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帅
- 作品数:3 被引量:9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和组分对免耕秸秆还田覆盖的响应被引量:4
- 2020年
- 土壤微生物周转是有机质形成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众多学者对植物源组分和微生物源组分对农田土壤有机质形成的贡献存在不同意见.免耕秸秆还田覆盖这一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保护农田土壤有积极作用.基于吉林省梨树县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长期秸秆覆盖还田定位试验,研究了免耕秸秆还田覆盖1年和5年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利用热裂解-色谱质谱技术(Py-GC/MS)研究了表层土壤(0~5 cm)有机质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在免耕秸秆还田覆盖1年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其影响不显著,还田覆盖5年后,随秸秆覆盖量呈增加趋势;秸秆还田覆盖1年后,各处理间土壤有机质分子结构无显著差异,5年后,秸秆还田覆盖量的增加有利于酚类化合物组分和木质素类组分的积累,且酚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芳香族化合物组分相对含量随还田覆盖量增加而减少.
- 高杨邵帅张威张威王连峰何红波
- 关键词:免耕秸秆覆盖热裂解
- 大兴安岭不同火烧年限森林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43
- 2016年
- 测定大兴安岭林区不同火烧年限(火后4、14、40、70和120年内未火烧)、不同坡度(坡地、平地)凋落物和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火烧对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长期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火烧年限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显著,凋落物C含量变化不大.凋落物N、P含量随火烧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火后4和14年较低,在火后40年恢复到对照(未火烧)水平.凋落物C∶N和C∶P值随火烧年限增加而下降,N∶P值则呈上升趋势.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坡地土壤C含量随火烧年限增加而增加,在火后70年显著高于对照,在平地差异不显著.火烧年限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影响土壤P含量和C∶P值.坡地土壤P含量在火后4年高于对照,而平地在火后40年高于对照;坡地C∶P值在火后14年达到对照水平,而平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有机质层土壤的坡度效应大于年限效应,矿质层土壤主要受年限效应影响.火后4和14年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低于对照,随着火烧年限的增加,植被生长迅速同时凋落物分解加快,凋落物质量及土壤养分质量不断提高,在火后40年恢复到未火烧水平,趋于稳定状态.
- 杨新芳鲍雪莲胡国庆邵帅周锋叶佳舒解宏图梁超
- 关键词:坡度养分循环化学计量
- 土壤有机质形成与来源研究进展被引量:45
- 2017年
- 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于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来源于植物残体的生物分解,然而对于其形成过程中组成的变化却并不清楚.本文综述了关于土壤有机质中微生物来源与植物来源组分的贡献及其相对比例的研究,明确了微生物过程对于有机质形成的重要贡献,同时,进一步阐述了不同微生物种群碳分配特征及其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进而影响土壤碳循环,以期提高对土壤有机质微生物过程方面研究的关注.
- 邵帅何红波何红波张威赵钰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微生物来源植物来源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