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 作品数:20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论当代大学生主体精神的建构被引量:2
- 2005年
- 分析了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主体精神匮乏的原因,提出以审美教育为突破、以文化心理整合生成新的审美经验模式,进而建构大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他们成为先进文化的自觉践行者。
- 吕广利王刚夏涛王效峰
-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心理审美趣味
- “心体重构”:高校艺术教育的审美内涵与价值取向被引量:1
- 2017年
- 加强艺术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应对消费文化侵袭和渗透、实施"美育、德化"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凸显大学文化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艺术与公共艺术对接和会通的特殊要求。通过艺术教育的先导理念和特色实践,大学文化才能真正构建起自身"地方化"的人文内涵,生成"审美文化"的价值取向,以此作为高校公共化生存的"心体"所在,并进一步为社会公共文化领域内重构"时代心体"筑下基石。为此,需要在公共文化视域内反思和重构高校艺术教育的审美内涵与价值取向,使"重构审美文化的心体"成为艺术教育呈现自身合法性和公共性诉求、超越校园文化泛化认知的时代共识。
- 王刚
- 关键词:公共文化审美文化美育
- 意图的冲突与回归:从丁玲的“主体性”论黑妮形象的“异质性”
- 2022年
- 黑妮形象作为丁玲笔下颇具争议的人物,一直被视为“五四”新文学传统中人道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表征,被论述为丁玲与“延安文学传统”保持距离的体现。对这些论述进行认真梳理、反思后,填补、丰富对作家“主体性”的认知,重新审视黑妮形象中的“异质性”与丁玲“主体性”变化的关系,深化对历史语境下丁玲依归主流意识形态、寻求身份认同的创作动机,及其与“五四”时期形成的“自我表白型”手法之间张力关系的认知。同时,进一步理解丁玲的创作转变及其“身份焦虑”意识、丁玲与“延安文学传统”之间关系、现代作家群体同延安文艺话语体系建构的多重复杂意向性。
- 王刚简任鑫
- 论明中后期世俗审美文化的兴起与文人主体精神的嬗变被引量:2
- 2004年
- 明朝中后期市民阶层的壮大带动了审美文化的世俗化、个性化和趣味化,新内容与新形象的诞生体现着新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心学思潮和心化文论带动着文人主体精神的心化、俗化和功利化。这一嬗变及其对权威文化的挑战,持久地影响着世俗审美文化的传统。
- 王刚
- 关键词:世俗文化审美需要心学性情
- 如何安置“冗余”的身体?——论电影《马兰花开》中情感结构与意识形态裂缝的“缝合”实践被引量:2
- 2021年
- "十七年电影"《马兰花开》讲述了城市女人马兰打破世俗偏见,在社会主义集体劳动中成长为推土机手的故事。不同于同时期同类电影,它颇为浪漫地表现了夫妻的爱欲和身体感觉。尽管这一身体欲望的表达只是与政治化身体的话语形成了"有限度"的张力,但依然显示着"人性与人情"文学观念的积极影响。看似越出常轨的视觉呈现所显露的情感结构,"缝合"了政治意识形态与个人情感表达的"裂缝",使得政治意识形态得以"抵达"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情感。通过对电影文本情感结构的考察分析,为重访"十七年电影"、超越"大我"/"小我"的二分法提供了一条可能的知识路径。
- 王刚肖蕾
- 关键词:意识形态情感结构
- 从“消费”回归“审美”:大学文化精神要在美育中生成被引量:1
- 2007年
- 大学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的审美文化,审美主体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以“中和之美”的趣味为美学追求,积淀和生成着大学的文化精神。在当前的消费文化语境下,大学的审美文化精神被淡化、遮蔽甚至割裂,导致了大学人文性的偏离和丧失。加强美育,实现大学人文品性和审美特性的重塑,既是大学审美文化精神的本源式回归,更是大学应对消费文化意识形态冲击的现实策略。
- 王刚
- 关键词:审美文化消费文化中和之美文化精神美育
- 场域理论与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问题的反思性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当前,关于中国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正不断深入,其"问题群"的核心指向新时期文艺学学科的知识生产问题。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一种凸显实践性的社会学考察分析范式,为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解析和应用场域理论,可以启示我们从文艺学场域的社会-历史分析、内部结构功能分析等入手,从反思社会学的学理逻辑上梳理、分析文艺学学科知识生产状况和"场域化"过程,为重审本学科的合法性、确立今后的发展走向等提供参照。
- 王刚
- 关键词:场域文艺学知识生产
- “艺教当先”:基于乡村文化治理视角的陕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被引量:1
- 2017年
- 当前,乡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受制于基层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语境,缺乏系统性思考和实践体系的应对,各类扶助政策难以"落地",严重影响了农村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乡土艺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乡村文化治理的视野观照下着力厚植基础。基于对陕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艺术教育一线状况的调研,提出"艺教当先"的乡村基础教育发展和文化复兴对策,即要把重视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放在全省乡村文化治理系统工程的先导位置,把重视和加强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农村学校教育系统工程的先导位置,真正将发展乡村美育、整合基层资源、服务公共文化、实现协同治理的价值取向结合起来,切实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进而培育和生成新的乡土文化"命运共同体",融通和带动"乡村文化治理"。
- 王刚
- 关键词:艺术教育文化协同
- 明代文论“复古”思潮与文人主体精神的本源回归被引量:1
- 2006年
- 明代文论的“复古”思潮,体现了文人主体精神的本源性回归。特别是儒家诗学主体在审美经验的传承中既认识到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又渴望在“道”的“立言”中寻求自我精神家园的建构和生命意识的张扬。
- 王刚
- 关键词:复古立言格调
- 和谐文化语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现实使命和人文诉求
- 2007年
- 和谐文化的现实语境,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其时代的内涵和文化的使命。要实现这一任务,宣传思想工作应着力体现人文诉求,塑造文化形象,丰富文化内涵,积淀和谐精神,为构建和谐校园、提高育人质量而精心打造文化平台。
- 纵瑞林王刚
- 关键词:和谐文化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