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艳

作品数:70 被引量:392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6篇动脉
  • 29篇冠状
  • 25篇冠状动脉
  • 21篇血管
  • 17篇造影
  • 14篇X线
  • 11篇心脏
  • 10篇畸形
  • 10篇X线计算
  • 10篇X线计算机
  • 9篇血管造影
  • 8篇动脉成像
  • 8篇心肌
  • 8篇造影术
  • 8篇主动脉
  • 8篇冠状动脉成像
  • 7篇动脉造影
  • 7篇多层螺旋CT
  • 7篇心病
  • 7篇血管成像

机构

  • 42篇武汉亚洲心脏...
  • 2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襄樊市中心医...

作者

  • 65篇陈艳
  • 23篇陈鑫
  • 22篇彭志远
  • 21篇张雪莲
  • 20篇韩萍
  • 18篇陈险峰
  • 16篇马小静
  • 16篇熊青峰
  • 13篇钟志林
  • 11篇李炜
  • 11篇雷子乔
  • 11篇史河水
  • 9篇田志梁
  • 9篇刘永华
  • 9篇许娟
  • 8篇马兵毅
  • 7篇梁波
  • 5篇孙庆军
  • 4篇喻杰
  • 4篇陶凉

传媒

  • 11篇临床放射学杂...
  • 8篇放射学实践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MR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05年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多层螺旋CT、电子束CT及MRI在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就以上三者在冠状动脉成像方面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陈艳韩萍
关键词: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医学影像设备无创性
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1
2006年
目的探讨40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月51例临床可疑冠心病及体检患者接受40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资料。使用PHILIP40层螺旋CT机,经肘静脉以3.5ml/s~4.5ml/s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优维显70~95ml。在心电图R-R间期的75%、70%、45%、40%重建轴位图像,并进行容积成像、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结果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用于诊断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为84.3%,特异性为96%,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和95.5%。结论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其高质量的CTA图像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可靠手段。
陈艳彭志远张雪莲陈险峰孙庆军马兵毅陈鑫钟志林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双源CTA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疑似NSTE-ASC且经DSCTA判断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管腔临界狭窄(狭窄程度为50%~70%)的患者57例,1周内行冠脉造影(CAG)证实狭窄程度,并行导管法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以FFR 0.80为临界值将57例患者分为A组(FFR<0.80)和B组(FFR≥0.80),测量左室前壁、侧壁心肌、左心室腔CT值及舒张末期、收缩末期节段室壁厚度,比较两组间前壁与侧壁相对CT值、舒张末期心肌厚度及室壁增厚率。结果:A、B两组前壁与侧壁心肌相对CT值及舒张末期心肌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壁与侧壁室壁增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前壁与侧壁室壁增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相对CT值及室壁增厚率A、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末期心肌厚度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A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管腔临界狭窄联合节段心肌CT值、舒张末期心肌厚度及室壁增厚率分析,可为NSTE-AC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熊青峰陈艳陈险峰陈鑫李炜双东思许娟李林马小静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心肌功能
64层螺旋CT心轴位像测评先心病主动脉骑跨程度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心轴位像对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骑跨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64层螺旋CT检查资料,其中男101例,女94例,年龄5个月~30岁,平均(7.9±7.5)岁,均使用PhilipsBrilliance64层螺旋CT机双期扫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前期123例采用体轴法测评骑跨率,后期72例用心轴位像法测评。所有19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以术后诊断为标准,64层MSCT的心轴位像法对主动脉骑跨程度测评的符合率为100%(72/72),优于体轴法符合率(94.31%,116/123)。结论64层螺旋CT心轴位像对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骑跨程度判断有重要意义。
彭志远马小静周宏陈艳张雪莲陈险峰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骑跨
低CHA2DS2-VASc评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与左心耳解剖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低CHA2DS2-VASc评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与左心耳解剖特征的关系.方法 研究人群为2008年8月至2013年5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拟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 982例.其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心耳血栓形成的患者27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行左心房增强多排CT扫描,根据左心耳的主干长度、角度及其分支把左心耳分成4型:仙人掌形、菜花形、鸡翅膀形、风向袋形,比较两组患者左心耳形态特征.结果 心耳血栓形成组与对照组在CHA2DS2-VASc评分、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左心室收缩功能等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菜花形左心耳患者在左心耳血栓组中比对照组更多见(48%对24%,P=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菜花形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菜花形左心耳在低CHA2DS2-VAScC评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重要预测因素.
邓成钢陈艳陈艳红张劲林李振韩宏伟唐成程光辉苏晞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形成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6例 (正常肾 10例 ,正常输尿管7例 ,泌尿系疾病 2 9例 )泌尿系病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均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横断面图像进行重建。结果 根据疾病和诊断目的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进行重建。MIP图像对肾动脉狭窄及全尿路显示有很好效果 ,MPR图像可用于显示各种占位病变的位置、大小、范围等 ,SSD和VRT图像适用于显示肾脏畸形、肾脏肿块、肾结石和输尿管变异等。结论 对于不同的泌尿系疾病 ,采用不同的三维重建方法对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雷子乔韩萍余建明田志梁陈艳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泌尿系疾病
法洛氏四联症室间隔缺损补片的制作方法
一种法洛氏四联症室间隔缺损补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三维实体模型:采集心脏数据后用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获得心脏外形三维图像,并用外科手术进路方式于右心室游离壁进一步切割获得室间隔缺损三维图...
马小静陈鑫陶凉李炜彭志远陈艳金晶张雪莲钟志林陈险峰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走行的CT诊断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走行的CTA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并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冠状动脉在升主动脉壁内走行(壁内走行组)的患者和50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无壁内走行(无壁内走行组)的患者资料,观察两组术前CTA图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壁内走行组CTA正确诊断13例(13/14,92.86%)。CTA后处理的MIP血管轴位像显示冠状动脉横截面呈椭圆形,血管高度/宽度均>1.6,平均2.06±0.29;无壁内走行组异常走行血管的高度/宽度均<1.4,平均1.26±0.14,两组高度/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7,P=0.005)。壁内走行组右冠状动脉发生率为64.29%(9/14);MIP血管轴位像见冠状动脉与升主动脉共用血管壁5例(5/14,35.71%)。结论血管横断面呈椭圆形是冠状动脉在升主动脉壁内走行的特征。CT可在术前识别壁内走行冠状动脉。
陈艳许娟邓文俊陈浩黄涛涛
关键词:冠状血管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特点及X线诊断(附39例报告)
2007年
目的进一步提高X线平片对主动脉窦瘤破裂的诊断。方法3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例,右冠窦瘤破裂29例,无冠窦瘤破裂10例。全部病例均摄心脏远达片及左前斜位或吞钡左侧位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主要X线表现为心脏普遍增大,破入右房病例的心脏增大较破入右室者明显。心型多为普大型和二尖瓣型。多数病例出现不同程度肺淤血,部分病例肺淤血并肺充血。结论X线平片心脏增大和肺血增多,结合临床胸痛、典型心脏杂音等体征,可提示主动脉窦瘤破裂诊断。
彭志远钟志林陈艳张雪莲陈鑫蒋猛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破裂X线表现心脏扩大肺淤血
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多层螺旋CT诊断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1例成年人患者的冠状动脉MSCT造影资料,判断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结果331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14例,包括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4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左回旋支缺如1例;冠状动脉心肌桥8例。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准确、可重复性强的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重要手段。
陈艳韩萍梁波雷子乔田志梁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血管畸形多层螺旋CT诊断成年人冠状动脉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