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淑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耐药
  • 3篇CD4^+T...
  • 2篇沙门菌
  • 2篇流感
  • 2篇感染者
  • 2篇TP
  • 2篇CD4^+
  • 2篇HIV感染
  • 2篇HIV感染者
  • 2篇病原学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多位点序列分...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型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检测

机构

  • 9篇茂名市疾病预...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湛江市疾病预...

作者

  • 9篇廖国东
  • 9篇彭淑萍
  • 4篇许铭清
  • 4篇陈家图
  • 3篇罗雪梅
  • 2篇李柏生
  • 2篇黄水飞
  • 1篇李波
  • 1篇陈嘉琳
  • 1篇黄耀云
  • 1篇刘美真
  • 1篇陈伟冰
  • 1篇何冬梅
  • 1篇邱福明

传媒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样存放温度对HIV/AIDS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结果的影响
2019年
目的研究血样存放在不同温度对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已确证的HIV/AIDS患者抗凝血36份,混匀后分装成6等份,分别置于4℃、12℃、22℃、30℃、35℃和40℃存放24 h后测定CD4、CD8细胞数。结果与血样存放在22℃24 h比较,存放在4℃、12℃和30℃24 h的CD4、CD8细胞数以及存放在35℃24 h的CD4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存放在35℃24 h的CD8细胞数以及存放在40℃24 h的CD4、CD8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5℃和40℃随着血样保存温度的升高,Lap Report上出现QC Messages(Code2、5、6)和异常图像的数量也显著增加。结论检测CD4、CD8细胞数时,血样可以保存在4℃~30℃; Lap Report出现QC Messages(Code2、5、6)或者异常图像时提示检测血样的保存温度可能过高(≥35℃),应重新采样检测。
陈家图彭淑萍廖国东
关键词:HIV/AIDS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LAPREPORT
茂名地区HIV感染者合并感染对CD4^+ T淋巴细胞的影响
2020年
目的分析茂名地区合并感染的HIV感染者及对其CD4^+ T淋巴细胞的影响,为HIV感染者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0月在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的564例HI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HIV感染者合并HCV、TP和HBV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包括合并HCV+TP+HBV组、合并HCV+HBV组、合并HCV+TP组、合并TP+HBV组、合并HCV组、合并TP组、合并HBV组以及单纯感染HIV组,对比各组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单纯HIV感染、合并HCV、TP和HBV感染者的男性占比(79.76%~76.47%)、性传播占比(91.95%~88.24%)以及年龄30~50岁占比(76.47%~65.63%)显著高于女性占比(23.53%~20.24%)、母婴及血液传播占比(11.76%~8.05%)以及年龄<30岁与>50岁占比(18.75%~5.88%);单纯HIV感染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326.61±22.36)个/μL]显著高于合并HCV、TP和HBV感染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309.25±17.65)个/μL^(278.02±20.16)个/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茂名地区的HIV感染中,合并HCV、TP和HBV均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以男性、年龄30~50岁、性传播为主,同时与单纯HIV感染者相比,合并HIV感染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
许铭清陈家图廖国东彭淑萍
关键词:TPHCVCD4^+T淋巴细胞
广东省138株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 了解广东省138株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血清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等病原学特征。方法 通过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监测收集广东省2018—2019年的138株来自不同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对荚膜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应用MLST分析菌株之间的群落分布关系并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株流感嗜血杆菌临床株男女检出比为1.68∶1,检出人群以儿童(52.90%)和老年人(30.43%)为主,发病季节集中在2—6月份;血清分型结果均为不可分型菌株,其中35.51%(49/138)菌株携带TEM耐药基因,耐药基因亚型可分为3个等位基因亚型(HAEM0118∶8、HAEM0118∶6、HAEM0118∶10),ROB基因未检出。MLST分型一共分成54个ST型,其中12个ST型为新发现的ST型,ST103、ST422、ST836和ST57为4个主要流行的ST型。结论 广东省138株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在该省部分地区已成为流行的主导血清型,耐药基因携带率高。建议加强本市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临床感染株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并加快疫苗和药物的开发,防止其形成优势克隆后导致社区感染的暴发流行。
彭淑萍李柏生刘美真李振翠何冬梅廖国东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2009—2010年茂名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茂名市2009—2010年流感流行状况及毒株的型别分布,分析流感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茂名市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LI)资料、流感疫情资料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报告IL13693例,ILI%为4.44%。2010年报告ILI 1078例,ILI%为0.81%;2009年和2010年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4.60%和15.38%;2010年分离到52株流感毒株。以季节性流感H3N2毒株为主,占65.38%;2009年报告流感/ILI疫情11起,新甲型H1N1亚型引起8起和季节性流感引起3起;2010年报告1起季节性流感引起的疫情。结论2009年南于受到全球新甲型H1N1流感疫情影响,造成流感流行,新甲型H1N1毒株成为优势毒株;2010年流感活动相对平稳。
罗雪梅陈家图廖国东黄耀云彭淑萍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
2017-2019年茂名市I4,[5],12:i:-沙门菌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茂名市I4,[5],12∶i∶-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及耐药状况。方法利用血清学方法对I4,[5],12∶i∶-沙门菌进行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的I4,[5],12∶i∶-沙门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从患者粪便中分离的423株沙门菌中检出I4,[5],12∶i∶-沙门菌143株,检出率为33.81%,患者粪便主要来自<3岁婴幼儿,感染高峰为6~8月。耐药率最高为多西环素(97.90%,140/143),其次为四环素(95.10%,136/143)、磺胺异噁唑(93.71%,134/143)、氨苄西林(90.91%,130/143)、链霉素(86.71%,124/143)、米诺环素(83.22%,119/143)、氨苄西林/舒巴坦(58.74%,84/143)、氯霉素(58.74%,84/143)、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53.85%,77/143)。敏感率最高为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均未发现耐药株(100.00%),其次为多黏菌素B(99.30%,142/143)、亚胺培南(99.30%,142/143)、头孢西丁(97.20%,139/143)、多黏菌素E(93.01%,133/143)、头孢他啶(92.31%,132/143)、阿奇霉素(92.31%,132/143)、头孢噻肟(81.82%,117/143)、头孢吡肟(79.72%,114/143)和氨曲南(79.72%,114/143)。共形成了97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达100.00%。结论I4,[5],12∶i∶-沙门菌婴幼儿感染率较高,耐药情况严峻。应扩大监测的哨点医院,加强沙门菌特别是I4,[5],12∶i∶-沙门菌的监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头孢对I4,[5],12∶i∶-沙门菌敏感性较好,可作为治疗的首选用药。
黄水飞彭淑萍许铭清廖国东
关键词:,12∶i∶-沙门菌耐药谱多重耐药
2010—2019年茂名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监测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收集茂名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实验室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近十年乙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乙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对2010—2019年茂名市乙脑监测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确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2019年茂名市共报告乙脑监测病例42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69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11/10万,病死率5.80%。男女比例为1.76∶1;流行时间以5—6月份为主;地区分布呈高发区域环形分布特点;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病例集中在2~12岁年龄儿童,无成人病例。病例人群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占89.86%。病例临床分型以中重型为主,临床症状明显。结论茂名市近十年乙脑的流行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特异性和周边县区多发的地域特点,发病以低龄免疫空白的散居儿童为主。需加强乙脑疫苗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防蚊灭蚊的控制措施,并持续开展乙脑病例和媒介的监测,以防止乙脑的流行暴发。
彭淑萍罗雪梅廖国东莫巧茜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清学检测流行病学特征
广东省粤西地区水产品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2018年广东省粤西地区水产品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分子分型等病原学特征,为有效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粤西地区水产品来源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采用血清学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MIC法、毒力基因PCR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粤西地区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在菌型分布、抗生素敏感性、毒素基因携带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特征。结果茂名地区全年采集48份标本,其中分离得到7份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分离率为14.6%;湛江全年采集890份标本,分离得到11份O1群稻叶型霍乱弧,分离率为1.2%。未发现携带ctxA、tcpA基因,其他辅助性毒力基因携带率为toxR(88.9%)、ompU(77.8%)、hly(72.2%)、ace(55.6%)、tcpI(50.0%)、zot(50.0%)。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对阿米卡星、磺胺异噁唑、亚胺培南、多西环素等有较好的敏感性,敏感性分别为100.0%、94.4%、88.9%、88.9%。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显示,粤西地区水产品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PFGE图谱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结论广东省粤西地区水产品中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具有不同的病原学特征,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态性,含有丰富的毒力因子。需要继续加强对本地区水产品中的霍乱弧菌的监测及病原学特征分析,为食品安全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陈伟冰陈嘉琳李柏生冯相铭廖国东李振翠卢向明彭淑萍邱福明吴常红
关键词:霍乱弧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
广东省茂名市儿童食源性沙门菌感染的血清型分型和耐药特征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分析茂名市儿童食源性腹泻中沙门菌感染的血清型分型情况和耐药性特征,了解茂名市儿童沙门菌感染的流行趋势,为防控儿童食源性疾病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茂名市2018-2019年从儿童食源性腹泻病例监测医院中分离的沙门菌366株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5 279例儿童食源性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检出率为366例,检出阳性率为6.93%,3岁以下儿童病例检出率占94.54%,男女病例比例为1.63∶1,发病时间集中在6-11月份,存在双高峰的特点。血清型分为33个型别,优势血清型分别为1,4,[5],12:i:-(33.33%)、鼠伤寒沙门菌(26.23%)和斯坦利沙门菌(12.84%)。366株沙门菌有80.32%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分成为62种耐药谱且多重耐药菌株达70.49%。其中对四环素类、磺胺类、青霉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耐药严重,耐药率达50.0%~70.0%;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类和三代以上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率均>90.0%。结论茂名市儿童食源性沙门菌感染以3岁以下幼儿感染为主且男童多见,呈现夏秋季流行特点。茂名市沙门菌的主要血清型构成发生变化,以1,4,[5],12:i:-为优势型,同时耐药谱多样且耐药情况严重。需持续加强对儿童食源性沙门菌,特别是1,4,[5],12:i:-型别感染的监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彭淑萍李波廖国东许铭清黄水飞
关键词:沙门菌儿童血清型耐药特征食源性疾病
茂名地区HIV感染者合并TP HBV和HCV感染及对CD4^+ T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了解茂名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合并感染梅毒(TP)、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现状及对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影响,为艾滋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CD4细胞数并已确证的HIV感染者564例,检测分析TP、HBV和HCV合并感染情况,并比较治疗6个月后CD4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在564例HIV感染者中,单一HIV感染、HIV-TP、HIV-HBV、HIV-HCV、HIV-TP-HBV、HIV-TP-HCV、HIV-HBV-HCV和HIVTP-HBV-HC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72.7%、11.3%、11.0%、3.0%、0.9%、0.4%、0.5%和0.2%。与单一HIV感染组比较,除HIV-HCV合并感染组在年龄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在性别、年龄、地域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IV-TP、HIV-HBV和HIV-HCV合并感染的CD4细胞平均数,比单一HIV感染分别低19个/μL、35个/μL和47个/μL,只有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D4细胞数与单一HIV感染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茂名市HIV感染者合并TP、HBV和HCV感染率较高,HIV合并HBV感染降低了CD4细胞的恢复数,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前应加强TP、HBV和HCV感染标志物的筛查。
陈家图许铭清张彩华廖国东罗雪梅彭淑萍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CD4^+T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