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丽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突变
  • 7篇家系
  • 5篇缺陷症
  • 5篇基因
  • 3篇遗传性
  • 3篇突变分析
  • 3篇凝血
  • 3篇凝血因子
  • 3篇近亲结婚
  • 3篇家系分析
  • 2篇血液凝固
  • 2篇血液凝固障碍
  • 2篇遗传性蛋白C...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近亲婚配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基因分
  • 2篇基因分析
  • 2篇基因突变

机构

  • 5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金艳慧
  • 9篇王明山
  • 9篇杨小丽
  • 8篇朱丽青
  • 8篇杨丽红
  • 7篇谢海啸
  • 4篇谢耀盛
  • 2篇陈必成
  • 2篇吕美艳
  • 2篇余方友
  • 2篇张扬
  • 1篇张卓
  • 1篇郑芳秀
  • 1篇李佳
  • 1篇张扬
  • 1篇郝秀萍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Phe139Val纯合突变所致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近亲婚配家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1个姨表近亲结婚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进行血浆蛋白C活性(PC:A)、蛋白C抗原(PC:Ag)含量及其他凝血指标检测;PCR扩增先证者蛋白C基因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再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该位点的突变检测。结果先证者及其弟弟PC:A分别为20%和31%,PC:Ag分别为13.2%和18.9%,均明显降低;先证者及其弟弟蛋白C基因测序检出第7号外显子g.6128T〉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Phe139Val,其他家系成员均为Phe139Val杂合突变。结论Phe139Val纯合突变是该家系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可能与先证者父母近亲婚配有关。
杨丽红朱丽青王莹宇谢海啸谢耀盛金艳慧王明山陈必成杨小丽
关键词:突变系谱近亲
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家系分析
目的对1个姨表近亲结婚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coagulation factor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和家系调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FⅤ缺陷患者及其家系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
谢耀盛张扬朱丽青金艳慧杨丽红谢海啸王明山杨小丽
关键词:基因突变血液凝固障碍
文献传递
一个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对1个姨表近亲结婚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coagulation factorV,FV)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FV活性(FV:C)和血浆FV抗原(FV:Ag)等凝血指标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结果先证者PT和APTT均明显延长,分别为23.5S和50.5s,其FV:C(8%)和FV。Ag(〈1%)极度减低;同样先证者的妹妹PT和APTT也显著延长,分别为24.1s和62.4s,其FV:C(7%)和FV:Ag(〈1%)也极度减低;家系其他成员的PT及APTT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先证者的F5基因第5外显子测序发现其29170位为纯合突变T—C,导致190位氨基酸苯丙氨酸变为丝氨酸(Phel90Ser),先证者的妹妹同样为纯合Phe190Ser突变;大哥、大姐、大女儿、小女儿和外甥女均为Phel90Ser杂合突变,其FV:C也有所减低(分别为57%、73%、72%、66%、75%);两个弟弟为正常野生型,其FV:C和FV:Ag均在正常水平。结论该遗传性FV缺陷症家系先证者及其妹妹F5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g.29170T—C纯合型错义突变,导致Phe190Ser。其原因推测与其父母近亲结婚有关。Phe190Ser与该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家系FV水平降低有关。
谢耀盛张扬朱丽青金艳慧杨丽红谢海啸王明山杨小丽
关键词:基因突变血液凝固障碍
近亲婚配家系中凝血因子Ⅶ与Ⅹ联合缺陷症的表型分析和突变鉴定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1个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与因子X(factorX,FX)联合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共6名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 tin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FⅦ活性(FⅦ activity,FⅦ:C)、FX活性(FX activity,FX:C)及FⅦ抗原(FⅦantigen,FⅦ:Ag)、FX抗原(FXantigen,FX:Ag);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7、F10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先证者PT(76.4s)和APTT(60.2s)明显延长,FⅦ:C(4%)、FⅦ:Ag(6%)和FX:C(6%)、FX:Ag(33%)明显降低;先证者外祖母、父亲、母亲和女儿的PT(分别为16.4s、15.8s、16.9s、16.5s)和APTT(分别为44.0s、42.1s、41.1s、43.5s)稍延长,FⅦ:C(分别为34%、39%、31%、40%)、FX:C(分别为50%、58%、47%、42%)和FX:Ag(分别为51%、54%、58%、47%)稍降低,其FⅦ:Ag及弟弟的凝血表型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8外显子发生了g.11267C〉T纯合突变,导致Arg277Cys,F10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g.28139G〉T纯合突变,导致Val384Phe;先证者外祖母、父亲、母亲和女儿均存在F7基因第8外显子g.11267C〉T和F10基因第8外显子g.28139G〉T杂合突变;先证者弟弟F7与F10基因为正常野生型。结论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与X联合缺陷症家系先证者的F7和F/0基因分别存在g.11267C〉T(Arg277Cys)、g.28139G〉T(Val384Phe)纯合突变,且遗传自近亲结婚的父母。F7基因g.11267C〉T(Arg277Cys)和F10基因g.28139G?〉T(Val384Phe)与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与X联合缺陷
金艳慧王明山王莹宇杨小丽杨丽红谢耀盛谢海啸朱丽青余方友
关键词:近亲结婚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的F7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探讨F7基因突变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共16名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FⅦ活性(FⅦ activity,FⅦ:C)等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结果先证者及其弟的PT、FⅦ:C明显异常,分别为39.0s、2%和30.1 s、3%;先证者祖母、外祖母、二姑、父亲、母亲、舅舅和二姨的FⅦ:C分别为68%、54%、71%、73%、62%、72%和59%,均稍低于正常对照水平(80%~108%);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其他凝血表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弟的F7基因第8外显子发生了g.11349G>A和g.11482T〉G复合杂合突变,分别导致p.Arg304Gln和p.His348Gln错义突变;先证者外祖母、母亲、舅和二姨4名母系成员均存在F7基因第8外显子g.11349G>A杂合突变,先证者祖母、父亲和二姑3名父系成员均存在F7基因第8外显子g.11482T〉G杂合突变,家系其他成员F7基因均为正常野生型。结论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先证者的F7基因存在g.11349G>A(p.Arg304Gln)和g.11482T>G(p.His348Gln)复合杂合突变,且分别遗传自其母系家族和父系家族。F7基因g.11349G>A(p.Arg304Gln)和g.11482T>G(p.His348Gln)杂合错义突变与该家系的FⅦ活性水平降低有关。
金艳慧王莹宇郝秀萍杨丽红谢海啸朱丽青余方友杨小丽王明山
关键词:突变家系
一种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的FⅫ基因新突变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factorⅫ,FⅫ)缺陷症家系的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血浆FⅫ活性(FⅫprocogulantactivity,FⅫ:C)和血浆FⅫ抗原(FⅫantigen,FⅫ:Ag)等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技术对FⅫ基因的14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构建F河基因突变体,瞬时转染COS7细胞,测定表达产物的FⅫ:C的活性和FⅫ:Ag含量。结果先证者APTT明显延长至108.1s(正常参考值为27.0~41.0s),其丈夫APTT在正常范围,儿子、女儿和外孙的APTT轻度延长。先证者FⅫ:C和FⅫ:Ag均极度降低至0.01(正常参考值为0.72~1.13),其丈夫、儿子、女儿和外孙的FⅫ:C分别为0.57、0.24、0.14、0.16;FⅫ:Ag分别为0.55、0.27、0.15、0.21。先证者和女儿FⅫ基因第9外显子均发现g.6800—6808del9bp杂合型缺失突变。先证者及儿子、女儿、外孙F皿启动子区46C/T多态性均为TT基因型,丈夫为CT型。体外表达结果显示,突变体在细胞裂解液中FⅫ:Ag水平接近野生型,而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突变体FⅫ:Ag、FⅫ:C水平降至野生型的一半。结论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的先证者FⅫ基因第9外显子g.6800—6808del9bp为一新发现的突变。突变蛋白在细胞内大量蓄积,但存在分泌障碍。g.6800—6808del9bp和46T/T与FⅫ水平的降低有关,但不是先证者FⅫ水平极度降低的唯一原因。
谢海啸吕美艳杨小丽朱丽青杨丽红金艳慧王明山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突变体
His348Gln杂合突变伴Arg353Gln杂合多态性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患者进行基因分析和家系调查,初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性(FII:C)、凝血因子V活性(FV:C)、FVII活性(FVII:C)和凝血因子X活性(FX:C)及FVII抗原(FVII:Ag)等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先证者PT延长为22.4 s,FVII:C和FVII:Ag明显降低,分别为7%和10%;父亲、母亲、姐姐及儿子的PT正常或稍延长,FVII:C分别为63%、54%、57%和46%,FVII:Ag分别为67%、53%、61%和49%;先证者和所有家系成员的APTT及其他凝血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测序发现先证者F7基因第8号外显子存在g.11482T>G(His348Gln)杂合突变和g.11496 G>A(Arg353Gln)杂合多态性;其母亲、姐姐、儿子均存在F7基因g.11482T>G杂合突变;父亲存在F7基因g.11496 G>A杂合多态性。结论:F7基因His348Gln杂合突变协同Arg353Gln杂合多态性是导致该先证者F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
杨小丽金艳慧王莹宇王明山
关键词:遗传性突变多态性基因分析
复合杂合性蛋白C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1个遗传性蛋白C(proteinC,PC)缺陷症家系进行蛋白C基因(proteinCgene,PROC)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通过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4代15人)血浆蛋白C活性(proteinCactivity,PC:A)、蛋白C抗原含量(proteinCantigen,PC:Ag)及其他凝血指标进行表型分析;用PCR法扩增先证者PROC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予以证实;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相应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先证者PC:A和PC:Ag明显降低,分别为26%和18.60%,家系中其他成员中有7人PC:A降低,6人PC;Ag降低。先证者的PROC第7外显子存在g.6128T〉G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Phe139Val,第9外显子存在g.8478G〉C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Asp255His;其祖母、父亲、三姑和四姑均存在g.6128T〉G杂合突变,母亲、二舅、妹妹和儿子均存在g.8478G〉C杂合突变。存在g.8478G〉C突变的成员PC:A下降明显。结论先证者PROCg.6128T〉G和g.8478G〉C突变分别来自其父系家族和母系家族,该复合杂合错义突变是导致遗传性PC缺陷症的分子基础。
杨丽红朱丽青杨小丽王明山李佳陈必成金艳慧张卓郑芳秀
关键词:家系
四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基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4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基因突变及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APTT、FⅫ促凝活性(FXII:C)和FⅫ抗原(FⅫ:Ag)等凝血指标;PCR扩增FⅫ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在野生型pIRES2-EGFPFⅫ表达质粒上构建突变体FⅫ表达质粒,瞬时转染COS7细胞,测定细胞裂解液和培养上清中FXII:Ag水平和FⅫ:C。结果4例先证者APW均明显延长,FⅫ:C均〈2%,FⅫ:Ag亦同步下降至1%。4个家系均检出常见的FXI146C/T多态性。家系A先证者检出5741-5742delCA(Hisl01Gin)及7142insertC(Lys346Gin)双重杂合突变;家系B先证者检出6800-6808del9bp杂合缺失突变。FⅫ6800-6808delgbp瞬时转染结果显示,在细胞裂解液中突变体FⅫ:Ag为野生型的85.6%;在细胞培养上清中突变体FⅫ:Ag为野生型的51.9%,FⅫ:C为野生型的56.4%;家系c先证者检出8699G〉A(Gly542Ser)杂合突变;家系D先证者检出8699G〉A(Gly542Ser)纯合突变(其父母为近亲结婚)。结论4个遗传性FXD缺陷症家系除有46C/T多态性外,共发现g.5741—5742delCA、g.7142insertC、g.6800-6808delgbp、g.8699G〉A4种基因突变。其中g.5741-5742delCA和g.6800-6808del9bp为两种新的突变。FⅫ6800-6808del9bp体外表达显示,FXD6800-6808del9bp突变蛋白合成基本正常,但存在蛋白分泌障碍。
谢海啸吕美艳杨小丽王明山张扬朱丽青金艳慧杨丽红
关键词:家系聚合酶链反应DNA突变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