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老年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痴呆合并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相关脑出血术前评估对手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影响痴呆合并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相关脑出血(CAA-ICH)手术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5例手术治疗痴呆合并CAA-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后30 d和术后6个月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测评判定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25例患者中,预后良好6例,年龄≥75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高血压、术后贫血、肺部疾病、中线移位是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22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预后良好9例,年龄≥75岁、入院时GCS≤8分、高血压、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肺部疾病是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P<0.01或<0.05)。结论痴呆合并CAA-ICH患者术前评估十分必要,年龄≥75岁、入院时GCS≤8分、高血压、术后贫血、肺部疾病、中线移位的患者近期手术疗效差;年龄≥75岁、入院时GCS≤8分、高血压、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肺部疾病的患者远期手术疗效差。
- 樊玉良吴斌朱春雷赵义
- 关键词:痴呆淀粉样变性脑出血
- 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研究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临床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使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比较2组血肿清除率及再出血率、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消除血肿率高于对照组,复发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GCS评分、MMSE评分较对照组优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机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周ADL分级Ⅰ级、Ⅱ级比例、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Ⅲ~Ⅴ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能够提高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效果好,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预后,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术式选择。
- 樊玉良朱春雷赵义赵小林刘欢党福欣
- 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并发症
- 选择性脑膜中动脉结扎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脑膜中动脉结扎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老年医院行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北京老年医院行常规钻孔引流术+脑膜中动脉结扎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自术前、术后Markwalder评分系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MGS-GC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6、63.39,P<0.01)。两组术后MGS-GCS神经外科功能障碍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37);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0.6%(5/47)比28.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31)。观察组减少复发的因素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冠心病、男性、口服抗精神类药物、口服抗凝药物(χ^(2)=15.25、4.36、6.09、12.63和8.68,P<0.05)。结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选择性结扎脑膜中动脉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尤其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冠心病、男性、口服抗精神类药物、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术前CT颅骨重建后修剪获取脑膜中动脉沟,可获取脑膜中动脉结扎体表定位,此手术安全,未见颅神经附加损伤。
- 樊玉良吴斌朱春雷赵小林赵义刘欢
- 关键词:疗效观察
- 额颞胶质母细胞瘤扩大全切术后疗效随访
- 2018年
- 目的通过术后认知功能评估和术后生存时间探讨额颞胶质母细胞瘤扩大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12年3月之后的患者实施扩大切除术(试验组,33例),2012年3月之前的患者实施全切术(对照组,28例)。随访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行t检验,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对照组术后第7天MoCA评分低于术前[(25.39 ± 3.04)分比(26.67 ± 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446,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MoCA评分低于术前[(21.93 ± 4.46)分比(23.57 ± 4.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542,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21.93 ± 4.46)分比(25.39 ± 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485,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术前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术前Karnofsky(KPS)评分的危险度分别是0.286、0.965。对照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试验组的0.286倍。试验组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扩大全切术或者全切术,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短暂认知功能障碍。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扩大全切术安全、有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 樊玉良朱春雷王计强杨庆哲赵义吴斌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生存期
- 急性基底节出血患者SF、OPN、cFN水平分布特征及预后价值分析
- 2020年
- 目的对急性基底节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SF)、骨桥蛋白(OPN)及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水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急性基底节出血患者50例作为急性基底节出血组,同期就诊的其他类型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对象一般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F、OPN及cFN水平,并嘱患者在出院2年后进行入院随访;研究分析急性基底节出血患者SF、OPN及cFN水平分布特征,并讨论其对随访不良预后的影响作用。结果急性基底节出血组SF水平为(44.28±2.47)μg/L、OPN水平为(12.03±3.66)ng/mL,cFN水平为(3.22±0.70)n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基底节出血组预后不良患者中SF、OPN及cFN水平异常的例数均显著多于正常的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曲线结果显示,SF、OPN及cFN高水平患者出现预后不良事件(死亡、神经功能中度缺损)的时间普遍提前。结论急性基底节出血患者的SF、OPN及cFN水平与病情和预后存在关联,可在临床上指导患者诊疗。
- 赵义朱春雷樊玉良
-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