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 作品数:15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未来乡村实验区建设的对策建议被引量:5
- 2020年
- 201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新理念新举措,并将余杭区黄湖镇列为未来乡村实验区。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未来乡村要兼顾“绿水青山”产业和“金山银山”产业,实现双轮驱动,激发城乡同步现代化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 刘磊王祖强
- 关键词:内生动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双轮驱动实验区建设
- 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浙江“下姜”经验与启示被引量:1
- 2018年
- 相比其他类型的农村,山区农村发展经济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浙江淳安县下姜村曾是典型山区贫困村,经过十五年的转型发展,成为生态优美、村民富裕的美丽农村。下姜村保护生态整治环境、加快耕地流转、农旅融合发展特色农业等经验,对于大量山区农村发展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俞云峰刘磊
- 水资源环境治理的机理与路径研究——基于浙江省的经验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中国水资源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基于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生态补偿和排污权(费)政策并未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的局面,该文认为水资源环境治理必须从生产方式这一主要矛盾入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然而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低成本优势与"低端锁定"并存、企业布局分散与治水"不经济"并存、"挤出效应"与地方保护主义并存等困境。浙江省立足水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性环节,以治污水为核心,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与布局优化,并在"政府倒逼"转向"市场激励"、建立治水成本分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这对全国的水资源环境治理具有一定启示。
- 王祖强刘磊
-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浙江经济
- 以“三大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被引量:1
- 2019年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高质量发展已从思想与理论构建阶段步入全面实施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落实。如何把发展更多地与'质量''效益'等概念挂钩,或者说形成一种新的发展共识、新的发展合力,需要推动居民、企业和各级政府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全方位转变在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式。
- 易信刘磊
- 关键词:居民消费资本存量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主要矛盾内生动力
- 以“三大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被引量:1
- 2019年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岀,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当前,高质量发展已从思想与理论构建阶段步入全面实施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落实.
- 易信刘磊
- 关键词:经济政策宏观调控
- “双碳”背景下推进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的难点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政策具有明显的规模异质性,导致中小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技术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弱等特殊性,在清洁生产成本化解提高经济性过程中面临诸多矛盾,包括企业规模经济弱与固定投资巨大、企业生命周期不稳定与清洁技术收益延迟性、技术进步周期长与高环保压力下加速技术更新、环保成本企业化解与环保收益社会共享等。本文从降成本视角,对推进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的难点问题,以及化解成本压力的对策思路进行探讨。
- 刘磊
- 关键词:中小企业清洁生产
- 水环境治理与产业生态化:困境与路径被引量:1
- 2016年
-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环境治理成效甚微,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水质恶化的局面。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并未发生根本转变,仍然存在技术水平落后、同质化低水平竞争、产业布局分散无序等特征,阻碍了水环境治理效率。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又存在污染转移、成本过高、阻碍技术进步等缺陷,且并未直接解决水环境恶化的根本问题,可见忽视产业因素的水环境治理具有局限性。水环境治理的根本出路是基于产业生态化的转型升级,具体路径包括企业的清洁化生产、园区的循环化改造、产业链的静态产业培育,以及构建有效的倒逼机制与激励机制。
- 刘磊
-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产业生态化产业转型升级
- 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和路径——浙江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启示被引量:13
- 2016年
-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总体恶化与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仍有较大差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是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思想。浙江十余年来坚持"两山"之路不动摇,率先破解"先污染、后治理"的魔咒,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抓手,以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探索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增创生态制度优势,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国践行"两山"重要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 王祖强刘磊
- 关键词:生态文明
- 化解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成本冲击的机制与对策被引量:1
- 2022年
- 中小企业在化解清洁生产成本冲击过程中面临企业规模经济弱与清洁生产固定投资大、企业生命周期不稳定与清洁技术收益延迟性、技术进步周期长与高环保压力下加速技术更新、环保成本企业承担与环保收益社会共享等矛盾。通过构建制度性成本疏导机制、基于生态链的成本外部化机制、环保收益内部化机制,可以有效化解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的成本冲击。具体对策包括加快生态链构建、打造小型生态工业园、保持政策稳定性、建立中小企业清洁技术服务平台、健全排污权二级市场和碳交易市场、加强绿色金融对中小企业支持等。
- 刘磊钟山浩童爱香
- 关键词:中小企业清洁生产降成本
- 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浙江“下姜”经验与启示被引量:1
- 2018年
- 相比其他类型的农村,山区农村发展经济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浙江淳安县下姜村曾是典型山区贫困村,经过十五年的转型发展,成为生态优美、村民富裕的美丽农村。下姜村保护生态整治环境、加快耕地流转、农旅融合发展特色农业等经验,对于大量山区农村发展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俞云峰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