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维林
- 作品数:32 被引量:168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艺术更多>>
- 谈《抗日战争》教学的价值立意被引量:3
- 2014年
- 对于《抗日战争》一课,不少教师容易把课堂教学变成对学生民族主义情感的"无限激发","痛苦、沉重和愤怒"成了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情感基调。我们认为,即使讲授残酷的战争,也应秉持"客观、理性"的原则,尽量让学生获得以下体验:探究事实,感受人性。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 马维林张军
-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日关系
- 历史教学中艺术理解的美学视野被引量:2
- 2020年
-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艺术理解是建构历史理解和解释的重要途径。艺术理解的美学视野是基于对历史美学特质的把握和艺术本质的认识,建立历史与艺术的深度关联,探索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艺术理解的美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本体充满美学旨趣,艺术具有历史属性和审美属性,应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等视角对艺术理解进行审美建构。历史教师应该重视艺术史理论和图像学的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审美素养。
- 马维林李凯格
- 关键词:历史教学美学视野艺术图像
- 以学为本的教学内涵阐释与形态建构被引量:4
- 2016年
- "以学为本"的教学意蕴体现在教育"尊重人性"、"学生为本"、"突出个性"、"自主学习"的旨归。"以学为本"的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重要,重在关注人的存在,呵护人的尊严,为课堂教学实现根本变革提供了操作路径和价值目标。"以学为本"的教学实践样态表现为: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本价值回归;以学生的丰富性为前提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展现学生个性风采;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课堂彰显创新活力;由主要靠预设发展到追求教学生成,课堂充分开放互动。
- 马维林
- 关键词:以学为本尊重人性教学价值
- 高中历史教材中艺术图像的育人功能与理解范式被引量:11
- 2020年
- 高中历史教材中选用了大量的艺术图像。这些艺术图像具有历史证据、文化传承、审美鉴赏等多重功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在建构历史解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发挥图像史料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对艺术图像的鉴赏中感受历史之美,提高审美意识;在对艺术精神的把握中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中探寻生命意义,懂得责任担当。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艺术图像史料要坚持立德树人与史料实证兼顾的原则,遵循艺术和科学两种逻辑,从理论阐释、图文互证、存疑探究三个维度让图像发声,建构彰显真善美的历史教学新图景。
- 马维林
-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艺术图像育人功能教学运用
- 和着南菁发展的旋律舞蹈——江苏省南菁中学校服的发展历程
- 2005年
- 江苏省南菁中学的校报《南菁之声》创办于2002年,从当初的略显稚嫩到现在的茁壮成长,她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道路,也日益在百年南菁的现代教育中散发着她的幽香。
- 马维林
- 关键词:校报舞蹈旋律现代教育
- 基于教育哲学维度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确立
- 2015年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高中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往往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给予极大的关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即使关注,往往也是流于一般的情感的渲染和空洞的思想教育,教育的内容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外部强加给学生的认识未必内化为学生的意识,没有将现代社会公民所应有的素养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中,自然很难真正实现“提升学生情感水平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的历史教育目标。
- 马维林
-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历史教育历史学习学科能力哲学维度
- “以学定教”的教学意蕴阐释及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特征
- 2014年
- "以学定教"是介乎教学理念和课堂实践操作之间的词汇,其教学意蕴体现在"以学生为教学基点"、"以服务于学生认知和全面发展为指向"、"以学生禀赋差异和学习个性差异为依据"等维度,体现出教育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对教育规律和生命成长规律的尊重,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和人性的敬畏。其提出的语境在于,当前课堂教学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仍有很大的差距,教育理念的进步与教育实践之间仍有巨大的鸿沟等待跨越;其价值在于"以学定教"的提出,缩短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为课堂教学实现根本变革提供了可能。"以学定教"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具有以下特征:课堂回归人性,教学关注个性,学习体现自主,目标追求生成,生态呼唤和谐。
- 马维林
- 关键词:以学定教课堂教学
- 审美视角下高中历史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 2017年
- 历史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历史学科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旨在促进历史学科教学文化生态的重构,彰显历史学科精神培育和人格塑造的美育功能。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彰显美学特色,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主体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过程。
- 马维林黄敏曹圣军
-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程高中历史审美视角国家课程文化生态美育功能
- “整体性设计”教学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新探被引量:1
- 2011年
-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发展为本,它要求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人性,完善人格,促进人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自我实现,促进完满人性和完整人格的形成。专题性的教材设计割裂了历史联系,不利于学生全面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特征。为此,历史教学必须在现有教材的专题模块体例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性设计,打破模块束缚,整合教材内容,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马维林
-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整体性设计
- 让历史教学从功利走向审美
- 2017年
- 从教师的成长历程看,历史教学一般要经历三种境界,即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让历史教学走向审美境界,需要充分挖掘学科审美价值,营造教学的审美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以美学精神提升历史教学品质。
- 马维林
- 关键词:历史教学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