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民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浆
  • 1篇血浆内皮
  • 1篇血浆内皮素
  • 1篇血栓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氨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浓度
  • 1篇乙型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皮素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素

机构

  • 2篇哈尔滨市第一...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大庆职工医学...

作者

  • 2篇王东民
  • 1篇艾银红
  • 1篇赵国强
  • 1篇金四立
  • 1篇李晓光
  • 1篇刘雅君
  • 1篇张桂苓
  • 1篇王莉莉
  • 1篇吴玉晶
  • 1篇樊任珠
  • 1篇孙精明
  • 1篇周立
  • 1篇刘兴国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急性肺动脉栓塞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变化.方法 实验模拟自然发生的血栓流入肺循环的过程,采用家兔自体血栓注入右心房的方法建立肺动脉栓塞(PE)的动物实验模型.用控制血栓注入的数量和速度的方式,分别模拟出临床急性肺心病型和猝死型,并观察了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结果 栓塞血栓的数量、速度决定(PE)的临床类型;内皮素在兔肺动脉栓塞后8小时明显增加(P<0.05),一氧化氮在兔肺动脉栓塞后2小时、4小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表明其参与了PE的病理生理过程.
李晓光刘雅君王东民艾银红
关键词:血浆内皮素急性肺动脉栓塞血栓一氧化氨一氧化氮浓度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DNA聚合酶的检测
1993年
应用氚标核苷酸标记被检者血清中HBVDNA聚合酶-P(DNA-P)活性,结果表明,此项检测比目前临床上肝炎病毒5项检测敏感,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刘兴国关德惠赵国强吴玉晶周立王莉莉王东民孙精明张桂苓金四立樊任珠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DNA聚合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