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璐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化
  • 2篇马家窑
  • 2篇马家窑文化
  • 2篇考古
  • 2篇考古学
  • 2篇古学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遗址
  • 1篇园林
  • 1篇神兽
  • 1篇生计
  • 1篇生计方式
  • 1篇石碑
  • 1篇石器
  • 1篇石器时代
  • 1篇头饰
  • 1篇欧亚草原
  • 1篇叛变
  • 1篇文化类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宁波市文物考...

作者

  • 7篇常璐
  • 2篇魏坚
  • 1篇王晓琨
  • 1篇李永宁
  • 1篇刘科
  • 1篇刘翀

传媒

  • 2篇考古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博物馆研究
  • 1篇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浙江宁波市下王渡遗址方桥发掘区2017年发掘简报被引量:4
2019年
下王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北端下王渡村。遗址区北为炎I江,东为东江,东北方向约1公里处为奉化江、剣江和东江的三江交汇处,地势平坦,海拔约2米(图一)。2016年底,为配合宁波市“宁波宁南贸易物流区”的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下王渡村以东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了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堆积,并将其命名为下王渡遗址。
刘翀(整理)刘翀王爱梅(整理)李永宁常璐汪海伦(整理)吴景军常璐
关键词: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宣威军城碑与宣威军城考辨
蒙古国中部前杭爱省霍格欣德尔山东北山麓发现过三座元代城址。其中最北边的城址出土一通石碑,碑额为"宣威军",正文记载了昭勇大将军淮东左副都元帅左卫亲军都指挥使贾忙古解睹扷睹儿于至元十五年十月到达此地,屯驻军队,后建造了这座...
常璐
关键词:石碑忽必烈
文献传递
公元前三千纪马家窑文化东向传播的考古学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公元前三千纪的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在此产生和发展,并显示出向周边扩张的强盛态势。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东达渭河上游,西至河西走廊和青海东北部,南临四川北部,北接宁夏南部。本文以马家窑文化的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期研究,并就陶器器形、彩陶纹饰以及遗迹特征等文化内涵的来源与交流现象做一分析,阐释马家窑文化在公元前三千纪期间东向传播的动态路径与原因。
魏坚常璐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
神兽的化身:巴泽雷克文化马饰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象征神话中的鸟兽的马头饰面具。由于长期霜冻,有机材料制作的马头饰面具得以保存在戈尔诺阿尔泰的巴泽雷克文化的墓葬中。作者将这些马头饰面具分为两类,并讨论了它们的功能特点。
马丽娜·奥欺尔·嘎莉雅耶娃常璐
关键词:墓冢欧亚草原
文献传递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生计方式初探——以生产工具为视角被引量:1
2019年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早期人类的生计为以农业和饲养家畜为主,辅以渔猎、采集等生计手段。仰韶晚期的生计方式与早期相比并无根本性改变,只是个别经济方式比重有所变化。但是到了龙山时期,生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建筑、制陶等手工业发展成为了与农业、狩猎并重的一种新的经济方式。这种变化既源于该地区古环境由湿暖变干冷的现象,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由以氏族为核心的较为平等的原始社会,发展成为以个体家庭为核心的复杂社会。
常璐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生计方式
庙子沟文化与马家窑文化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内蒙古中南部黄河两岸地区及黄旗海、岱海地区的考古工作由来已久,自20世纪80年代起,这一地区的田野调查与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这一地区仰韶晚期阶段考古学文化面貌的认识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庙子沟文化作为本地区仰韶晚期阶段的考古学文化,在距今57005000年这一阶段产生、发展,并且分为了三种地方类型,即庙子沟类型、阿善二期类型和海生不浪类型[1]。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
魏坚常璐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考古学文化文化类型考古工作
园林类博物馆藏品分类体系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园林类博物馆是新兴的专题博物馆,其藏品大多具有园林属性,因此在收藏、展示与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与其园林属性相适应的分类体系。本文以中国园林博物馆的藏品为例,根据藏品的园林属性,提出了园林类博物馆藏品分类方案,以便于反映出藏品的园林特征与功能。
常璐王晓琨赵丹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