龈曲线的近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61±0.10和0.26±0.07,远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57±0.10和0.25±0.07;侧切牙牙龈曲线的近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50±0.10和0.23±0.08,远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26±0.08和0.56±0.11;尖牙牙龈曲线的近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52±0.09和0.23±0.07,远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60±0.12和0.26±0.08。结论:上前牙不同牙位的龈乳头形状和牙龈曲线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上前牙各个牙位近远中牙龈曲线的特征点(拐点)位置和牙龈缘高点、接触点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张豪 乐迪 胡文杰 曹占强 张艳玲关键词:双尖牙 切牙 牙科 口腔幽门螺杆菌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2003年 目的 明确口腔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 10 2例有上腹部症状、并经全口牙周检查有不同程度牙周炎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每例均取口腔标本进行Hp检测。用二氧化硅微粒法提取所有样本中的DNA ,引物选用尿素酶C基因和CagA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 胃Hp阳性组的口腔Hp检出率 (n =5 8,4 3.1% )高于胃Hp阴性组(n =4 4 ,2 2 .7%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5 8例胃Hp阳性患者经药物治疗后 4周进行胃Hp的复查 ,其中口腔Hp阳性者的胃Hp根除率 (6 4 0 % ,16 / 2 5 )低于口腔Hp阴性者 (72 .7% ,2 4 / 33) ;治疗后 1年 ,口腔Hp阳性者的胃Hp根除率 (36 .0 % )与Hp阴性者的根除率 (6 3.6 %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胃Hp的根除率受口腔Hp存在的影响 ; 侯海玲 孟焕新 胡文杰 王景文关键词:口腔 幽门螺杆菌 牙周炎 牙菌斑 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