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蓓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elveston综合征3例
- 2020年
- Helveston综合征是1969年由Helveston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眼肌综合征[1],是由外斜A征、上斜肌功能亢进和分离性垂直偏斜共同组成的一组眼肌运动异常的三联征,临床较为少见,多伴有弱视,无双眼单视功能和眼球震颤,治疗效果较差[2]。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可以达到改善眼位、恢复双眼视觉功能的目的[3,4],但一次手术往往不能达到满意效果。
- 汪洋张源潘蓓郜文欣马恩普
- 关键词:HELVESTON综合征
- 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
- 2015年
- 目的分析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探讨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程度一般较轻,充血性心衰多表现为肺淤血;心脏超声结果显示,患者左心室壁明显增厚,左心室未出现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未出现异常,舒张功能异常。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熟练掌握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给予对症治疗与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
- 王莹权琳琳潘蓓
-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优质护理
- 部队晶状体半脱位患者飞秒激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评价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部队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河南总队医院2017-01至2021-10收治的部队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将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囊袋张力环植入术患者作为观察组(19例),将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囊袋张力环植入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1例)。观察指标包括视力,总手术时间,超声累积释放能量,等效球镜,术后全眼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远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 d、1个月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远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远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裸眼远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手术时间[(18.72±4.33)min]明显少于对照组[(22.51±5.64)min],术中超声累积释放能量[(7.34±5.50)%]明显少于对照组[(11.28±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残余屈光度在等效球镜±0.5D、±0.75D-±1.00D和±1.00D以外等各范围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χ^(2)=2.361,P=0.018)。术后6个月,观察组全眼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的均方根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6.32%)明显低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为部队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视力和视觉质量,手术安全性好。
- 马宁左志高买志彬晁炜静张源潘蓓郑晓璐赵倩
- 关键词:飞秒激光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高阶像差
- 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析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本院眼科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眼压,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的房水流畅系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确切,同时强化围手术期护理服务,重视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培训管理,以护理辅助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预防青光眼复发。
- 潘蓓赵倩江红玲郑晓璐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生物羊膜闭角型青光眼护理
- 视频终端尺寸对儿童视疲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视频终端尺寸对儿童视疲劳的影响。方法选取儿童30名为研究对象,年龄8~13岁,所有受检者在相同条件下,每人均通过手机、平板和电视3种视频终端观看2节20 min的课程视频,比较观看后的视力、瞬目次数及Schirmer试验数据。结果(1)观看课程视频后,3种终端双眼视力较测前(右眼5.00±0.00,左眼5.00±0.00)均有所下降(P<0.05),手机组(右眼4.90±0.05,左眼4.86±0.07)低于电视组(右眼4.98±0.02,左眼4.9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看视频35 min时,各组瞬目次数较基础值(12.10±0.88)显著增加,其中手机组(22.80±1.48)高于平板组(19.70±2.06)和电视组(17.10±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chirmer试验显示,观看视频后,各组双眼泪液分泌量较基础[右眼(12.30±1.06)mm,左眼(12.30±1.49)mm]明显增加,其中手机组[右眼(20.40±1.84)mm,左眼(20.70±2.45)mm]多于平板组[右眼(17.40±1.17)mm,左眼(17.70±2.00)mm]和电视组[右眼(15.30±0.82)mm,左眼(15.60±1.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使用视频设备后会产生视疲劳,屏幕较小的视频终端比大屏幕终端引发的视疲劳症状更重。
- 张源马恩普潘蓓汪洋买志彬
- 关键词:视频终端屏幕尺寸儿童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