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青

作品数:24 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盆地
  • 6篇南黄海
  • 5篇年代学
  • 4篇地质
  • 4篇新生代
  • 4篇热年代学
  • 4篇裂变径迹
  • 4篇磷灰石
  • 4篇磷灰石裂变径...
  • 4篇陆架
  • 4篇大陆架
  • 4篇P-
  • 3篇地球物理
  • 3篇南黄海盆地
  • 3篇古生代
  • 3篇海盆
  • 3篇海盆地
  • 3篇白垩世
  • 2篇低温热年代学
  • 2篇地层

机构

  • 22篇青岛海洋地质...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中国石油管道...

作者

  • 24篇朱晓青
  • 13篇郭兴伟
  • 11篇张训华
  • 10篇侯方辉
  • 6篇祁江豪
  • 6篇吴志强
  • 5篇温珍河
  • 4篇蔡来星
  • 3篇肖国林
  • 3篇朱文斌
  • 2篇张晓华
  • 2篇王保军
  • 2篇章雨旭
  • 2篇孟祥君
  • 2篇庞玉茂
  • 2篇罗梦
  • 1篇张海春
  • 1篇张以春
  • 1篇袁效奇
  • 1篇刘洪滨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前沿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中国东部和海...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水深匹配的浅剖位置坐标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水深匹配的浅剖位置坐标校正方法,首先进行基础数据整理,统一浅剖原始文件和导航原始文件的文件名;然后针对整理之后的数据,分别进行浅剖关键信息提取,以及导航和水深数据关键信息提取;关键信息提取后,按照时间匹...
潘军陈晓辉孔祥淮朱晓青
中国近海新构造活动断裂调查与地震勘探方法被引量:7
2020年
中国近海处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作用的关键区域,新构造运动频繁,活动断裂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单道地震、多道地震和海底地震仪探测(OBS)等海洋地震勘探方法是调查研究海域活动断裂的主要地球物理手段,各自具有不同技术优势和探测功能,在海域活动断裂调查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OBS广角反射/折射深地震探测和长排列多道地震勘探,获得了中国近海的区域深大断裂展布特征,深化了深大断裂形成与演化的深部动力学机理的认识,进而分析了其对活动断裂控制与约束关系。根据活动断裂时代新、埋藏浅的特点,综合利用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单道地震和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方法,获得了中国近海海域活动断裂的分布、走向和差异升降等特征,分析了新构造运动的演化规律。本文综述了海洋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及其在海域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功能和作用,总结了利用地震勘探技术方法在中国近海新构造活动断裂调查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提出了在未来的海域新构造运动地震调查研究中,应采用多技术方法组合系统调查与研究的思路,着力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探索应用横波地震勘探和海底可控震源等新技术的建议。
吴德城侯方辉侯方辉朱晓青
关键词:地震探测新构造海底地震仪
碳酸盐岩中燧石条带成因争鸣——以北京西山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燧石结核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少量含陆源粉砂质碎屑的白云岩组成,广泛出露于北京山区,厚度2000~3500 m。以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大量中元古代硅质沉积物的物源和形成原因,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层状燧石为生物成因,结核状燧石为成岩交代成因。笔者等在北京西山等地多次野外考察发现,二维剖面上的硅质条带或硅质结核在三维实体上实际上是透镜状或席状(下一般称燧石席或硅胶席)。燧石席内部常包裹或胶结有下伏白云岩的砾石并且因混有有机质等,表现为各种暗色或杂色。硅胶席在上覆白云质沉积物堆积之前与其周围的白云质灰泥和粒屑几乎同时形成,燧石透镜体与白云质沉积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包裹的关系,但彼此之间边界清晰,无论是白云石粒屑还是燧石席都没有任何被交代痕迹。因此,笔者等认为:燧石“结核”是硅胶聚集成席,再经压实、固化的结果,其浑圆状边缘是水下硅胶与沉积介质的相变面。硅胶固化作用是北京西山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原生燧石的唯一成因。在成岩重力压实过程中,连续分布的原生硅质沉积物会形成布丁或“结核”构造。白云质灰泥和粒屑的胶结速度明显快于硅胶的固化速度,遇地震等外力作用,软的硅胶席会沿着弱固结的白云岩裂隙向上侵入或向下挤入,形成硅质脉。遇有后期的岩浆侵入或热变质作用的改造,硅质条带和硅质结核的成分和颜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质地变纯,颜色由深变浅,但是仍然保留原生的层理或纹理,容易被误认为是成岩期或成岩后硅质交代碳酸盐矿物而成。
苏德辰吕洪波章雨旭孙爱萍朱晓青贺静袁效奇
关键词:白云岩交代作用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古生界沉积环境探讨被引量:11
2018年
CSDP-2井是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CSDP)在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实施的第一口连续取芯井,完井深度2 843.18 m,平均取芯率高达97.7%。综合利用该井岩芯、测井、岩石薄片及古生物化石资料,准确识别出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古生界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岩性组合序列等特征,进而探讨研究区沉积环境及其垂向演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CSDP-2井所钻遇的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地层既包含碎屑岩也包含碳酸盐岩,发育了三角洲相、滨岸相、潮坪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浅海陆棚相等多种沉积相类型;南黄海盆地晚古生代先后经历了两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自下而上发育碎屑岩浅海—潮坪沉积体系、碳酸盐岩潮坪—潟湖—颗粒滩沉积体系和碎屑岩三角洲沉积体系,反映了研究区由海相向海陆过渡相逐渐演化的沉积充填过程。
蔡来星郭兴伟郭兴伟张晓华徐朝晖张晓华朱晓青侯方辉
关键词:沉积环境上古生界南黄海盆地
山东即墨马山粗面英安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21年
山东即墨马山地区出露罕见的发育柱状节理的中酸性火山岩,对于其年代学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鲜有讨论。岩石薄片与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证明马山柱状节理火山岩属于粗面英安岩。利用LA-ICP-MS对马山柱状节理火山岩中的锆石进行UPb测年,确定其形成时间为113.2±1.3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原位Lu-Hf分析获得锆石εHf(t)值范围为−19.5~−0.4,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范围约为1.97~3.26 Ga,暗示其源区岩浆成生于古老地壳的熔融。马山粗面英安岩具有SiO_(2)和Al_(2)O_(3)含量较高,MgO含量低及富含碱的主量元素的特征。其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Eu轻微负异常,Sr含量高而Y和Yb含量低。马山粗面英安岩的主微量元素显示其具有埃达克岩特征,推测其来源岩浆可能形成于燕山期华北东部区域性地壳增厚后下部老地壳的熔融。
朱晓青侯方辉侯方辉郭兴伟刘洪滨郭兴伟安郁辉李凤春
关键词:锆石U-PBLU-HF早白垩世埃达克岩
山西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13
2015年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吕梁山地区前寒武系杂岩体及其周边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这对于进一步探讨和认识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山西吕梁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40~138 Ma,记录了吕梁山地区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事件;裂变径迹年龄与海拔高程呈正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789;磷灰石颗粒的围限径迹长度范围为10.62~12.99μm,远小于其初始长度(16.3μm),表明样品经历了长期的退火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时间-温度模拟结果表明吕梁山地区经历了两期快速隆升:第1期冷却事件对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吕梁山山体发生的剧烈冷却抬升,该事件使得样品进入部分退火带,随后长期处于部分退火带;第2期则表现为渐新世以来吕梁山地区出现伸展造山运动,与山西地堑系形成盆山耦合,山体快速隆升剥蚀.此外,中新世末(约9 Ma)以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向东扩展的远程效应对吕梁山地区构造的影响不明显.
任星民朱文斌朱晓青王玺罗梦
关键词:低温热年代学隆升剥露裂变径迹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盆山耦合
库车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14
2012年
通过对库车河剖面14个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的测试,研究了库车盆地及其源区的构造演化.根据表观年龄和地层年龄关系,将结果分成8个退火样品和6个碎屑样品.退火样品年龄从北向南从136~93.7Ma,记录了构造发育自造山带向盆地扩展的运动样式.其中09dk-6,09dk-7,09dk-8和09dk-11未通过X2检验,分析认为与后期构造活动有关,分解得到最年轻的年龄组记录了库如力向斜,捷斯德里克背斜和阿合断层分别在74.4Ma、24.2Ma和50.8Ma的最新一期活动.碎屑磷灰石得到了250Ma、160Ma和100Ma3个明显的静态峰.结合热模拟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250Ma、160Ma、100Ma和20Ma四期构造隆升,是对亚洲南缘多期地体碰撞增生的响应.
罗梦朱文斌郑碧海朱晓青
关键词:库车盆地磷灰石裂变径迹剥露
华北克拉通中部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以沁水盆地为例
沁水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煤层气产地,晚古生代地层是主要含煤层系。对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地层的基础地质研究对于煤层气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利用碎屑锆石U-Pb及Lu-Hf同位素分析的手段对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地层的物源进行了...
朱晓青
关键词:煤层气沁水盆地
中国渤、黄海海区新构造特征初探
朱晓青温珍河郭兴伟张训华
海底节点(OBN)地震勘探:进展与成果被引量:30
2021年
海底节点(OBN)在有效弥补拖缆地震(TS)的勘探盲区、提供多波和宽方位角数据、定点和重复性等方面具有优势,成为海洋地震勘探的新技术方法.近十年来,OBN勘探技术和装备得到了快速发展,节点地震仪的性能进一步被优化,海底工作的时间和水深得到大幅度提升;智能自动化节点地震勘探系统走向实用,显著地提高了采集工作效率;针对OBN资料的特点,目前已研发了位置校正、上行/下行波场分离、镜像偏移、PS波成像与速度建模等处理方法,提高了成像品质,推动了OBN地震勘探在海洋油气田调查、地震识别和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监测(4D)等方面的应用进程.本文重点介绍了OBN方法原理、工作特点、发展历程和应用实例,分析了OBN技术的发展方向.
吴志强张训华张训华祁江豪朱晓青祁江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